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我进入公司开始,我给自己立了一个三年成为中级前端工程师的目标,或者说flag吧,最近正好三年合同到期了,我开始思考过去的这三年我都做了什么,是否完成了flag,所以我在个人博客中增加了一个模块《项目需求》
用于管理自己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开发过的项目文档和思考,在整理的过程中才发现很多东西都忘记是怎么做的了,大概是只知道做,不知道为什么做吧,所以这里想写一篇文章记录下或者说获取一些建议吧。

很多人说博客和todo没啥用,开发完几乎都不会使用,我觉得看怎么用吧,我这里把项目和todo、技术文档、技术栈绑定了。编辑项目和可以和todo绑定,我觉得还挺好使,这样在整理技术文档、技术调研的时候也可以用


过去三年我都做了什么
2022年
基本情况
因为在学校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这么早出社会,原本是打算走学术路线的,结果考研那年因为家里临时出了点状况,最后决定先工作再说。现在回头看也挺好的,早点接触社会,其实成长得更快。 在这一年我主要是疯狂补项目经验和疯狂加班,因为社会始终不同于学校,排期让人很头疼,在以往我缺失了很多的项目经验,导致对企业级项目几乎不通,导致我在做任何项目都比较挣扎,再加上进的是一个小厂,完全没有导师制,属于放养,并且大家都很忙,所以只能自己多花时间,并且当时我学的vue的技术栈,但是公司是react的,光是搞懂 React 那一套生态就花了不少时间。
项目经历
- 早期主要是做企业后台 & figma插件,其中有一个插件让我特别头疼,一方面因为当时的自己比较菜,另一方面因为这个需求是一个刚毕业的设计驱动的,属于是啥也不通,导致产品逻辑也不对,写出来之后疯狂打补丁,最后也还是啥也不是。
- 后面做了设计社区,都是一些简单的ui和业务逻辑,因为是一个设计编辑器平台
- 在写了几个后台之后我逐渐熟悉了公司开发技术栈和后台开发逻辑,最早这个公司吸引我的是编辑器,后面我就申请去做了编辑器
- 最开始是编辑器的字体加载、和一些创新的业务需求、设计工具中不同模式的数据结构复用、画布设置【缩放、背景等等】、对齐至像素网格
成长
- 技术上,从 Vue 转到 React 后,逐步掌握了 React 的核心理念和生态工具,像状态管理、组件设计、性能优化这些都有了比较实战的理解;
- 项目上,能独立负责模块开发,也逐步学会了和产品、设计磨合需求;
- 心态上,从一开始觉得"自己不会"到现在敢主动挑任务、遇到新东西也不怕折腾,整体自驱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升了不少。
- 这时候还是需要拿着电脑到处抓人问问题,非常感谢当时给予我帮助的小伙伴
2023年
基本情况
这个阶段已经开始逐步适应工作生活了,但是还是会畏惧需求,因为还有很多没接触过的东西,依然还是疯狂加班,不光是需求,还有自己学习一些东西,这时候我已经切换到了编辑器领域,其中涉及很多图形学知识,比如坐标转换、矩阵运算、渲染原理、渲染库的使用等等,因为公司里的人几乎不写文档,代码也是anyscript,并且这时候ai还没有,编辑器这个领域,网上几乎搜不到什么文档啥的,只能生啃代码和类型文件并尝试demo,这时候用的就是最笨却最有效的方法,做到哪就把哪个模块整理一篇文档记录下来,慢慢的也就掌握了项目的大部分逻辑和架构思路
项目经历
- 设计工具中不同模式的数据结构复用,一个创新业务需求,使用同一套数据,快捷的进行模式切换,非常巨大的需求,正是因为这个需求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开始能独立负责一个模块的开发
- 白板项目:其中做了节点数据结构定义【便签、图形文本、连接线等等】、节点树的处理、节点的渲染、项目框架搭建、画布设置、缩放、属性控制、属性工具条、性能优化等等,几乎所有功能都写了一部分,这个项目是我从0-1经历的一个项目,历时10个月,早期有很多人,后来因团队调整,部分成员转入新项目,剩余的人员就非常的少了,我是其中之一。
- 这一年我几乎都在做白板项目,其中连接线是最难的,我写了其中的一部分,还因此挨了一批,给我上了社会上的第一堂课【能力不足就得背锅】
成长
- 编辑器初步入门:理解了编辑器的基本架构 & 实现原理,如模块划分、碰撞检测、矩阵运算原理、渲染库的基本使用、复制粘贴的实现原理、svg的解析原理等等、数据节点定义、节点树的使用等等
- canvas、svg、渲染库的基本使用 & 原理
- 学到了很多调试技巧、看了很多的技术文章
- 能够独立负责一个模块的开发和推进
- 自己开始从0-1写一些项目,23年主要是一个工程化的项目,因为当时公司没有脚手架,每次创建新项目都要配置一遍,我就想写一个脚手架来用,就开始探究一些前端工程化的东西,这里主要是一个前端工程化的demo
2024年
基本情况
这时候已经对编辑器开发很熟练了,能够自己调研、处理一些模块,不会畏惧需求,拿到什么都能做也敢做,再加上ai的爆发,现在很轻松就能应付日常需求,还有一些时间开发自己的东西。这时候我几乎不用在追着别人问了,开始探究一些技术上的原理,看了react的源码,了解了react的运行原理,我最初看这个的驱动是因为我想看懂编辑器底层的数据结构和自定义渲染器的实现原理,因为是相通的。
项目经历
- 多模式切换的设计工具,在23年双模式切换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数据基础上,想要开发多模式切换
- 编辑器重构:真真正正的从0-1实现编辑器,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
成长
- 这个阶段成长是最快的,在之前自己主动学习和开发过程中的积累,达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再加上重构过程中全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类需求,这个阶段开发的非常爽,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一度让我觉得我们也能做出一个超级nb的东西
- 对编辑器的整体实现理解更加深入,对大型项目的推进和管理有一些了解
- 对于代码质量,代码风格,团队管理,团队交流都有更深的体会
2025年
基本情况
进入新团队后,开始参与 AI 方向的生成类产品开发。虽然整体技术难度相比之前的编辑器项目要低一些,但节奏非常快,很多需求都是边想边做,对响应能力和落地能力要求更高。项目整体强调快速迭代、快速验证,很多时候从 0 到上线都只有几天时间。
项目经历
- 核心流程重构:参与整个生成流程的梳理和重构,数据结构的重设计,提升了整体稳定性和扩展性。
- AI 创新功能研发:参与多个创意方向的原型开发,包括智能组件、AI 引导式操作流程等,既需要理解前端,也需要深入 AI 接口的能力边界。
- 常规前端需求:除了核心 AI 功能,也参与大量 Web 端页面开发、交互优化、组件抽象等日常前端需求的处理。
- 跨角色协作:与产品、模型工程师保持密切沟通,协助设计 prompt、测试接口,探索"产品-模型-前端"的协作流程,理解 prompt 工程的基本逻辑。
成长
- AI 与前端的深度结合:理解 AI 接口的调用逻辑、数据结构设计、模型能力边界,并在多个场景中尝试 prompt 调优、token 限制控制、输出结构稳定性等关键问题。
- 需求落地能力提升:现在不管接到什么需求,都能独立完成从调研、设计、开发、联调到交付的完整流程,并且具备识别风险、提前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的能力。
- 项目推进与优化意识:开始更关注整体产品的合理性和可维护性,不再仅仅关注功能实现,会主动提出重构建议、设计优化点、体验提升方案。
- 应变与协作能力加强:面对快节奏、多变的需求场景,能够保持清晰的优先级判断
- 干了很多新鲜的东西,还挺好玩的,ai接入支付、ai表单等等。
我自己写的项目
就这几个,其他的几乎都是一些不成型的demo,还有几乎都在写公司的项目
- nextjs-blog:一个用nextjs写的高聚合的全栈博客,还在持续更新,有时候有点犯懒,在线访问
- handwriting_js:没事写点手写题,写了忘,忘了写,一个也记不住
- react_demo:前端工程化demo,配合这个专栏食用最佳
- debug_react:18.2.0的react源码调试环境
- debug_webpack: webpack5源码调试环境
现在我是怎么想的
-
快速学习的能力比技术能力更值得培养
技术更新太快了,几乎每一年都会冒出一堆新概念、新框架、新工具,追是追不完的。相比"掌握某个技术",更在意的是"有没有能力快速理解它、上手它、找到它的边界",这是一个更本质的能力。
-
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但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
做久了之后会发现,代码写得好不好,有时候并不是最关键的,能不能解决问题、把事情落地才是关键。谁也不想变成"只写业务"的人------在完成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把事情做得优雅些,至少对得起自己的审美和标准。
-
保持初心
有时候项目节奏快、需求不讲理、上线压力大,很容易被"搞完就行"的心态裹挟,还是需要保持自己的思考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4年7月份左右,体检,发现小毛病快20项,全是久坐,熬夜搞出来的小毛病,可能因为之前加班太多了,也不运动,在7-11月胖了20多斤,并且整日没精打采,身体没有力气,像是气血亏虚一样,我去看了中医,开了一些调养的中药,12月底才开始有好转,我找了私教,去健身房开始健身,大半年了现在就好多了,增肌也小成
-
培养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
健身、摄影、钓鱼都可以,长时间的工作会使人麻木和疲惫,需要一些工作之外的爱好调和 我还做了一个在线相册,从大佬Innei获取到的思路,但技术栈是不一样的,也比较简单
以后我想干啥
说实话,我现在还没完全想明白这个问题。过去几年我经历了从业务开发,到编辑器、到 AI 项目,接触了很多不同的方向,也成长了不少。但也正因为尝试了很多,现在反而更谨慎,不想轻易贴标签。
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写代码,但不一定只写代码。我更在意的是:"我做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可能改变点什么?"也许未来会往架构方向走,也许会继续在 AI 产品方向深入,也可能有一天突然转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比如做点属于自己的产品。
我目前能确定的就是三件事:
- 我希望能一直保持学习和探索的状态,不断拓宽认知边界;
- 我希望在一个让我有成长、有挑战感的环境里工作;
- 我希望做的事能让我感到值得,能有一点点"留下痕迹"的感觉。
剩下的,就边走边看吧,继续更新文章,但不会跟之前一样那么频繁,从中学到东西,并且能够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