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Transformers快速入门:Decoder 分支和统计语言模型区别?

Decoder 分支统计语言模型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能力和原理有本质区别。


相似点:表面工作方式

行为 统计语言模型(如N-gram) Decoder模型(如GPT)
生成方式 逐词预测:根据前1-3个词猜下一个词 逐词预测:根据上文生成下一个词
依赖关系 只依赖最近的几个词(短记忆) 依赖已生成的所有词(长记忆)
例子 输入"我爱" → 猜"吃"概率最高 输入"我爱" → 生成"吃"

共同点 :都像 "按顺序写句子" ,写下一个词时只看前面写过的词。


本质区别:智商差距!

1. 理解能力不同
  • 统计模型(N-gram)
    只会数数

    例:发现"我爱"后面常跟"吃",所以猜"吃"。

    → 不懂"爱"和"吃"的关系,纯粹统计概率。

  • Decoder模型(GPT)
    真正理解语义

    例:看到"我爱",能联想"爱"的情感倾向 → 可能生成"你""旅行""读书"等符合语境的词。

    → 靠 神经网络 学习词语间的深层逻辑。

2. 记忆长度不同
模型 记忆范围 后果
N-gram 只能看前2-3个词(像金鱼) 无法处理长句:"虽然昨天吵架,但我依然__" → 猜不出"爱你"
Decoder(GPT) 通过 自注意力 看全文 能记住开头:"虽然昨天吵架...但我依然__" → 生成"爱你" ✅
3. 多义词处理能力
  • N-gram
    "苹果"永远同一个概率 → 无法区分"吃苹果"和"买苹果"。
  • Decoder(GPT)
    根据上文动态调整:
    • "我咬了一口苹果" → 生成"真甜"
    • "我新买的苹果" → 生成"死机了"

技术原理差异

维度 统计语言模型(N-gram) Decoder模型(GPT)
底层机制 数学公式(数词频、算概率) 神经网络(学习词向量+自注意力)
训练方式 统计语料库中词的共现频率 海量文本预训练 + 微调
灵活性 死板,无法处理新组合词 灵活,能创作新句子(如"赛博奶茶")
代表 20世纪的古董模型 ChatGPT、文心一言的核心技术

举个栗子🌰 感受差距

任务 :续写句子
开头"她在沙漠里走了三天,终于看到前方有..."

模型 生成结果 原因分析
N-gram统计模型 "有商店""有水井"(高频词) 只会选语料中出现最多的词
Decoder(GPT) "一片绿洲" 理解"沙漠""三天"的语义 → 联想绿洲 ✅

一句话总结

Decoder 是统计模型的"超级进化版"

保留了 逐词生成 的形式,但通过 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 获得了真正的语言理解能力!

就像算盘 🧮 vs 智能手机 📱 ------ 表面都是计算工具,内在早已天差地别。

相关推荐
AKAMAI4 分钟前
数据孤岛破局之战 :跨业务分析的难题攻坚
运维·人工智能·云计算
Chicheng_MA9 分钟前
算能 CV184 智能相机整体方案介绍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算能
Element_南笙11 分钟前
吴恩达新课程:Agentic AI(笔记2)
数据库·人工智能·笔记·python·深度学习·ui·自然语言处理
倔强青铜三20 分钟前
苦练Python第69天:subprocess模块从入门到上瘾,手把手教你驯服系统命令!
人工智能·python·面试
Antonio91523 分钟前
【图像处理】rgb和srgb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数码相机
倔强青铜三25 分钟前
苦练 Python 第 68 天:并发狂飙!concurrent 模块让你 CPU 原地起飞
人工智能·python·面试
星期天要睡觉44 分钟前
深度学习——循环神经网络(RNN)实战项目:基于PyTorch的文本情感分析
人工智能·python·rn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2401_858869801 小时前
目标检测2
人工智能·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
ARM+FPGA+AI工业主板定制专家1 小时前
基于ZYNQ的目标检测算法硬件加速器优化设计
人工智能·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fpga开发·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