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Prompt工程师"一段时间,正好最近看到一篇文章mp.weixin.qq.com/s/txRrb6ZSr...
深有感触,那我也谈一谈吧🥳
"Prompt工程师"听起来很高大上,好像是站在AI浪潮之巅,指点江山,让AI乖乖吐出黄金?
然而,实际上更像是教一个智商超群但情商不足、知识渊博但理解力时常掉线的外星人学"成语接龙",关键还得反复揣摩、精心措辞,把需求翻译成它能听懂的"宇宙暗语"。稍有不慎,它就给你来个逻辑跃迁,答案离题十万八千里

蜜月期-"吾乃AI驯兽师"
刚开始,都是新鲜感,感觉自己就是人形API调用器。输入"模仿李白写首诗",AI真的能给你整出几句像模像样的。此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感觉已经掌握了"赛博魔法",是时候由我来连接人类创意和AI算力的"神之桥梁"了!
别人上班敲代码,聊需求,我和AI玩猜字谜

崩溃期-"你听不懂人话是吗?"
-
"精准描述"的陷阱: 很快,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当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长达200字、逻辑缜密、细节拉满的prompt,期待AI生成一幅"赛博朋克版蒙娜丽莎在元宇宙菜市场买菜"的旷世奇作时,AI给我吐出来一张:一个像素风的土豆戴着头盔站在超市门口。 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词不达意,意不通AI"。
-
"理解力"是个谜: 让它"写个悲伤的故事,但结局要温暖人心"。它给我整了个:主角全家惨死,最后发现是场梦,醒来阳光明媚... "温暖人心"?这分明是'惊悚片强行HE(Happy Ending)'! 我开始怀疑AI的"心"是不是用冰箱压缩机做的。
-
"知识库"的诡异角落: 让它分析"2024年最新市场趋势",它能给你引用一份2021年的报告,还信誓旦旦说是"最新研究"。或者,让它生成一张"专业CEO形象"的照片,结果出来的人要么像《猩球崛起》客串的,要么像卖保险的(没有说卖保险不好的意思)。AI的知识库,像个永远在整理中的二手书店,关键时候总能给你"惊喜"。
每天都在玩AI版的你画我猜,在AI的'理解偏差'和'胡说八道'之间反复横跳,感觉就像是在训练一只特别擅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电子鹦鹉。

佛系期-"算了算了,随缘吧..."
-
"玄学调试"大师: 这段时间下来,我掌握了核心技能------"Prompt玄学调试法" 。改个标点?加个括号?把"请"换成"务必"?在句尾加个"😊"?把"描述"改成"生动地描绘"?... 每次修改都像在跳大神,祈求AI这次能开眼。 成功与否,全看AI大爷当天心情和服务器是否"吃饱了电"。
-
"甩锅"艺术: 当产出不尽如人意时,我熟练掌握了甩锅话术:"这个需求可能触及了模型的伦理边界/知识盲区/当前算力限制/今日运势不佳..." (内心OS:其实就是它又抽风了!)
-
"人工智障"的温情: 虽然时常被气笑,但也有暖心(或者说,智障得可爱)时刻。比如,让它"安慰一下考试没考好的我",它真的会生成一篇小作文,虽然内容像从《心灵鸡汤大全》里随机摘抄的,但那份**"努力想共情但找不到北"的笨拙**,竟有一丝丝赛博温暖?
在AI的'人工'和'智障'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点。"、"别人修BUG,我修'语义歧义'。"、"感觉自己是AI的'翻译官'兼'心理按摩师',主要工作是安抚它别宕机,顺便翻译人话给机器听。"、"每天都在实践'大力出奇迹'(指反复尝试不同prompt)。

结尾
-
Prompt工程师 ≠ 魔法师,更像"AI语疗师"或"语义搓澡工" :核心技能是深度共情(理解人类模糊需求) 和 精准表达(翻译成AI能懂的"咒语"),还得有极致的耐心和强大的心脏。
-
"精准"是相对的,"离谱"是绝对的:永远要对AI的"创造性理解"(或者说跑偏)保持开放心态,并准备好Plan B (C, D, E...)。
-
"温度参数"调的不是AI,是我的血压:看到离谱结果时,默念三遍:"它只是个模型...它没有恶意...是我prompt不够骚..."
-
最大的收获:锻炼了我的"人话"能力! 为了教会AI,我不得不把自己的想法拆解得无比清晰、逻辑严密。
-
未来展望: 希望有朝一日,AI能真正理解"五彩斑斓的黑"和"低调奢华的炫",也希望我的prompt能进化到"言出法随"的境界。在那之前?继续在"赛博求雨"的路上,做一个快乐的"咒语编织工"吧! 毕竟,看着自己精心调教的prompt偶尔灵光一现,生成出惊艳的东西,那份成就感,还是能支撑我再战五百回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