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 OOA:面向对象分析

  • OOD:面向对象设计

  • OOP:面向对象编程

  • OOD的难点在于将一个系统分解成对象

  • (Robert C.Martin)一个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较低的软件设计,通常由于如下4个原因造成:

    • 过于僵硬(Rigidity)
    • 过于脆弱(Fragility)
    • 复用率低(Immobility)
    • 黏度过高(Viscosity)
  • (Peter Coad)一个好的系统设计应该具备如下三个性质:

    • 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
    • 灵活性(Flexibility)
    • 可插入性(Pluggability)
  • 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 面向对象设计复用的目标在于实现支持可维护性的复用
    • 恰当的复用还可以改善系统的可维护性

常用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

类的职责要单一,不能将太多的职责放在一个类中

  • 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OCP)

  • 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软件实体对扩展是开放的,但对修改是关闭的,即在不修改一个软件实体的基础上去扩展其功能

  • 设计一个模块的时候,应当使这个模块可以在不被修改的前提下被扩展,即实现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改变这个模块的行为
  • 抽象化是开闭原则的关键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

  • 实现开闭原则的重要方式之一

所有引用基类(父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即在软件中如果能够使用基类对象,那么一定能够使用其子类对象

  • 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S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的对象o2,使得以T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2都代换成o1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变化,那么类型S是类型T的子类型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DIP)

  • 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手段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它们都应该依赖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 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即要针对抽象层编程,而不要针对具体类编程
  • 常用实现方式之一是在代码中使用抽象类,而将具体类放在配置文件中
  • 类之间的耦合
    • 零耦合关系
    • 具体耦合关系
    • 抽象耦合关系
  • 依赖倒转原则要求客户端依赖于抽象耦合,以抽象方式耦合是依赖倒转原则的关键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

一旦一个接口太大,则需要将它分割成一些更细小的接口,使用该接口的客户端仅需知道与之相关的方法即可,即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来取代一个统一的接口

  •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那些它不需要的接口
  • 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使用单一的总接口
  • 使用接口隔离原则拆分接口时,首先必须满足单一职责原则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CRP)

尽量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来达到复用的目的,即在系统中应该尽量多使用组合和聚合关联关系,尽量少使用甚至不使用继承关系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LoD)

  • 又称最小知识原则

一个软件实体对其他实体的引用越少越好

  • 如果两个类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么这两个类就不应当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而是通过引入一个第三者发生间接交互

可变性封装原则(Principle of Encapsulation of Variation,EVP)

找到一个系统的可变因素,将之封装起来,即在设计中什么可能会发生变化,应使之成为抽象层而封装,而不是什么会导致设计改变才封装

| 目标 | ​开闭原则 |
| 指导 | ​最小知识原则 |
| 基础 | ​单一职责原则、可变性封装原则 |

实现 ​依赖倒转原则、合成复用原则、里氏代换原则、接口隔离原则

软件模式

设计模式

分类

  • 按目的分类
    • 创建型:创建对象
    • 结构型:处理类或对象的组合
    • 行为型:描述对类或对象怎样交互 和怎样分配职责
  • 按范围分类
    • 类模式:处理类和子类
      • 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
      • 属于静态
    • 对象模式:处理对象间 的关系
      • 在运行时刻变化
      • 属于动态

| ​范围\目的 | ​创建型模式 | ​结构型模式 | ​行为型模式 |
| ​类模式 | ​工厂方法模式 | ​(类)适配器模式 | ​模板方法模式 |

​对象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 建造者模式 原型模式 单例模式 ​(对象)适配器模式 桥接模式 组合模式 装饰模式 外观模式 享元模式 代理模式 ​命令模式 迭代器模式 中介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 状态模式 策略模式

Q&A about 设计模式与类库框架

  • Q:如果设计模式这么好,为什么没人构建一个包含这些模式的库,这样就不用自己去弄了呢?
  • A:设计模式比库的层次更高。设计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构建类和对象来解决特定问题,而根据我们特定的应用去调整这些设计是我们(开发者)的工作。
  • Q:类库和框架不也是设计模式吗?
  • A:框架和类库并非设计模式;它们提供特定的实现,供我们关联到自己的代码中。不过,有时类库和框架在其实现中会运用设计模式。这很好,因为一旦理解了设计模式,就能更快地理解那些围绕设计模式构建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 。
相关推荐
杭州杭州杭州4 小时前
Python笔记
开发语言·笔记·python
谢白羽8 小时前
jenkins搭建笔记
运维·笔记·jenkins
xiaoli23278 小时前
课题学习笔记1——文本问答与信息抽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阅读(用于无结构化文本问答的文本生成技术)
笔记·学习
吃西瓜不吐籽_9 小时前
Mac 安装及使用sdkman指南
java·笔记
stm 学习ing9 小时前
Python暑期学习笔记3
笔记·python·学习
笑鸿的学习笔记10 小时前
PySide笔记之信号连接信号
笔记
ROOKIE Shawn11 小时前
mysql学习笔记
笔记·学习
帅帅梓15 小时前
NE综合实验2:RIP 与 OSPF 动态路由精细配置及ACL访问控制列表 电脑
笔记·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信息与通信
致***锌16 小时前
上证50etf期权交易限制的是什么?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