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宣布了蛋白质模拟模型BioEmu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将蛋白质动态模拟从数年缩短至几小时,显著提升医药和生物研究效率,为个性化医疗带来革命性变革。这项成果已发表在顶级期刊《自然》上。
BioEmu的突破性在于其快速分析蛋白质运动的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捕捉非平衡动力学等复杂过程方面仍面临挑战。这项技术有望彻底改变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领域,其实际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这项突破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的重大飞跃,通过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解析蛋白质动态,将重新定义药物研发流程。从数年压缩到数小时的效率提升,堪称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BioEmu简单介绍
传统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如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存在耗时、成本高且对复杂蛋白质效果有限的问题。虽然AlphaFold2在静态结构预测上表现优异,但对蛋白质动态构象的模拟仍显不足。微软BioEmu通过创新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些技术瓶颈。
BioEmu采用多阶段处理流程:首先利用改进的AlphaFold2模型进行蛋白质序列编码,提取关键结构特征;接着通过粗粒化方法简化蛋白质主链表示,降低计算复杂度;最后运用扩散模型技术,从噪声分布逐步生成多样化的蛋白质构象,精准捕捉动态行为。

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其得分模型,它综合序列信息、结构框架和时间步等数据,在局部坐标系中预测平移和旋转得分。这种设计确保了结构更新的等变性,使模型能稳定生成准确的蛋白质动态构象,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更高效可靠的研究工具。
训练方法
BioEmu的训练过程整合了多源异构数据,包括200毫秒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数据和实验测得的蛋白质稳定性数据。研究团队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筛选,例如对AlphaFold数据库(AFDB)中的序列先进行80%相似度聚类,再通过30%相似度二次筛选,最终保留约140万个高质量序列聚类。同时,团队收集了超过2.4万条独立链的MD模拟数据,为模型训练提供丰富素材。
模型采用两阶段训练策略:预训练阶段使用AFDB数据学习蛋白质构象多样性;微调阶段则结合95%的MD数据和5%的AFDB数据进行优化。针对MD数据的采样偏差问题,团队创新性地采用马尔可夫状态模型和实验数据重新加权的方法,确保模型能准确反映蛋白质的平衡态分布。

为有效利用蛋白质稳定性数据,BioEmu开发了创新的"属性预测微调"方法。该方法通过差分可训练目标函数、交叉目标匹配损失等技术,在避免模式崩溃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这种设计使得模型既能保持训练稳定性,又能高效处理复杂的蛋白质动态预测任务。
作为微软中国南区核心合作伙伴及HKCSP 1T首批授权云服务商之一,领驭科技正积极整合Azure OpenAI的强大功能,包括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分析和推理能力,到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中。
Azure OpenAI服务通过其大规模生成式AI模型,支持企业客户根据特定需求和场景,开发创新应用,涵盖辅助写作、代码编写、多媒体内容生成以及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为互联网、游戏、金融、零售、医药等行业以及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