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前端工程师的年中失业
大家好,我是鲫小鱼。是一名不写前端代码
的前端工程师,热衷于分享非前端的知识,带领切图仔逃离切图圈子,欢迎关注我,微信公众号:《鲫小鱼不正经》
。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一键三连!!
前言
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正如我每篇文章的开头语一样,我是一名最近没写前端代码的前端工程师,职业背景是3年产品经理+5年前端+4年Nodejs+1年Python
,今年35,传说中的"门槛年龄"😄,刚在年中,喜提了大礼包,在最近一份工作干了2.7年,也算是"善终",好不容易从忙碌中清闲下来,我就来开始给自己做一个年中总结吧,主要工作情况(因为生活里面比较平淡,就不叙述了)
眼见他高楼起
1. 入职
- 刚进入公司,第一天就去参加需求评审,立马就开始写代码了,可能是因为职场老手吧?也可能是太信任我了,直接就上手,我记得是一个Uni-app的项目,虽然很久没写app了,但现在的多端框架已经足以让开发者至少在界面层面,都是大同小异的写法。(本质上也是跨端框架涉及出自己的DSL隔离了渲染和底层环境的差异)。
- 随后,半路中接到了一个要优化大概10年前的Angular.js 的项目。因为公司主要的ERP用的是这个老古董,还在手动打包的年代,所以我自己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做App之余,利用空余时间,自己去研究一套自动化机制来改善现有的开发体验。
- 为什么没有去直接换掉框架?当然不现实,第一是大量的代码是累在上面的,第二是我解释的是高速上换轮胎,要边跑边换。不过在自己摸索的这个自动化打包 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多进程通信,依赖查找等等,觉得反而更理解webpack这些打包工具在做什么事了
2. 进入主题了(RPA部分)
- 很幸运,进入到了公司的创新技术部,在这里我度过了绝大部分在这里的时光。在这里开始了我自动化方向的成长之路
- 第一次接触RPA是两年前,后面带领2个RPA开发工程师,基于RPA+云手机等技术,开发了集团级别PDD自动采购下单,自动支付,跟单,异常预警,详情采集数据的群控项目,接入集团所有运营公司的PDD采购相关需求。主要使用的技术栈群控任务调度后端(Nestjs)+ Redis + RocketMQ + Nacos+Mongo在内的所有程序开发和对接工作。而且 RPA(影刀)的整体设计+规划+实施,高级RPA自定义流程编排和内部系统打通,以及与云手机厂商的 ADB 链接手机内网打通,集成钉钉通知等一切工作。
- 使用Autojs等相关自动化技术,实现针对PDD商品详情数据的爬取工作,并进行反风控的一系列的措施设计。
3. AI部分
- 在公司采购降本这条线上,继续深挖了。因为采购的量比较大,所以公司会有采购专员去谈一下折扣和问商家分包的信息(买的多,会分批次发,但物流单号平台上只传一个),所以我又基于RPA+AI(Qwen模型)技术手段,为集团采购部门开发,实现自动催商家改价,自动催商家发货,自动催商家多包裹号等在内的多个场景提效工具,极大解放人力。使用LangChain为基础框架开发,采购智能跟单,与商家自动智能对话,提取多包裹号及对话流程
4. 大前端相关(前端,基建,插件)
- 公司的ERP前端,是很老的 Angular.js项目。这个前面说了
- 给其他部门,搭建 Uni App 基础的框架,实现多语言,多主题的Saas化的版本,构建了h5的CI/CD的部分,实现快速联调功能
- 将某个事业部的所有前端项目,集合一起改造成 monorepo 项目,配置不同前端框架的webpack/Vite的配置,打包后使用一个nginx做流量转发。
- 编写 Chrome 插件,实现电商平台活动自动报名等功能,实现插件热更新等等
业绩
RPA群控
- 在公司没有历史RPA落地商业应用背景下,仅带领1人开发人员,31个云手机+2个云主机,为集团8个采购团队所有PDD全自动采购工作,成功率维持在95%左右 。两个人开发的项目,支撑集团一年40w 笔订单的采购工作,峰值5000单/天。
- PDD详情数据采集,平均一个手机10s采集一个 ,已经对标外包商业标准,收费0.06元/个。1个月前期大概能采集10000个
- 该项目已经对公司内外商业化,是技术部首个单独盈利的项目,业务方持续付费使用。
AI部分
- 通过自动收集商家对话,及AI语义分析,任务调度的设计,为公司采购部门,11个采购员,节省2h/人/天的成本
- 平均提高采购链条效率0.5天/单
眼见他楼塌了
- 其实从今年开年以后,公司基本上就一直在裁员,到我这一波,算是第7波了,基本上算是裁了70%左右了(技术部还是十个人,而且都在卖货)😂
- 公司走到这一步其实是可以有迹可循的
-
从现在往前看,现在太急功近利了,在一家并非是以技术产品为卖点的公司,技术作为大后端支持,公司并不这么认为了,你做的任何迭代也好,项目也好,给老板汇报时,老板就会问一句,这个能变现多少,这个能卖出多少货?不能出单就是做这个有什么意义。但我认为,最终的卖货,出单,他是一连串工作的最终结果,单不可能你做一件事情就出单了,比如我做了店铺自动报活动的插件(因为公司很多店铺,有一些活动,平台给流量,但是要人工去选品去点击表格等),结果就被劈头盖脸的问,这个能出多少单,,,,害。很无奈。
-
公司的中高层,并没有能力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很明显的一点就是,领导在这种环境下,给的方向或者定的指标都是虚空的,比如我们领导就在去年说,明年计划省100w,咋们每个人领一下指标。对,你没听错,直接到我这一层就要领这个指标了,做什么都不知道,先领降本50w的指标😂。之后,就是领导拍着脑袋说,可以做这个,那个。具体怎么做,哪怕是再进一步说明,下一步做什么都没有,在最终的实施过程中,就是无头苍蝇一般,这试试,那试试。最终都做不下去。
-
技术领导对技术项目的评估没有判断。我自己的项目,我可以说是从前端写到后端,从产品设计到开发上线部署,从运维到客户对外答疑,从内部系统对接,到外部商务谈判。我自己是乐意做这样的事,并且我的资历和级别是可以把这些事情做好的,但领导对组内的其他小伙伴,哪怕是刚毕业的P4,都让其承担ai应用的大梁,结果可想而知。并没有对一个项目的开发难度,和需要的能力进行评估,以为是个人就能做好,做不好是这个人不行,所以我们组除了仅有少数的项目成功外,其他的无疑都夭折。
反思
- 从这家离开后,我自己成长了很多,这也是我能一直留在那里的原因,其实从我前些年开始写前端后,最近的几年,都开始想着"泛前端"乃至后端去发展,像现在我负责的 RPA,AI,Chrome插件,脚本,Autojs等等,远远超过前端的范畴,我刚入行时之前一直自己在记笔记,今年开始尝试着做自媒体,把这份能力在各种平台上写出来。
- 前端已经"消亡殆尽",网上一直流传这样的说法,但其实现在的我,并不看重前端消不消亡,或者后端饱不饱和,我更看重的事,我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我该怎么去做,去计算投入产出比,至于技术并不是那么重要了。比如我做的RPA群控项目,其实后端是我用Nestjs写的,都可以正常去调度跑起来,还有前端的RPA都是我一个人,但这样的项目,交给传统的JAVA来开发,或许他们并不能做好,因为这样的项目并不是写写代码就可以的了
- 对了,还有AI的看法,最近我也是在关注,只是中间停滞了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公司战略又调整。我对AI的看法,其实要真正落实到企业级内部的应用,除了那些营销号,或者写代码的工具平台,要真正再深入到现有业务中去的项目,并没有看到很多,大家都还是摸索阶段,因为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懂AI开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业务,如何去契合,而且并不仅仅是AI一个单独的工种就能cover的,他需要的一个链条上的配合,这也洽洽是我这样的从"传统开发"走出去的人的核心竞争力。
结尾
-
可能最近的系列文章暂停更新一段时间,得好好想想后面的规划了,等我调整好了,继续更新。
-
最后的最后,也是一份求职贴,如果有合适的杭州的岗位,需要全栈(Nodejs),自动化,AI应用方向的工作,欢迎来撩。微信号:rowin90
-
最后再贴一张影刀RPA给颁发的奖杯(虽然署名是技术部,但我知道它就是写的是我的名字)

最后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我,微信公众号:
《鲫小鱼不正经》
。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