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之评论区截流实验

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掘金了,最近一直忙着开发AI方面的应用,也在努力充电学习。

AI时代,我们是站在技术比较前沿的人,看到技术更新的那么快,也很担心会被时代抛弃,只能拼命学习,用AI去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不过这和这篇文章提到的评论区截流没有关系,评论区截流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和AI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先解释一下评论区截流的概念:比如,一个人在某音上面发布了一个关于珠宝鉴定知识方面的视频,这个视频很有趣,自然会引来一些人评论。张三同学最近很想学习怎么做珠宝鉴定,于是就留言"你好,你讲的很不错,能向你学习吗?"如果你是一个珠宝鉴定师,你想通过招徒来增加收入,刚好你发现了这个评论,于是你可能会在他的评论下面留言"我有一个珠宝鉴定学习群,有兴趣对的话私我"。------这就是评论区截流的基本常识。

听上去很简单,无非就是机械性的操作,不断在各种相关的搜索关键词或者同行视频中发现合适的用户,从而进行评论。但实际操作起来,会有一些问题:

人不是机器,没办法7*24小时不休息地去看别人的评论,正常的人看一个小时评论已经眼花缭乱,两眼冒光了。

其次人也很难严格按照设定的逻辑去评论,比如,我们一般会在1个小时内的评论下进行留言,但实际执行的时候,操作的人可能会觉得某个评论还不错,不管他是多长时间的评论,也一样留言。

为了试验评论区截流是否真正有效,我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的主体是某书,选择的搜索关键词是:搭子。

为了做这个实验,我准备了两个号,一个是主号,一个是引流号。主号进行了实名认证,发布了一些笔记,并且用这个号创建了一个群,名称为"聊天搭子群"。审核通过之后,我拿到了这个群的推广链接,如下图所示:

引流号没有进行实名认证,因为某书规定:一个人只能实名一个号。然后我用自行开发的一个小工具,设定好评论内容(进来聊聊 + 刚刚拿到的群链接)、评论的时间(30分钟内的评论)、评论之后停留的时间(10秒)、点赞之后停留的时间(2秒)等等。

一切都设置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过程视频可以看:mp.weixin.qq.com/s/PghuwFHbU...

经过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实验,竟然发现主号的群陆陆续续进来了300多个人,很让我吃惊。一开始主号的群是不需要审核也能够通过的,后来我设置了需要关注我才能进群,也一下子让我的主号粉丝涨了一百多人。

总结:

1、经过这次实验,发现某书的评论区截流还是有作用的,这可能和我设定的一些条件有关,比如三十分钟内评论过的才截流,比如采用群的方式引流等等。

2、截流很废号,实验之后没多久,某书就对我的引流号限制了。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开发过程中也一直不断在测试,实验的时候更是一直不断在开启,或许也和我开启了开发者模式有关。

3、因为某书的严格限制,本次实验没有测试如何把用户进一步引到私域中来,有经验的朋友,能否告知一些有效方案,下次我再进行实验?

4、我这次实验用的是固定的截流内容,这其实可以用AI来优化,通过把笔记和评论的内容输入进去,加上一些提示词要求,可以生成更加多样化有趣的截流内容,而不是固定的内容。某书的风控程序也会更认可这种行为,减少限流的情况。

5、本次实验虽然用了自制的自动化程序,但这不是必须的,只是作为喜欢玩技术的人,都喜欢用技术去解决问题。实际上,你也可以按我说的方法,人工去操作,效果也不会很差的,只是可能会伤眼而已。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关注我、私我,一起聊聊引流的那些事。

相关推荐
Nayana4 小时前
前端控制批量请求并发
前端
ssjlincgavw4 小时前
前端高手进阶:从十万到千万,我的性能优化终极指南(实战篇)
前端
比老马还六4 小时前
Bipes项目二次开发/设置功能-1(五)
前端·javascript
疯狂的程序猴4 小时前
iOS 日志管理的工程化实践 构建从开发调试到系统日志分析的多工具协同体系
后端
转转技术团队4 小时前
VDOM 编年史
前端·设计模式·前端框架
蓝瑟忧伤4 小时前
前端性能体系的全面升级:现代 Web 如何构建可量化、可治理、可演进的性能架构?
前端·架构
申阳4 小时前
Day 17:03. 基于 Tauri 2.0 开发后台管理系统-登录页面开发
前端·后端·程序员
诸葛亮的芭蕉扇4 小时前
tree组件点击节点间隙的异常问题分析
前端·javascript·vue.js
疯狂的程序猴4 小时前
Transporter 在 iOS 上架流程中的角色变化 本地上传工具的定位、局限与多工具协作趋势分析
后端
N***H4864 小时前
使用Springboot实现MQTT通信
java·spring boot·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