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PCB设计 强化篇 第五章(实验——51单片机核心板PCB绘制)

参考教程:【教程】零基础入门PCB设计-国一学长带你学嘉立创EDA专业版 全程保姆级教学 中文字幕(大师篇已更新)_哔哩哔哩_bilibili

1、51单片机核心板元件选型

(1)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对于51系列单片机来说,单片机、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组成了一个最小系统。晶振电路是单片机的振荡电路,通过晶振来放大输出信号;复位电路则用于重置单片机的系统状态,使其重新初始化。

(2)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选择STC89C52系列的51单片机,以下也是选择STC89C52RC这款单片机进行实验,选好单片机以后需要从生产厂家处获取对于的数据手册,直接找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一节,确认晶振频率和复位电路。

(3)单片机最小系统中的电源是指能量的来源,其中将VCC(40号脚)和GND(20号脚)视为电源的输入和输出,接地端(电源负极)则用于与地面形成电气连接。手册中提到可以从USB取电,不过电脑的USB接口输出的是5V的电源,而51单片机接受的是3.3V的电源,为此需要使用LDO芯片AMS1117进行电压转换(并非只有这一种芯片有此功能)。

(4)单片机固然重要,但它往往是为了控制外围电路而存在,所以还需要设计外部功能电路,比如LED灯电路等。

2、51单片机核心板原理图设计

(1)在开始页新建一个工程,命名为"51单片机核心板",并同步更改板子、原理图和PCB的命名。

(2)电源电路绘制:

①在库中找到6P的Type-C接口,将其添加到画布中,其中GND接地,VBUS接正极,CC与快充功能有关,此处不涉及快充。

②在常用库中找到R0805电阻,在画布中添加两个,并将其阻值更改为5.1kΩ(双击其原本的阻值即可更改,拖动标注即可更改其位置)。

③将两个5.1kΩ的电阻分别连接到CC1和CC2(单击灰色原点即可引出导线,再单击另一个灰色原点或另一条导线上的某一处即可完成连接,中途单击空白处可以拐弯,且绘制完成后也可进行调整),同时电阻的另一端以及芯片的GND引脚、EH端需接地GND,GND在工具栏中可以找到。

④将芯片的VBUS引脚接到5V电源上,5V电源在工具栏中可以找到。

⑤在库中找到SS3235S开关元件,将其添加进画布中,该开关有两侧触点,实际上这里只用一处触点即可。

⑥SS3235S开关元件用不到的一侧触点全部接地(不允许有引脚悬空),另一侧触点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要将电送入LDO芯片AMS1117进行电压转换,此处用+5V的网络标签替代。

⑦在库中找到AMS1117元件并将其添加进画布(要选择3.3V的),将其两个VOUT直接连接,作为电源输出,连接+3.3V网络标签,VIN作为电源输入,连接+5V网络标签,GND接地即可。

⑧为了指示电源的工作状态,在常用库中找到LED0805并添加进画布中并接在+3.3V标签后方,另一端接地(注意二极管的正负极性),不过单单接一个二极管电流可能过大,于是需要在中间再添加一个1kΩ的电阻。

⑨根据AMS1117元件数据手册的参考电路,需要两个10微法的滤波电容,这里可以在常用库中选择0805贴片封装的陶瓷电容,分别添加2个10微法的电容和2个0.1微法的电容,做一个双电容滤波,效果会更好。

(3)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绘制:

①在库中搜索STC89C52,将其添加到画布中(前缀相同,功能可能相同,但封装会不同)。

②为单片机连接上电源,其中正极附近一般需要加一个去耦电容。

③为单片机的每一个引脚添加网络标签,标签名与单片机对应的引脚名称相同即可,方便后续设计其它模块电路时使用。

(4)晶振电路绘制:

①复制一份单片机XTAL1和XTAL2的网络标签,并在库中搜索12MHz的晶振,将其添加进画布中。

②12MHz晶振电路还需要两个47pF的谐振电容,负载电阻可选,对此需要再添加两个47pF的0805贴片封装的陶瓷电容,按照数据手册中的参考电路进行原理图绘制。

(5)复位电路绘制:

①根据参考电路进行绘制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②当板子上电时,电容充电,RST短接+5V,呈现高电平,触发复位功能;当板子上电一会后,电容充电完成,RST与+5V断路,通过R4连接GND,呈现低电平。基于此,可以用一个按键并联电容,按下按键时电容放电,松开按键后电容充电,以此实现按键复位的功能。

(6)排针引出其它引脚电路绘制:

①一般开发板中会有许多排针直连单片机的引脚,这是为了用户能更灵活地使用单片机,在原理图设计时,可在常用库中找到2个1排16针的连接器和1个1排7针的连接器,将其添加进画布中。

②将单片机的剩余引脚对应的网络编号复制一份,按照下图所示连接到连接器上(这是为了后续绘制PCB时方便布线,切勿乱排)。

(7)按键电路绘制:

①复制两个复位电路中用到的按键元件。

②按键的一端连到单片机的I/O口引脚,另一端接地。

③按键按动时可能会产生抖动,软件中可做按键消抖的处理,硬件中可以给按键并联一个滤波电容过滤噪声。

(8)LED灯电路绘制:

①复制两个电源电路中使用的绿色LED灯。

②LED的阴极连到单片机的I/O口引脚,阳极接3.3V电源(因为51单片机的灌电流大于拉电流,即电流输入能力大于电流输出能力,所以低电平驱动LED效果更佳),接地前需要各加一个限流电阻。

(9)上拉电阻电路绘制:

数据手册中提到,P0口上电复位后处于开漏模式,当P0管脚作I/O口时,需外加10K-4.7KΩ的上拉电阻,当P0管脚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使用时,不用外加上拉电阻,这里是把P0口当作I/O口使用,故需为每个管脚添加上拉电阻,电阻的另一端接5V高电平。

(10)电源引出接口电路绘制:

目前原理图中已经有地方可以引出+5V电源和+3.3V电源,单片机往往需要外接一些传感器,它们恰恰也需要核心板进行供电,所以需要一个引脚专门引出这些电源,对此可以添加一个1排7针的连接器,并复制两个电源标签和地标签,将它们按照下图所示与连接器连接。

(11)串口引出电路绘制:

①添加1个1排4针的连接器至画布,并复制串口相关引脚的两个网络标签以及+5V和GND。

②按照下图所示接线即可。

(12)至此已经绘制完10个模块的电路,不过目前原理图还是比较混乱的,所以需要将各模块电路按区域划分摆放并添加注释。

①将各模块重新找个位置摆好,争取A4尺寸下能容下所有模块,其中主控芯片最好放在视图中间。

②在菜单栏中选择"放置"→"矩形",即可在画布中添加矩形,每一个矩形框选一个模块,如果遇到矩形与电路交叉重叠的情况,可以对电路位置进行微调。

③在菜单栏中选择"放置"→"文本",即可在画布中添加文本。

④在右侧栏中可以写入作者的名字,这样在原理图上也会显示作者的名字。

(13)所有工作做好后保存原理图,并进行DRC检查,只要不报错即可转换为PCB(警告可以视情况忽视)。

3、51单片机核心板PCB设计

(1)基于上面绘制的原理图,点击下图所示按键,将原理图转换到PCB。

(2)板框绘制:

①选择板框层,再在菜单栏中选择"放置"→"线条"→"矩形",然后将矩形的第一个角放置在原点,尺寸可画个大概,后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②选中矩形,宽更改为70mm,高更改为40mm,圆角半径更改为3mm(这是因为在焊接元件时直角PCB板容易将手划伤,并且圆角板也更符合现代人审美)。

(3)定位孔绘制:

①在工具栏中找到过孔,依次添加到板子的四个角附近,孔的外直径为4mm,内直径为3mm。

②将左上角的过孔置于(x = 2.6mm,y = -2.6mm处),将左下角的过孔置于(x = 2.6mm,y = -37.4mm处),将右上角的过孔置于(x = 67.4mm,y = -2.6mm处),将右下角的过孔置于(x = 67.4mm,y = -37.4mm处)。

③为避免后续误操作过孔和板框,可选中它们,右键选择锁定。

(4)元件布局:

①布局要求:

1\] 元器件之间应相互平行或者垂直排列,以求整齐、美观;元件排列紧凑,在整个版面上应分布均匀、疏密一致。 \[2\] 必须根据元器件的电气特性和使用特点来布局(这点非常重要),比如:各种接口、按键和排针,需要放在板子边缘以方便插接;对于屏幕和主控芯片等,一般放在板子中央;对于电源电路,一般放在板子的电源输入旁边并且要注意电流路径和滤波电容位置;对于晶振需要靠近单片机晶振引脚摆放;电路工作时产生热量多的元件视情况远离热敏感器件,如热敏电阻。 \[3\] 不要把元器件看成二维物体,而是应该看成三维物体,有时空间有干涉的情况需要考虑。 \[4\] 元件的布局应该采用模块化,也就是同一个模块电路的元件应该放同一个区域,按照就近原则来布局,不能东一个西一个。 ②将图层选回顶层,然后将原理图对应的各模块进行一个预布局,可以在原理图中框选相应模块,按下快捷键Ctrl+Shift+X实现布局传递(交叉选择Shift+X也可),直接选中原理图模块对应PCB中的相应元件。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5557e50f974f47d6856bd143eb569eb8.png) ③GND在后面通过铺铜进行连接,布局阶段可不考虑GND的飞线,直接将其隐藏即可。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d151703376234426b33911e4ee676cc6.png) ④将各模块依次放到PCB板区域内,需遵循布局要求,交叉飞线最好能尽量减少。 \[1\] Type-C接口需放置在板子边缘,方便线束插接。 \[2\] 开关最好放置在板子边缘,方便用户使用。 \[3\] 电源电路中容值大的滤波电容离AMS1117较远,容值小的滤波电容离AMS1117较近,不能因为两个电容在原理上并联就调换顺序;电源要先经过电容滤波再给后级。 \[4\] 单片机尽可能放置在板子中央(最好通过坐标属性设定),便于布线。 \[5\] 排针尽可能放置在板子边缘,一是便于用户使用,二是节约板子空间;排针与排针之间预留位置,放置引脚丝印标识。 \[6\] 晶振电路需靠近单片机的晶振引脚放置,并且最好以晶振引脚为轴呈轴对称,保证布线时导线等长(差分线布线)。 \[7\] 复位电路需靠近单片机的复位引脚放置。 \[8\] P0口上拉电阻可以布置在底层,这是为了方便布线。 \[9\] 去耦电容要贴近芯片引脚放置,并就近接地。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cd237a16f3a649f19e4987a1afbbdcfd.png) (5)布线: ①布线要求: \[1\] 不能信任自动布线。 \[2\] 顶层优先原则------尽量在顶层布线。 \[3\] 电源线(电源网络相关的线)原则上要加粗,因为电源线是要给电路板各个模块供电的,电源线加粗有利于电流在主干道上流通。在日常PCB设计中,在25℃时,对于铜厚为10z(盎司)的导线,10mil线宽能够承载0.65A电流(可将此宽度用于一般信号线),40mil线宽能够承载2.3A电流。 \[4\] 同一层走线拐角禁止90°或者走锐角,推荐走线135°,从原理上讲,锐角直角走线会造成走线阻抗不连续,对于信号的传输有影响。 \[5\] 注意电流路径和电容的摆放位置,电源要先经过电容滤波再给后级,去耦电容要贴近芯片引脚放置,并就近接地。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c072bdbf0bd54fdfb0c476668a075c8c.png) \[6\] 高频信号线尽可能短,并做好与其它信号的屏蔽隔离(比如打一圈地过孔,形成电磁屏蔽,同时还可以在区域内添加禁止布线层)。 \[7\] 为了降低相邻走线之间的串扰,应尽量避免相邻层平行走线,相邻层信号线应采用正交方向,走线应遵循3W原则(两条线的间距大于3倍线宽)。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d52f2639306c425fb5fbb9ec150c6d5d.png) \[8\] PCB布线要尽量远离安装孔与电路板边缘。在PCB钻孔加工中,很容易会切掉一部分导线,为了电路板功能,应尽量远离这些位置。 \[9\] 需要添加泪滴,泪滴起到平滑过渡的作用,它可时过孔和导线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也起到保护焊盘的作用。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ca5d8da338e8431cb9d5878837c46bfa.png) \[10\] 尽可能避免布置一大条长斜线,当目标较远时,可以多拐几个弯,原则上虽然允许布置一大条长斜线,但实际操作起来容易影响后续的布线。 \[11\] 差分线布线详细要求:差分线尽量短;优先绘制差分线;差分线上尽量不超过两对过孔(过孔会增加线路的寄生电感,影响信号完整性);平行紧密走线,避免直角锐角走线;长度差尽量小(控制在5mil以内);与其它信号网络以及地的距离尽量在20mil以上;在正式项目或复杂PCB设计中还需注意阻抗匹配,较为简单的实验可暂不考虑。 ②布线顺序: \[1\] 密度优先原则:从单板上连线最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 \[2\] 关键元器件优先原则:如DDR、射频等核心部分应优先布线,类似信号传输线应提供专层、电源、地回路,其它次要信号要顾全整体,不可以和关键信号相抵触。 \[3\] 关键信号线优先原则:电源、模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③元件布局定下来后,需要将飞线一一"消除",具体操作就是完成各飞线对应的连线,选择工具栏中的单路布线,再选择一个引脚(或者说焊盘)即可引出连线。连线途中按Tab键可配置线宽,左击空位可以设置拐点;左击目标引脚即可完成连线(右键可以中断连线);连线完成后可进行微调。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28615be099ed4a869704f15c9a53ddba.png) ④修改设置,每次连线可以自动添加泪滴。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d9b0a3a7bbd644559d38b3fd22af99f5.png) ⑤从单片机开始布线,因为单片机最关键,其引脚多且密集,优先级自然最高(注意电源网络暂时不要连接,因为其连线宽度与信号线不同)。 \[1\] 从P0.0开始顺时针连线,以连完一排针脚为首要目标,所以先完成P0和P2口的连线,P4口因过于分散,后续再考虑。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1809577d01a040cdb801cbaf0ea764d3.png) \[2\] 晶振电路要求两根信号线尽可能等长(最好还是轴对称),对此可以选择差分对布线,具体操作为选择菜单栏中的"布线"→"差分对布线",然后选择晶振电路电容连接XLAT1的焊盘,此时EDA提示新建一个差分对,另一个网络选择晶振电路电容连接XLAT2的焊盘即可,建立了差分对以后,软件会自动检查两个网络标签对应的连线是否等长。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21e2c2c48a624cc992a3ae0139d41139.png)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e7dc6e786ff444be933ce25c31ddd4da.png) \[3\] 晶振电路的信号频率很高,对此可以在其周围打一圈地过孔(外径24mil,内径12mil,网络选择GND),起到一个电磁屏蔽的作用,并用20mil宽度的连线将过孔全部与地焊盘连接。放置过孔时按Tab键即可设置过孔属性。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0321feccd7294d2b92009328901d32f7.png)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227234a954d14dcc891d92a6f5039ae8.png) \[4\] 为晶振电路放置禁止布线区域,具体操作为在菜单栏选择"放置"→"禁止区域"→"多边形",然后在晶振电路上围绕地过孔绘制禁止区域(选择多层,其它层也不能有信号线进来),禁止选项为铺铜。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1b11493451cb4fb38fb7baaefb8a435a.png)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d667d75d679b40c2be033bcd48d0cc7b.png) \[5\] 继续顺时针往下连线,优先将P1口引脚和P3口引脚对应的针脚连起来,此时板上已经有非常多的线,难免会遇到布线困难的情况(需要绕很远才把两个比较近的点连起来,不排除无法连接的情况),对此在连线时可以按下Alt+B,打一个从顶层到底层的过孔,这样连线就会绕至底层(如下图的蓝线所示,它们就是布在底层的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底层的信号线尽可能不要与顶层相邻的信号线平行。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3eb2a9eceb0d409782efd7fd122fdd9a.png) \[6\] 单片机5V电源的滤波电容应尽量靠近电源引脚,上面的布局显然不太满足此条件,故布局需进行微调。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3caa7ba0b5e94b149a42b7598f5e412a.png) \[7\] 继续完成P4口引脚和对应针脚的连接,此时单片机附近的线越来越密集,仅打一个顶层到底层的过孔已经很难满足需求了,如果在底层也遇到了"此路不通"的情况,可以按下Alt+T,打一个从底层到顶层的过孔,这样连线就会绕回顶层。需要说明的是,打孔有开销,能不打孔尽可能不打孔。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9da28e9247a14fd79bf94c62f17e67e0.png) \[8\] 单片机的引出线基本连接完成,将仅剩的飞线消除即可。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5f65f0530cd64b39a9fc653a8b0e2d1c.png) ⑥继续完成其它次重要电路的连线(暂时不连电源网络),尽量不要在小元件(如二极管)内部走线。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ddde56fa31b541828b50c7a360a40515.png) ⑦连接电源网络,其中线宽需增加,但不要宽于焊盘的宽度(本实验可设为27mil,单片机电源引脚的连出线可设为16.5mil),同时如遇布线受阻的情况,尽量不要打过孔(并非不允许),应当考虑调整布局,同时注意滤波电容在电源网中的连接位置。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f5c826a2728f4720a598016a5c9d6522.png) ⑧完成连线后,显示GND网络的飞线,虽然GND网络可通过铺铜连接,但要确保全部GND口都能通过铺铜连接在一起(铺铜会绕开一般信号线和电源线,将顶层和底层的空白区域铺满),对此可在GND口附近甚至是布线较少的地方布置过孔阵列将两面铺铜打通,如果有些GND口附近无法放置过孔,可以尝试将其与其它GND口连线,亦或是通过连线加过孔打通连接,使一面的铺铜能与另一面的GND焊盘形成电气连接。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699bb8e34f1844a3b1752f586742a97b.png) (6)铺铜: ①在工具栏中找到"填充区域"工具,选择"矩形",将整个PCB版框选。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97797205ff1b47f1b3432c58c704a6ae.png) ②弹出的对话框按下图所示配置,点击"确认",稍等片刻即可完成顶层铺铜。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f84f9b3ae74b4e3093af572b0e1e8f99.png)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224e8e292cc8446b940c40ee29e2e8a3.png) ③继续在工具栏中找到"填充区域"工具,选择"矩形",将整个PCB版框选。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fc53a77842fa405d88cb272cc143173e.png) ④弹出的对话框按下图所示配置,点击"确认",稍等片刻即可完成底层铺铜。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e258a062dab04787b0a7f0a385f495a7.png)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a4b767bced714e4781c5ebbfbb2d96f9.png) ⑤若还有GND网络的飞线存在,可通过连线、打孔等方式解决,如果只是地过孔和地过孔之间的飞线,可考虑删掉多余过孔;若希望一些未铺铜的区域铺上铜,可在上面打过孔,然后重新铺铜。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476766ca3aad46b1a1e013e50aa0a304.png) (7)丝印绘制: ①绘制丝印前可以隐藏顶层和底层的布线和铺铜,同时需要将操作层选为顶层丝印层。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23115a7d096945ba9390de3a467014ef.png) ②在工具栏中选择"文本"即可进行丝印的布置,首先一些必要的丝印需要加上,必要的丝印尽量绕开过孔(不是非必须,不要为了丝印的完整性随便删除一些重要的过孔)。 \[1\] 排针的各引脚标识可用工具栏中的"折线"工具框起。 \[2\] 电源指示灯标识为"power"。 \[3\] 复位按键标识为"Reset",按键电路的按键可以其连通的单片机引脚名标识。 \[4\] 电源电路的按键用工具栏中的"圆形"工具标识正反向。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891c6f59ec2a4078a698bc509504453d.png) ③必要的丝印添加好后,可以添加一些可选的丝印,如单片机型号(下图丝印效果配置了反相属性)、个人logo等等。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70156f1fc82b42538709845310838151.png) (8)完成以上内容后即可进行DRC检测,如果报错,则根据错误提示信息修改即可。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d196d462e1474affbbbca2a4942e8b29.png) (9)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导出"→"PCB制板文件",即可导出Gerber文件,此文件可发给商家进行打板。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02e182e307b94d44a56b87dc097e0a94.png)

相关推荐
Zevalin爱灰灰21 天前
Altium Designer使用教程 第二章(原理图绘制)
pcb
Zevalin爱灰灰1 个月前
零基础入门PCB设计 一实践项目篇 第四章(STM32开发板PCB设计)
pcb
Zevalin爱灰灰1 个月前
零基础入门PCB设计 一实践项目篇 第三章(STM32开发板原理图设计)
pcb
huangyuchi.1 个月前
【Linux】初见,进程概念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进程·进程管理·pcb·fork
农民也会写代码1 个月前
国内 TOP5 汽车 PCB 厂家
汽车·制造·pcb工艺·pcb
农民也会写代码1 个月前
猎板PCB:手机主板pcb需要做哪些可靠性测试
智能手机·制造·pcb工艺·pcb
云边有个稻草人2 个月前
【Linux系统】第八节—进程概念(上)—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进程及进程状态+僵尸进程—详解!
linux·进程·冯诺依曼体系结构·pcb·僵尸进程·进程的状态·task_ struct
农民也会写代码2 个月前
猎板PCB:建滔PCB板材怎么样?
制造·pcb·智造
农民也会写代码3 个月前
厚铜pcb生产厂家哪家好?
制造·pcb工艺·p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