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编程中系统调用send()详细讲解

在 socket 编程中,send() 是用于在已连接的套接字上发送数据的系统调用,主要用于 TCP 协议(也可用于 UDP,但需配合连接操作)。它负责将用户态的数据传递到内核缓冲区,再由内核协议栈(如 TCP/IP)完成实际的网络传输。以下从函数原型、参数、返回值、工作原理、使用细节等方面详细讲解:

一、函数原型与头文件

send() 的函数原型如下,需要包含 <sys/socket.h> 头文件:

c 复制代码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二、参数详解

1. sockfd(套接字描述符)
  • 含义:已建立连接的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由 socket() 创建,并通过 connect()accept() 完成连接)。
  • 注意:send() 仅用于已连接的套接字 (TCP 中通过 connect() 连接的客户端套接字,或 accept() 返回的服务端连接套接字;UDP 需先通过 connect() 绑定目标地址,否则需用 sendto())。
2. buf(数据缓冲区)
  • 含义:指向用户态内存中待发送数据的缓冲区(如字符串、字节数组等)。
  • 要求:
    • 缓冲区必须是有效的(不能为 NULL),且长度至少为 len 字节。
    • 数据在发送前需由用户确保格式正确(如网络字节序转换、协议封装等)。
3. len(数据长度)
  • 含义:要发送的数据的字节数(size_t 类型,非负整数)。
  • 限制:
    • 实际发送的最大长度受限于内核发送缓冲区大小(可通过 SO_SNDBUF 选项查询/设置)。
    • UDP 中,len 不能超过协议最大传输单元(MTU,通常约 1500 字节),否则可能被分片或丢弃;TCP 无此限制(会自动分片)。
4. flags(标志位)
  • 含义:控制发送行为的标志,可取值为 0 或以下宏的组合(通过位或 | 连接):
    • MSG_OOB:发送带外数据(TCP 紧急数据),用于传递高优先级信息(如中断信号)。带外数据有独立的传输通道,不占用常规数据缓冲区。
    • MSG_DONTWAIT:非阻塞模式发送(覆盖套接字本身的阻塞属性)。若内核缓冲区已满,不会阻塞等待,而是立即返回 -1 并设置 errno = EAGAINEWOULDBLOCK
    • MSG_NOSIGNAL:当连接已关闭(如对端断开)时,不产生 SIGPIPE 信号(默认会产生,可能导致进程终止)。
    • MSG_MORE:告知内核"后续还有数据要发送",用于批量发送时减少 TCP 分段(优化网络效率)。

三、返回值

  • 成功 :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ssize_t 类型,可能小于 len)。
    原因:内核发送缓冲区可能不足以容纳全部 len 字节数据,此时仅发送部分数据(常见于非阻塞模式或高负载场景)。
  • 失败 :返回 -1,并设置 errno 标识错误原因,常见错误码:
    • EBADFsockfd 不是有效的文件描述符。
    • ENOTCONN:套接字未连接(如 TCP 未调用 connect(),或 UDP 未绑定目标地址)。
    • EAGAIN/EWOULDBLOCK:非阻塞模式下,内核缓冲区已满,暂时无法发送(可重试)。
    • EPIPE:连接已断开(如对端关闭),且未设置 MSG_NOSIGNAL(此时可能伴随 SIGPIPE 信号)。
    • EINTR:发送过程被信号中断(可重试)。

四、工作原理

send() 的核心是"将用户数据复制到内核缓冲区",而非直接发送到网络,具体流程如下:

  1. 参数校验 :内核检查 sockfd 有效性、buf 内存可访问性、len 合理性等。
  2. 缓冲区检查 :查看套接字对应的内核发送缓冲区(大小由 SO_SNDBUF 控制)是否有足够空间容纳数据。
  3. 数据复制
    • 若缓冲区有空间,将 buf 中最多 len 字节的数据复制到内核缓冲区(用户态 → 内核态拷贝)。
    • 若空间不足:
      • 阻塞模式:进程进入睡眠,等待缓冲区有空间后再复制(直到超时或被信号唤醒)。
      • 非阻塞模式(MSG_DONTWAIT 或套接字设为 O_NONBLOCK):立即返回 -1 并设置 EAGAIN
  4. 协议处理 :内核协议栈(如 TCP)负责后续工作:
    • TCP:将缓冲区数据按 MSS(最大分段大小)分片,添加 TCP 头部,通过 IP 层发送;并维护重传队列,等待对端 ACK 确认后释放缓冲区。
    • UDP(已 connect()):将数据封装成 UDP 数据报,添加头部后直接发送(不保证到达,无确认机制)。
  5. 返回结果:返回实际复制到内核缓冲区的字节数(即"已提交给内核发送的数据量",而非"已到达对端的数据量")。

五、关键特性与使用细节

1. 与 write() 的关系

send() 可视为 write() 的"增强版":

  • write(sockfd, buf, len) 等价于 send(sockfd, buf, len, 0)(即 flags=0 时功能相同)。
  • send() 的优势是通过 flags 支持更多控制(如带外数据、非阻塞等)。
2. 处理"部分发送"

send() 的返回值可能小于 len(如内核缓冲区不足),因此必须循环发送直到所有数据发送完毕,示例:

c 复制代码
// 循环发送完整数据
ssize_t send_all(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size_t total_sent = 0;  // 已发送总字节数
    const char *p = buf;    // 指向未发送数据的指针

    while (total_sent < len) {
        ssize_t sent = send(sockfd, p + total_sent, len - total_sent, flags);
        if (sent == -1) {
            // 若被信号中断,可重试;其他错误返回失败
            if (errno == EINTR) continue;
            return -1;
        }
        total_sent += sent;
    }
    return total_sent;  // 全部发送成功
}
3. TCP 与 UDP 中的差异
特性 TCP 中 send() UDP 中 send()(需先 connect()
连接要求 必须通过 connect()/accept() 连接 需先 connect() 绑定目标地址(否则用 sendto()
可靠性 依赖 TCP 重传机制,保证数据有序到达 无可靠性保证,数据可能丢失、乱序
数据边界 无边界(粘包),send(100) 可能对应多次 recv 有边界(数据报),send(100) 对应一次 recv(100)
发送缓冲区满时行为 阻塞等待或返回 EAGAIN(非阻塞) 直接丢弃数据并返回 -1errno=EAGAIN
4. 带外数据(MSG_OOB
  • 用途:发送高优先级数据(如"紧急中断"),TCP 会优先传输,对端可通过 SO_OOBINLINE 选项或 recv(..., MSG_OOB) 接收。
  • 限制:带外数据只有 1 字节有效(TCP 紧急指针指向的字节),通常用于"通知"而非传输大量数据。
5. 非阻塞模式注意事项
  • flags=MSG_DONTWAIT 或套接字设为 O_NONBLOCK 时,send() 可能返回 EAGAIN(缓冲区满),此时需通过 select()/poll()/epoll 监听套接字可写事件后再重试。

  • 示例:结合 epoll 处理非阻塞发送:

    c 复制代码
    // 监听套接字可写事件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nts[10];
    int epfd = epoll_create(1);
    ev.events = EPOLLOUT;  // 关注可写事件
    ev.data.fd = sockfd;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sockfd, &ev);
    
    // 等待可写
    int nfds = epoll_wait(epfd, events, 10, -1);
    for (int i = 0; i < nfds; i++) {
        if (events[i].data.fd == sockfd && events[i].events & EPOLLOUT) {
            // 此时缓冲区有空间,可尝试发送
            ssize_t sent = send(sockfd, buf, len, MSG_DONTWAIT);
            // 处理发送结果...
        }
    }

六、常见错误与解决

  1. SIGPIPE 信号导致进程终止

    原因:对已关闭的连接调用 send(),默认会产生 SIGPIPE 信号(默认处理是终止进程)。

    解决:发送时设置 MSG_NOSIGNAL 标志,或忽略 SIGPIPE 信号(signal(SIGPIPE, SIG_IGN))。

  2. 发送数据量远小于 len

    原因:内核发送缓冲区过小,或网络拥塞导致缓冲区未及时释放。

    解决:

    • 增大发送缓冲区(s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SNDBUF, &size, sizeof(size)))。
    • 采用非阻塞模式 + I/O 多路复用(epoll 等),避免阻塞等待。
  3. UDP 发送失败(errno=EMSGSIZE

    原因:len 超过 MTU 且未开启分片(或对端不支持分片)。

    解决:限制 UDP 数据长度(通常 ≤ 1472 字节,即 MTU 1500 - IP 头部 20 - UDP 头部 8)。

总结

send() 是 socket 编程中发送数据的核心系统调用,其核心功能是将用户数据复制到内核缓冲区,由协议栈完成实际传输。使用时需注意:

  • 处理"部分发送",通过循环确保数据完整发送;
  • 根据场景选择 flags(如非阻塞、带外数据);
  • 区分 TCP 与 UDP 中的行为差异;
  • 处理常见错误(如 EAGAINSIGPIPE)。

理解 send() 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内核缓冲区的角色)是编写可靠网络程序的关键。

相关推荐
智者知已应修善业43 分钟前
【51单片机数码管循环显示3位数字】2022-10-26
c语言·经验分享·笔记·嵌入式硬件·算法·51单片机
何以问天涯2 小时前
K210人脸识别系统
人工智能·python·嵌入式硬件·ai编程
嵌入式小李2 小时前
stm32项目(25)——基于stm32的植物生长箱环境监测系统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郭郭的柳柳在学FPGA6 小时前
STM32 APP跳转后无法进入中断
javascript·stm32·嵌入式硬件
小郝 小郝17 小时前
开启单片机
c语言·单片机·嵌入式硬件·学习·51单片机
玉~你还好吗21 小时前
【嵌入式电机控制#补充3】SDK电机控制台的功能
单片机·嵌入式硬件·嵌入式系统·电机控制·控制算法
酷飞飞1 天前
震动马达实现库函数版(STC8)
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zhmc1 天前
MCU编程中的临界资源及临界区
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智者知已应修善业1 天前
【51单片机2个按键控制流水灯转向】2022-10-25
c语言·经验分享·笔记·嵌入式硬件·51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