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技术是一种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的负载均衡集群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在多台服务器之间分配网络请求,提高服务的可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它由我国科学家章文嵩博士于 1998 年提出并主导开发,目前已成为 Linux 内核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高并发、高可用的网络服务场景(如电商平台、门户网站、云服务等)。
实验环境:
server1(调度器)、server2(真实服务器)、server3(真实服务器)、server4(测试机)
一、NAT模式(网络地址转换)
1.实验环境设定
client:
IP:172.254.25.111
lvs:
IP:172.25.254.100


RS1:
IP:192.168.0.10

RS2:
IP:192.168.0.20

调好实验环境后:

2.让lvs走nat模式:

3.发现80端口连不了
4.检查火墙是否打开,如果打开要关闭


写RS1和RS2永久网关:
RS1:


RS2:


最后检查RS1和RS2都没有问题,nat实现:

二、DR 模式(直接路由)
1.在两台rs主机中设定lo不对外响应
RS2:

RS1:


2.设置IP,80端口,tcp协议,轮询算法;-g表示直连路由

3.实验效果:

三、TUN模式(IP隧道)
TUN模式:
LVS 的 TUN 模式(IP 隧道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负载均衡实现方式,特别适合跨地域、大规模的分布式集群。其核心原理是通过 IP 隧道技术将客户端请求封装后转发给真实服务器,真实服务器直接响应客户端,形成非对称的流量路径。
TUN 模式的数据传输流程:
1. 客户端发送请求
客户端向 LVS 集群的虚拟 IP(VIP)发起请求,请求包的源 IP 是客户端 IP,目标 IP 是 VIP
2. 负载调度器接收请求并选择服务器
负载调度器(通常是一台专用服务器)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客户端请求,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最少连接),从可用的真实服务器池中选择一台服务器
3. 调度器封装请求并通过 IP 隧道转发
调度器将原始请求包([Client_IP → VIP]
)封装在一个新的 IP 包中,新 IP 包的源 IP 是调度器的物理 IP(DIP),目标 IP 是选定真实服务器的 IP(RIP)。调度器通过 IP 隧道(如ipip
协议)将封装包发送给真实服务器
4. 真实服务器接收并解封装请求
真实服务器的网络接口(需支持 IP 隧道)接收封装包,剥离外层 IP 头,获取原始请求包,真实服务器处理请求时,看到的源 IP 是客户端 IP,目标 IP 是 VIP(与客户端发送的原始请求一致)
5. 真实服务器直接响应客户端
处理完请求后,真实服务器直接向客户端返回响应(无需经过调度器),响应包的源 IP 是 VIP,目标 IP 是客户端 IP,客户端认为响应来自 VIP
四、fullent模式
fullent模式:
LVS 的 FULLNET 模式是 NAT 模式的一种扩展,全称为 FULL - NAT 模式。它在请求和响应方向上都会进行地址和端口的转换
fullent模式的数据传输过程:
1. 客户端发送请求
客户端向 LVS 集群的虚拟 IP(VIP)发起请求,请求包的源 IP 是客户端 IP(CIP),目标 IP 是 VIP。
2. 负载调度器接收请求并选择服务器
负载调度器(Director Server,DS)接收客户端请求,根据负载均衡算法从真实服务器池中选择一台真实服务器(Real Server,RS)。
3. 调度器修改请求的源 IP 和目标 IP
调度器将请求包的源 IP 修改为 DS 的 IP 地址(DIP) ,目标 IP 修改为 RS 的 IP 地址(RIP), 此时,请求包的流向变为:[DIP → RIP]
。
4. 真实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处理
RS 接收到请求包(源 IP 为 DIP,目标 IP 为 RIP),RS 处理请求,生成响应包,响应包的源 IP 为 RIP,目标 IP 为 DIP。
5. 真实服务器将响应发送给调度器
RS 将响应包发送给 DS(因为响应包的目标 IP 是 DIP)。
6. 调度器再次修改响应的源 IP 和目标 IP
调度器将响应包的源 IP 修改为 VIP ,目标 IP 修改为客户端 IP(CIP), 此时,响应包的流向变为:[VIP → CIP]
。
7. 客户端接收响应
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包,认为响应来自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