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先叹口气,2025年至今,用"艰难"两个字形容最合适。
本瓜属猪,今年蛇年,正好"冲太岁",比"犯太岁"还要狠,不顺,是不是冲太岁真的有点道理?

这个年中总结写到8月,其实早就错过了时效感,但看到还有 jym 去点赞去年的总结,心里一动,想想还是补上这一笔。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上半年几个关键词:
带娃------痛苦面具
我跟我老婆,在带娃这件事上,真的是费劲心力。光靠两个人,完全是硬撑着往前走。为了更直观,我把之前整理的时间表放在这里(tar是我,ljj是我老婆):
时间段 | 事项说明 | 参与人 | 劳动强度评分(1~10) | 类型 |
---|---|---|---|---|
07:40 起床 | 勉强起床,换尿片 / 丢垃圾 / 洗奶瓶三选一 | tar | 2 | 家务 |
08:00 -- 09:30 | 宝宝醒、洗脸、换尿片、出门遛弯、哄睡回笼 | ljj | 8 | 育儿 |
09:00 -- 11:00 | 通勤+工作 | tar | 7 | 上班 |
09:30 -- 11:00 | 陪玩、回笼觉、喂奶、接觉、备菜(可选) | ljj | 7 | 育儿 |
11:00 -- 12:30 | 回家+点饭/炒菜+喂辅食+洗碗奶瓶 | tar | 7 | 家务+育儿 |
12:00 -- 13:00 | 哄睡 / 做辅食 | ljj | 7 | 育儿+家务 |
13:00 -- 17:30 | 连续上班(脑力劳动、职场问题) | tar | 8 | 上班 |
13:00 -- 17:30 | 午觉反复醒、喂奶、陪玩、哭闹、拉屎 | ljj | 9 | 育儿 |
17:30 -- 18:30 | 准备出门、再哄睡,出门接人 | ljj | 6 | 育儿 |
18:30 -- 19:30 | 晚饭+广场碰面 | tar+ljj | 3 | 家庭活动 |
19:30 -- 20:30 | 宝宝洗澡、准备睡觉 | tar | 6 | 育儿 |
20:30 -- 22:00 | 洗奶瓶、洗衣服、备菜、哄睡 | tar+ljj | 7 | 家务+育儿 |
22:00 -- 23:30 | 写代码 / 自由时间 | tar | 4 | 自主选择劳动 |
夜里 | 宝宝频醒,哄睡 | tar+ljj | 9 | 夜间育儿 |
这份表能说明一切:我们几乎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晚上都是至少2次夜起,没有再睡过整觉,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时间。
白天我还要维持上班状态,晚上有空写⚡️代码,第二天又得继续;而我老婆基本是全天候陪娃,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片刻。
这个节骨眼上,我父母以及岳父生病、住院手术的情况也接连发生,天呐,全都集中在5、6月,感觉一时间所有的麻烦和重担都压在肩膀上。

后来还好岳母能抽时间过来帮忙,生活才缓和下来一些,不然真的是要崩溃。
带娃-幸福感受
但也有很多瞬间,会让人觉得一切都值得。比如小茉莉(娃的小名)笑起来的样子,感觉"希望"这个词具象化了;
又比如她的小手用力抓紧你手指的那一刻,那种依赖和信任,内心责任感框框一顿涨📈
第一次听到她喊出"baba"的声音,更是像被击中心口一样,辛苦会瞬间消解。
我一度觉得,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夜里喂奶后她逐渐进入睡眠时,那均匀又轻缓的呼吸声。黑暗里,安静得只听到她的呼吸,让人觉得无比安心,好像整个世界都暂停了。
还有和家人一起围着逗她玩时,那种氛围会让人觉得再累也值得。

朋友说,小茉莉长得跟我像,我说自己看不太出来,然后我看看她,又好像有点像,反正奇妙得很!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描述的全新体验~
工作-回归编程
我是鼓起勇气才决定重回编程的。
在过去两年多,我主要在做项目和流程相关的工作。这让我看到了很多现实的一面:制度上的层层审批、形式化的流程、明明可以简化的环节却要绕一大圈,甚至有时候内容的"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符合某种预设的格式或叙事。久而久之,我常常感到自己被消耗:一方面需要投入精力去配合,一方面又在心里不断追问"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的心态逐渐变得疲惫、麻木,好像陷入了一个"大家都默认的逻辑":事情未必要做真,流程却必须完整。理性上我理解这种生态的运行方式,但感性上,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正在远离当初选择这条路时的初心。
好在,最终我还是回到了编程。重新打开编辑器,重新调试代码时,那种确定感、那种能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踏实,让我觉得像是找回了一块遗失已久的自我。
最棒的是,现在是大模型时代,我感受到它的力量,我借助它写了很多能用得上的代码!

决心和 AI 一起搞事
转回编程之后,我感受到 AI 对技术社区、技术问答的冲击、看到了社区的乏力,我联合主任以及其他博主,组成了一个属于开发者的影响力联盟 。 👉 Blogger Alliance - 技术博主联盟

愿景很简单:让更多一线程序员博主聚合在一起,既能互相成就影响力,也能帮助技术产品精准触达真正的开发者(一起接 B 端广子)。
几个月之后,也挺有效果的:

与此同时,我和博主团队还在坚持建设输出 《前端周刊》。它不是算法推荐的流水线,而是由开发者亲手筛选的全球一手动态。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持续为中文社区带来真实、新鲜、前沿的技术洞见。

扫码进群持续追踪:

我也在构建个人的开发者主页 (预览 tuaran.pages.dev)。这是一个数字化的"自我看板":展示 AI 代码生成数据、GitHub 项目、博文分类等等,有很多有趣的想法正在落地~~
还有,去年约定和出版社出版一本关于大模型的书📖,目前已经在修改的第二阶段,这一本,一定要做的比上本好!
规划
结尾,照例写计划:
书,要写完,这是对过去的承诺。
开源,要做大,这是对未来的期待。
文章,要更密集地写,这是对节奏的要求。
项目,要一个个落地,这是对行动的约束。
带娃,也要带好,不能因为忙就忽略,这是对家庭的责任。
最后分享一件小事。以前我和我老婆都是夜猫子,基本要到十二点左右才睡。但自从开始带娃,我们的作息被彻底改造了------八点半、九点就得跟着她一起睡,早上自然也跟着早起。
某种程度上,这是带娃"额外送的礼物"。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