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Transformers快速入门:Decoder 分支和统计语言模型区别?

Decoder 分支统计语言模型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能力和原理有本质区别。


相似点:表面工作方式

行为 统计语言模型(如N-gram) Decoder模型(如GPT)
生成方式 逐词预测:根据前1-3个词猜下一个词 逐词预测:根据上文生成下一个词
依赖关系 只依赖最近的几个词(短记忆) 依赖已生成的所有词(长记忆)
例子 输入"我爱" → 猜"吃"概率最高 输入"我爱" → 生成"吃"

共同点 :都像 "按顺序写句子" ,写下一个词时只看前面写过的词。


本质区别:智商差距!

1. 理解能力不同
  • 统计模型(N-gram)
    只会数数

    例:发现"我爱"后面常跟"吃",所以猜"吃"。

    → 不懂"爱"和"吃"的关系,纯粹统计概率。

  • Decoder模型(GPT)
    真正理解语义

    例:看到"我爱",能联想"爱"的情感倾向 → 可能生成"你""旅行""读书"等符合语境的词。

    → 靠 神经网络 学习词语间的深层逻辑。

2. 记忆长度不同
模型 记忆范围 后果
N-gram 只能看前2-3个词(像金鱼) 无法处理长句:"虽然昨天吵架,但我依然__" → 猜不出"爱你"
Decoder(GPT) 通过 自注意力 看全文 能记住开头:"虽然昨天吵架...但我依然__" → 生成"爱你" ✅
3. 多义词处理能力
  • N-gram
    "苹果"永远同一个概率 → 无法区分"吃苹果"和"买苹果"。
  • Decoder(GPT)
    根据上文动态调整:
    • "我咬了一口苹果" → 生成"真甜"
    • "我新买的苹果" → 生成"死机了"

技术原理差异

维度 统计语言模型(N-gram) Decoder模型(GPT)
底层机制 数学公式(数词频、算概率) 神经网络(学习词向量+自注意力)
训练方式 统计语料库中词的共现频率 海量文本预训练 + 微调
灵活性 死板,无法处理新组合词 灵活,能创作新句子(如"赛博奶茶")
代表 20世纪的古董模型 ChatGPT、文心一言的核心技术

举个栗子🌰 感受差距

任务 :续写句子
开头"她在沙漠里走了三天,终于看到前方有..."

模型 生成结果 原因分析
N-gram统计模型 "有商店""有水井"(高频词) 只会选语料中出现最多的词
Decoder(GPT) "一片绿洲" 理解"沙漠""三天"的语义 → 联想绿洲 ✅

一句话总结

Decoder 是统计模型的"超级进化版"

保留了 逐词生成 的形式,但通过 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 获得了真正的语言理解能力!

就像算盘 🧮 vs 智能手机 📱 ------ 表面都是计算工具,内在早已天差地别。

相关推荐
Swaggy T7 分钟前
自动驾驶决策算法 —— 有限状态机 FSM
linux·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自动驾驶
雪可问春风13 分钟前
YOLOv8 训练报错:PyTorch 2.6+ 模型加载兼容性问题解决
人工智能·pytorch·yolo
神齐的小马30 分钟前
机器学习 [白板推导](九)[变分推断]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liliangcsdn43 分钟前
Mac M1探索AnythingLLM+Ollama+知识库问答
人工智能
元让_vincent1 小时前
论文Review 激光动态物体剔除 Dynablox | RAL2023 ETH MIT出品!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机器人·自动驾驶·点云·动态物体剔除
青禾智源1 小时前
从零看懂 AR 智能眼镜:未来 10 年技术演进与新手入门指南
人工智能
POLOAPI1 小时前
一张照片秒变3D模型!微软Copilot 3D正在颠覆三维创作的游戏规则
人工智能·github copilot
热爱生活的五柒1 小时前
深度学习日志及可视化过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心一信息1 小时前
修复图像、视频和3D场景的AI工具–Inpaint Anything
人工智能·3d
数字诗人1 小时前
Trae+supabase:四小时打造一个拥有前后端完整功能的社区论坛系统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