当机器学习遇见压缩感知:用少量数据重建完整世界

在数据处理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数据量太大,存储和传输成本高昂,但又不能丢失重要信息。

这时候,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就像一位神奇的"数据魔法师",能够帮助我们高效地处理数据。

本文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压缩感知是什么,它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如何用代码实现它。

1. 压缩感知是什么?

压缩感知 是一种新兴的信号处理技术,它打破了传统信号处理中**"先采样再压缩"**的模式。

在传统的信号处理中,我们通常需要按照奈奎斯特采样定理Nyquist Sampling Theorem)来采集信号,即采样频率至少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其中很多数据可能是冗余的。

压缩感知核心思想是:信号在某些域(如小波域)中往往是稀疏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系数是零或者接近零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稀疏性,在采样的同时进行压缩,直接获取信号的少量关键信息,然后通过特定的算法重建出原始信号。

2. 压缩感知主要原理

压缩感知的实现原理主要基于下面三个方面:

2.1. 信号的稀疏性

信号的稀疏性压缩感知的基础。

假设我们有一个信号\(x\) ,它在某个变换域(如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等)中表示为 \(\theta x\) ,

其中\(\theta\) 是变换矩阵。如果 \\theta x 中大部分元素是零或者接近零,那么我们称信号 x 在该域是稀疏的。

例如,一个音频信号在小波域中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小波系数是显著的,其他大部分系数都是零。

2.2. 测量矩阵

为了获取信号的关键信息,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测量矩阵 \\Phi

这个矩阵的作用是将原始信号 x 投影到一个低维空间,得到测量值 y

测量值的数量 m 通常远小于原始信号的维度 n ,即 m\\ll n

测量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y=\\Phi x

其中, y 是测量值, \\Phi 是测量矩阵, x 是原始信号。

2.3. 信号重建

有了测量值 y 测量矩阵 \\Phi ,我们还需要通过某种算法重建出原始信号 x

由于 m\\ll n ,这是一个欠定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但因为信号是稀疏的,我们可以通过求解以下优化问题来找到最稀疏的解:

\\min\|x\|_1\\quad\\text{subject to}\\quad y=\\Phi x

这里, \|x\|_1 表示 x L_1 范数,即 x 中所有元素绝对值的和。

通过最小化 L_1 范数,我们可以找到最稀疏的解。

3. 压缩感知的作用

压缩感知 的主要作用是高效地采集重建信号,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 图像处理:在图像压缩和重建中,压缩感知可以减少存储和传输的数据量,同时保持图像的高质量。
  • 无线通信: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压缩感知可以减少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
  • 生物医学成像 :在磁共振成像(MRI)中,压缩感知可以减少扫描时间,提高成像效率。
  • 雷达系统:提升目标识别速度。

压缩感知传统采样的对比如下表:

指标 传统采样 压缩感知
采样率需求 极低
硬件成本
重建复杂度
适用场景 常规信号 稀疏信号

4. 代码示例

接下来,我们用scikit-learn库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压缩感知示例。

我们首先生成一个稀疏信号,通过测量矩阵获取测量值,然后用Lasso回归(一种基于 L_1 范数的优化算法)来重建信号。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asso

# 1. 生成稀疏信号
n = 100  # 信号长度
k = 10   # 稀疏度
x_true = np.zeros(n)
x_true[:k] = np.random.randn(k)  # 前 k 个元素是随机值,其余为零
np.random.shuffle(x_true)       # 打乱顺序

# 2. 生成测量矩阵
m = 30  # 测量值数量
Phi = np.random.randn(m, n) / np.sqrt(m)  # 随机高斯矩阵

# 3. 获取测量值
y = Phi @ x_true

# 4. 使用 Lasso 回归重建信号
lasso = Lasso(alpha=0.01, max_iter=10000)
lasso.fit(Phi, y)
x_reconstructed = lasso.coef_
print(len(y))

# 5. 绘制结果
plt.figure(figsize=(12, 6))
plt.subplot(2, 1, 1)
plt.stem(x_true, linefmt='b-', markerfmt='bo', basefmt='r-')
plt.title("原始稀疏信号")
plt.subplot(2, 1, 2)
plt.stem(x_reconstructed, linefmt='r-', markerfmt='ro', basefmt='r-')
plt.title("根据压缩信息重建的信号")
plt.show()

代码中的5个步骤说明:

  1. 生成稀疏信号:我们创建了一个长度为 100 的信号,其中只有 10 个非零元素。这些非零元素是随机生成的,并且打乱了顺序。
  2. 生成测量矩阵:我们使用了一个随机高斯矩阵作为测量矩阵,其维度为 30\\times 100
  3. 获取测量值:通过矩阵乘法 y=\\Phi x 获取测量值。
  4. 重建信号 :使用Lasso回归来重建信号。Lasso回归通过最小化 L_1 范数来找到最稀疏的解。
  5. 绘制结果:最后,我们绘制原始信号和重建信号的对比图。

运行结果如下:

注意:因为数据是随机生成的,所以你执行的结果也许和上图不一样。

5. 总结

压缩感知是一种强大的信号处理技术,它利用信号的稀疏性,在采样的同时进行压缩,并通过优化算法重建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压缩感知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减少存储和传输成本,同时保持信号的质量。

相关推荐
云宏信息3 小时前
赛迪顾问《2025中国虚拟化市场研究报告》解读丨虚拟化市场迈向“多元算力架构”,国产化与AI驱动成关键变量
网络·人工智能·ai·容器·性能优化·架构·云计算
Insight-n5 小时前
低代码数字化时代的开发新范式
低代码·ai
wang_yb8 小时前
Manim实现气泡特效
databook·manim
带刺的坐椅9 小时前
Solon v3.4.6, v3.5.4, v3.6.0-M1 发布。正式开始 LTS 计划
java·spring·ai·web·solon·mcp
守城小轩9 小时前
从零开始学习n8n-一文读懂n8n
ai·n8n
Learn Beyond Limits9 小时前
Choosing the Number of Clusters|选择聚类的个数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ai·聚类·吴恩达
科技峰行者12 小时前
阿里云无影发布首个Agentic Computer形态的个人计算产品
人工智能·阿里云·ai·agent
Elastic 中国社区官方博客12 小时前
使用 Elasticsearch 构建 AI Agentic 工作流
大数据·数据库·人工智能·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ai·全文检索
wang_yb1 天前
Manim实现涟漪扩散特效
databook·manim
Nukepayload21 天前
基于洞察的智能编程法——从直觉到代码的原型炼成术
ai·提示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