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开发领域,有一个让无数程序员共鸣的困境: "每天被重复劳动填满,却看不清项目的核心价值" 。复盘日常工作会发现,高达 80% 的时间都消耗在机械的 CRUD(增删改查)操作中 ------ 这些重复劳动不仅消磨创造力,更浪费了本可用于解决核心技术问题的宝贵时间。如何跳出这个 "CRUD 地狱"?答案藏在DSL(领域特定语言)、领域模型与低代码的协同中。
破局之道:从重复劳动到价值创造
CRUD 困境的核心,在于 "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的割裂":相同的页面结构、相似的交互逻辑,却需要反复编写代码;业务人员与开发者对 "需求" 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反复沟通、频繁返工。而 DSL、领域模型与低代码的本质,是通过 "标准化抽象" 解决这一问题:
-
减少重复劳动:用配置化替代重复编码,一次定义即可复用
-
降低技术门槛:用贴近业务的语言让非技术人员参与配置
-
统一业务语言:让开发者与业务人员基于同一套 "领域术语" 协作
三者中,DSL 是连接业务与技术的核心纽带------ 它通过对特定领域的抽象,将业务规则转化为可执行的配置,从根源上减少重复劳动。
什么是 DSL(领域特定语言)?
DSL 是为特定业务领域设计的专用语言,与通用编程语言(如 Java、Python)相比,它更贴近业务人员的思维方式,用领域术语直接描述业务逻辑。
DSL 的核心价值:
- 效率倍增:通过领域抽象,用简洁配置表达复杂业务逻辑,减少 80% 的重复编码
- 门槛降低:语法设计贴近业务场景,非技术人员可快速理解甚至参与配置
- 协作提效:用业务术语定义规则,消除 "业务说需求、技术做实现" 的翻译偏差
- 学习成本低:专注单一领域,无需掌握通用语言的复杂特性
elpis DSL 的落地实践:从菜单到列表页的全流程抽象
以系统最常见的 "首页与列表页" 场景为例,elpis DSL 通过标准化配置,将原本需要反复开发的功能转化为可复用的模板。
第一步:定义首页菜单结构
一个系统的顶级菜单具有高度相似性:层级结构、模块类型、跳转规则等。elpis DSL 通过结构化配置,一次性定义菜单逻辑:
json
ruby
{
"model": "dashboard", // 模板类型标识
"name": "系统首页", // 模板名称
"desc": "系统入口与核心功能导航", // 模板描述
"icon": "home", // 图标标识
"homePage": "/index", // 首页路由
"menu": [
{
"key": "userManage", // 菜单唯一标识
"name": "用户管理", // 菜单名称
"menuType": "group", // 菜单类型:group(分组)/ module(模块)
"subMenu": [ // 子菜单(递归结构)
{
"key": "userList",
"name": "用户列表",
"menuType": "module",
"moduleType": "schema" // 模块类型:schema(列表页)/ iframe(嵌入页)等
}
]
}
]
}
设计逻辑:
- 层级抽象 :用嵌套的
menu
与subMenu
表达菜单的树形结构,避免反复编写 DOM 层级 - 类型区分 :通过
menuType
区分 "分组菜单" 与 "功能模块",moduleType
指定模块实现方式(如列表页、嵌入页) - 可扩展性 :预留
icon
、desc
等元信息,支持个性化配置
第二步:定义查询列表页(schema 模块)
列表页是 CRUD 操作的重灾区:相同的搜索栏、表格结构、按钮交互,却需要为每个页面重复编码。elpis DSL 通过schemaConfig
将列表页抽象为可配置的模板:
json
json
{
"schemaConfig": {
"api": "/api/user/list", // 数据源接口(遵循REST规范)
"schema": { // 数据结构定义(基于JSON Schema)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userId": {
"type": "string",
"label": "用户ID",
"tableOption": { // 表格展示配置
"visible": true, // 是否显示
"width": 120 // 列宽
},
"searchOption": { // 搜索栏配置
"comType": "input", // 组件类型:输入框
"placeholder": "请输入用户ID"
}
},
"userStatus": {
"type": "string",
"label": "用户状态",
"tableOption": {
"visible": true
},
"searchOption": {
"comType": "select", // 组件类型:下拉框
"enumList": [
{"label": "启用", "value": "active"},
{"label": "禁用", "value": "inactive"}
]
}
}
}
},
"tableConfig": { // 表格交互配置
"headerButtons": [ // 顶部按钮
{"label": "新增", "eventKey": "add", "type": "primary"},
{"label": "批量删除", "eventKey": "batchDelete", "type": "danger"}
],
"rowButtons": [ // 行内按钮
{"label": "编辑", "eventKey": "edit"},
{"label": "删除", "eventKey": "remove"}
]
}
}
}
设计逻辑:
- 数据与 UI 分离 :
schema
定义数据结构,tableOption
与searchOption
配置展示规则,无需手写表格组件 - 组件化抽象 :通过
comType
指定搜索组件(输入框、下拉框、日期选择器等),内置通用交互逻辑 - 业务规则嵌入 :通过
api
关联数据源,eventKey
绑定操作事件(新增、删除等),实现 "配置即功能"
DSL 设计的核心原则:避免从 "CRUD 地狱" 到 "配置地狱"
DSL 的目标是减负,而非增加新的复杂度。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 映射真实业务:配置项需对应业务术语(如 "用户状态" 而非 "字段 1"),让业务人员能直接理解
- 从简到繁迭代:先实现核心功能(如列表展示、基础搜索),再逐步扩展复杂场景(如联动查询、自定义校验),避免过度设计
- 保持向后兼容:新增配置项时需兼容历史版本,避免旧配置失效导致返工
- 文档即指南:提供详细的配置示例与说明(如 "enumList 适用于哪些组件"),降低使用门槛
未来:DSL 与 AI 的协同,重塑程序员价值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DSL 将成为 "人机协作" 的关键载体:
-
基于完善的 DSL 规则,AI 可自动生成配置(如根据业务描述生成列表页 schema)
-
开发者从 "代码编写者" 转型为 "领域抽象设计者",聚焦业务逻辑与技术架构
-
业务人员通过 DSL 直接参与配置,实现 "需求即配置,配置即功能"
最终,DSL 将推动软件开发从 "重复劳动驱动" 转向 "价值创造驱动"------ 让程序员真正聚焦于解决核心技术问题,释放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