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nnel 网络原理及实践指南:Kubernetes 容器通信的第一步

在 Kubernetes 的网络模型中,"Pod 到 Pod 全网互通" 是最基本的设计理念,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容器网络插件(CNI)。在众多 CNI 插件中,Flannel 是最早一批 Kubernetes 支持的插件之一,以简单、轻量著称,是很多集群网络入门部署的首选。

本文将带你深入理解 Flannel 的网络架构、工作机制、几种后端模式的对比,并结合实际部署案例分析其适用场景与局限。


一、什么是 Flannel?

Flannel 是 CoreOS 推出的一个简单的容器网络解决方案,它的核心目标是为每个 Pod 分配一个独立的子网,实现 Kubernetes 集群中 Pod 的跨主机通信。

它并不直接管理容器网络接口(veth 等),而是负责主机间的 IP 地址管理与数据包转发,依赖 CNI 插件来接入容器网络。

简而言之:

Flannel = 负责 Pod 网段的分配 + 跨主机通信的路由转发

CNI 插件 = 负责给 Pod 配置 IP、网卡、路由等底层接口


二、Flannel 的网络架构

Flannel 的核心组件包括:

  • flanneld 守护进程:在每台节点上运行,负责子网分配、维护路由表、转发数据包。
  • Etcd 存储中心:保存子网分配和网络配置等元数据。
  • 后端插件:决定具体的数据包封装/传输方式,如 vxlan、host-gw 等。

网络拓扑如下:

lua 复制代码
         +-------------------+         +-------------------+
         |      Node A       |         |      Node B       |
         |                   |         |                   |
         |  flanneld (10.1.1.0/24)     |  flanneld (10.1.2.0/24)
         |       |           |         |       |           |
         |   vxlan0          | <=====> |   vxlan0          |
         |       |           |         |       |           |
         |   Pod1 (10.1.1.2) |         |   Pod2 (10.1.2.3) |
         +-------------------+         +-------------------+

每个节点通过 flanneld 申请一个 Pod 子网段,节点之间通过 VXLAN 或其他隧道方式互通。


三、Flannel 支持的后端类型

Flannel 的数据包传输机制由后端(backend)决定,不同后端适用于不同场景:

后端类型 特点说明 适用场景
vxlan 默认,使用内核 VXLAN 封装数据包,支持 NAT 穿透 公有云、异构网络、跨三层通信
host-gw 直接使用主机路由转发,效率高 同一二层网络,节点能互 ping
udp 最早期方式,使用 UDP 封装,性能差 仅用于测试
aws/gce 使用云厂商自有路由表 公有云场景
ipsec 为 VXLAN 封包增加加密能力,提升安全性 对安全性有要求的部署

推荐:

  • 通用部署:使用 vxlan,部署最广泛
  • 高性能同网段集群:使用 host-gw
  • 安全合规需求:使用 ipsec

四、Flannel 如何实现 Pod 间通信?

以 VXLAN 模式为例,通信过程如下:

  1. Pod A 发起请求,目标是 Pod B 的 IP(例如 10.1.2.3)。
  2. 查询路由表,发现 10.1.2.0/24 属于 Node B。
  3. Flannel 使用 VXLAN 将数据封装为 UDP 包,发送至 Node B。
  4. Node B 的 flanneld 解包,交给目标 Pod。

这个过程绕过了 Kubernetes Service 层,直接建立底层 Pod 到 Pod 的 overlay 网络,性能上优于 kube-proxy,但劣于 Cilium、Calico 的 BPF 优化方案。


五、Flannel 实际部署指南

以下是 Flannel 在 Kubernetes 中常见部署方式(以 kubeadm 集群为例):

1. 下载并部署 Flannel 配置

bash 复制代码
kubectl apply -f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oreos/flannel/master/Documentation/kube-flannel.yml

该配置会:

  • 安装 flanneld DaemonSet
  • 配置 CNI 插件(写入 /etc/cni/net.d/)
  • 创建 VXLAN 网络(默认 10.244.0.0/16)

2. 查看网络是否正常

bash 复制代码
kubectl get pods -n kube-flannel
kubectl get nodes -o wide

验证:

  • 每个 Node 上都运行了 flannel pod
  • Pod IP 分配正常,不冲突
  • 跨主机 ping 通正常

六、Flannel 的优势与局限

✅ 优势

  • 部署简单:一键部署,适合新手上手
  • 社区成熟:文档多,案例多
  • 兼容性强:支持多种 Kubernetes 版本

❌ 局限

问题类型 说明
性能瓶颈 VXLAN 封包需走内核协议栈,存在额外开销
功能不足 不支持 NetworkPolicy、缺少加密、监控能力差
可观测性不足 无法内建可视化网络拓扑
维护状态不活跃 开发活跃度不如 Cilium/Calico

七、Flannel 的替代方案?

CNI 插件 核心优势 场景推荐
Calico 支持网络策略、性能优秀 企业生产环境
Cilium eBPF 驱动,支持可视化、API 防火墙 高安全性 + 可观测性
Canal Calico + Flannel 混合方案 过渡迁移方案

如果你正在进行网络策略、服务网格、零信任、安全治理等方向的建设,推荐尽早迁移到 Cilium 或 Calico。


总结

Flannel 作为 Kubernetes 网络的启蒙插件,以其部署简洁、配置简单的特性,成为早期网络部署的热门选择。然而在现代 Kubernetes 网络安全、性能与可观测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Flannel 的能力已逐渐难以满足复杂需求。

相关推荐
only_Klein1 小时前
K8S部署ELK(一):部署Filebeat日志收集器
elk·容器·kubernetes
qinyia1 小时前
云原生运维与混合云运维:如何选择及 Wisdom SSH 的应用
运维·云原生·ssh
毛小茛2 小时前
认识微服务
微服务·云原生·架构
Generalzy2 小时前
快速搭建一个非生产k8s环境
云原生·容器·kubernetes
企鹅侠客5 小时前
2 安装 Docker 和 Jenkins:持续构建环境起步
docker·容器·jenkins·持续构建环境部署
庸子5 小时前
kubectl基础操作实战-k8s集群安装
云原生·容器·kubernetes
坐望云起7 小时前
Hyper-V + Centos stream 9 搭建K8s集群(二)
linux·kubernetes·centos
only_Klein14 小时前
K8S部署ELK(五):集成Kibana实现日志可视化
elk·容器·kuberne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