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f命令
功能: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a:列出所有文件系统,包括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k:以K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以M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以较易阅读的GB、MB、KB等格式自行显示
-H:以M=1000K取代M=1024K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连通partition的filesystem名称也列出
-i:不用硬盘容量,以inode数量来显示
实例1--将系统内所有文件系统列出来

第一列是分区名字,第二列为该分区总共的容量,第三列为已经使用了多少,第四列为剩下多少,第五列为已经使用百分比,最后一列为挂载点
实例2
将容量结果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出来

实例3
将系统内所有特殊文件格式以及名称显示出来

2.du命令
作用:也是产看使用空间,但是与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
-a: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
-h: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
-s:列出总量,不列出每个目录占用的容量
-S: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
-k:以KB列出容量显示
-m:以MB列出容量显示
实例1
只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夹容量(包括隐藏文件夹)

实例2
列出总量

3.fdisk命令
fdisk是Linux的磁盘分区表操作工具,但只能划分小于2T的分区
-l:输出后面装置从所有分区内容

实例1
找出系统的根目录所在磁盘,并阅读该磁盘相关信息

输入m,可以看到命令介绍

输入p,可以输出目前磁盘的状态

实例2
新建一个分区
加入一个新的磁盘

lsblk查看新磁盘的设备名

输入n,代表新建一个分区

输入p可以列出目前这颗磁盘的分割表信息,发现新建的分区已经存在

实例3--删除一个分区
输入参数d,选择2号分区删除

输入p,打印分区列表,发现5号分区已经被删除
磁盘分区有三种形式: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主分区可以成为引导分区,最多可以有四个,如果想再多分分区,则需要先分三个主分区,然后普第四个为扩展分区,然后再把扩展分区分成若干逻辑分区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
扩展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4.磁盘格式化
磁盘格式化
磁盘分割完毕后,要进行文件系统的格式化,使用mkfs命令
mkfs -t 文件系统格式:可以接受文件系统格式,例如ext3、ext2、vfat、xfs等
实例1
产看mkfs支持的文件格式

实例2
将分区 /dev/sdb格式化为ext3文件系统

5.磁盘检验
fsck用来检查和维护不一致的文件系统,若系统掉电或磁盘发送问题,可利用fsck命令对文件系统检查
实例1
查看系统有多少文件系统支持fsck命令

实例2
强制检擦/dev/sdb1

6.磁盘的挂载和卸除
mount 为磁盘挂载
umount为磁盘卸除
实例1
用默认的方式,将刚刚创建的/dev/sdb1挂载到新建的目录/mnt/newdisk上面,使用mount -a刷新挂载



实例2:磁盘卸载命令
-f:强制卸除,可用类似网络文件系统(NFS)无法读取到的情况下
-n:不升级/etc/mtab情况下卸除

使用umount卸载后,查看发现newdisk目录下没有任何文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