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升一倍!谈谈我的高效开发工具链

大家好,我是石小石~


引言

做开发已经7年多了,我越来越有一个体会:对程序员而言,效率其实是一种「稀缺资源」。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浪费在一些低效的机械劳作中:频繁切换网页查文档、折腾环境配置、来回切工具,或者在开发过程中东拼西凑的 Ctrl C / Ctrl V这些琐碎的操作其实在一点点蚕食着我们的注意力和耐心,让写代码变得越来越敷衍。

后来我开始思考:能不能构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效开发工具链,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上呢?

于是我逐渐搭建起了一套"软硬结合"的高效工作流,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工具链实践。

硬件设备:科技&舒适是第一生产力

分类 工具/设备 用途与优势
笔记本 MacBook Air 开发代码的核心生产力,轻便灵活,续航优秀
主屏 明基 RD320U 程序员专用显示器,硬件加成的代码显示优化+强大的多任务处理
键盘/鼠标 Mac 触控板 手势操作流畅自然,几乎媲美鼠标,减少切换负担
耳机 有线耳机 插入即用,稳定无延迟;屏蔽噪音,专注进入代码世界
USB 拓展坞 无需 明基 RD320U自带丰富接口,笔记本轻松扩展
其他 人体工学座椅 & 眼罩 保持舒适的姿势写代码,累了带上眼罩小憩,快速恢复精力

先聊聊硬件。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开发体验上限 。专业设备带来的感受,是普通设备完全无法比拟的。这不是"差生文具多",而是一次实打实的体验与效率升级

好的设备不仅能提升开发效率,还能让身体处在一个更舒适的状态,真正实现"写得快、写得久、写得爽"。

为什么选用Mac Air

虽然我是一个忠实的 Windows 用户,但我依然首推 Mac 作为核心生产力工具。

不可否认,苹果电脑有不少槽点:下载限制多、生态不如 Windows 、几乎玩不了游戏...... 但如果你只是用来写代码,Mac 的开发体验几乎是碾压 Windows 的

它的交互流畅、触控手势顺滑自然,加上更稳定的系统和优秀的续航,结合轻薄便携的设计,简直是牛马加班路上的贴心搭子😭😭😭。

苹果系列很多,为什么选择Air呢? 笑死,其他贵啊,作为编程用,大可不必。

主屏为何选明基 RD320U

其实显示器我换过不少,AOC三星都用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 明基 RD320U。原因很简单:明基主要针对程序员做专业显示器的,刚开始我也以为是"智商税",可但真用过之后,发现它确实有不少亮点。

首先,在代码显示优化方面,明基确实牛逼,从硬件层面做的显示优化,让代码看起来极其清晰、舒适。在晚上,结合猫头鹰模式,编码体验更是拉满,简直是牛马神器。

其次是接口体验。RD320U 自带丰富接口,并支持 90W Type-C 一线连接,既能传输数据,又能给 Mac 充电、投屏,让桌面瞬间告别杂乱,一条线就能搞定。

另外,对我来说,最头疼的就是眩光问题了!平时工位靠窗,每当太阳一出来,我的 Mac 就成了"指纹收集器",小米笔记本更是直接变成了"照妖镜"。

反观RD320U,几乎没有眩光困扰,作为主屏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软件工具:AI加成的高效开发生态

浏览器 & 谷歌插件 & AI

在前端开发中,浏览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首选 Google Chrome。为了提升效率,我常用几个核心插件:

  • AdBlock:屏蔽网页广告,尤其是某度等广告密集网站,使页面干净、专注。
  • Infinity 标签页:高效管理和快速切换大量标签页,避免浏览器标签杂乱。
  • Tampermonkey(篡改猴) :安装和运行自定义脚本,自动化网页操作,调试和开发体验大幅提升。

相关文章:分享10个吊炸天的油猴脚本,2025最新!为什么推荐前端学习油猴脚本开发?

当然,学习和开发过程中少不了AI 助手 ,这里我首推 ChatGPT。相比豆包文心一言DeepSeek 等国内 AI,ChatGPT 5 在专业性和使用体验上都有明显优势。而且,它的免费额度足够覆盖大部分日常使用场景,性价比极高。

VPN

选择一款稳定的 科学上网工具 ,对日常开发同样重要。它不仅能保证你快速访问 Figma、GitHub 等常用站点,还能顺畅使用 Google 服务 。更关键的是,如果要高效使用 ChatGPT 等 AI 工具,VPN 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其实,Vpn的成本也不高,像我80¥/2000G的永久套餐,一年才用了不到200G,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AI 编辑器Trae & 插件

作为前端开发者,我一直使用 VS Code 作为主要开发工具。但随着 AI 技术的崛起,我逐渐切换到了AI 编译器 。目前,我使用的是字节的 Trae,它和 Cursor 的功能非常接近,可以无缝从 VS Code 迁移过来。

从价格和使用体验来看,我更推荐 Trae。在日常编码中,它的体验几乎与 Cursor 无差,但性价比更高。结合 ClaudeGPT-5 模型 ,Trae 拥有非常强大的编程体验;结合 MCP 服务 ,还能轻松还原 Figma 设计样式并实现交互逻辑,从而极大提升开发效率。

参考文章:最强编程工具?Trae+Claude4编程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我还通常会配合一些插件使用,比如:代码规范、Git 可视等,使开发流程更顺畅、高效。

参考文章:2024最新VSCode实用插件推荐,开发效率遥遥领先!超全面,快收藏~

终端 & 命令行工具

  • iTerm2:Mac 专用终端工具,比系统自带终端更强大,管理多个项目会话更加高效。
  • nvmNode.js 版本管理利器,轻松切换不同项目所需的 Node 版本,是前端开发必备工具。

协作与文档

  • 语雀:用于构建知识库和记录笔记,是高效的在线学习与总结平台。

PS:我已经创建了40个知识库,710个文档,超100W的字数。

  • Excalidraw:快速绘制架构图、流程图,非常便捷,完全免费,不用登录。
  • processon: 免费在线画思维导图、流程图的工具。

其他效率工具

  • Snipaste :截图、标注方便,截图可以"钉"在屏幕任意位置,方便对比。
  • DisPlay Pilot 2明基RD320U屏幕配套的软件,可以直接操作屏幕的一些硬件功能。比如调整屏幕亮度、MoonHalo背光灯亮度、编码模式、设置屏幕分区等等。

软件效果示例:通过DisPlay Pilot 2调整屏幕显示亮度。

实际开发中工具链的使用与落地

接下来,我会从前端开发的视角出发,结合这些工具链,展示它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显著提升效率。

会议画中画 / 多页面投屏

工作中,经常一些有"可听可不听"的远程会议。以前我的做法是:一个屏幕切到编译器继续写代码,另一个窗口挂着视频会议。但需要查看文档时,我就得频繁在不同页面间切换,结果经常顾此失彼。但通过显示器的 PIP(画中画)功能,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把额外的笔记本或平板直接作为第二副屏投到主显示器上,让会议画面缩小成一个悬浮窗口固定在角落,不打扰工作的同时还能随时关注会议进展。

如上图,我的主屏用来写代码,副屏查看UI设计,小米笔记本通过PIP功能作为画中画用来挂会议。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软件把画中画和副屏内容快速交换,不遗漏会议中的重要细节(防止老板路过,哈哈哈)。

开发实战

以我最近在项目中做的 国际化改造 为例,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借助软硬件工具,让开发效率提升了一半以上的。

技术方案的梳理

在正式开发前,我不会直接上手写代码,而是会先结合需求文档和 UI 设计,梳理一份清晰的技术方案。以国际化改造为例,我首先会把项目背景和需求交给 ChatGPT,询问改造思路和合适的技术栈。例如,我们的项目是基于 Vue 开发的,AI 很快就给出了建议:首选方案是使用 vue-i18n

接下来,我会继续追问一些细节,比如:

  • 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点?
  • 是否有更高效的国际化插件或工具可以辅助?

AI 给出的答案非常完整,不仅总结了常见的国际化"踩坑点",还推荐了开发辅助工具,例如 VS Code 或 Trae 中的 i18n Ally 插件

当技术方案调研得差不多后,我才会开始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

合理利用屏幕分区

在开发前期,我通常会先结合 UI 研读需求文档,而不是立刻投入大量编码。这个阶段最麻烦的,就是需要频繁在编译器、UI、文档之间来回切换,效率低下。其实,借助显示器的屏幕分区功能 ,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

举个例子,我会通过显示器自带的屏幕分区功能将把主屏快速划分为两个区域:左侧打开编译器,右侧放需求文档这样一来,切换成本大大降低,开发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 明基 RD320U 的屏幕双色彩显示功能。这个功能在长时间研读文档时特别有用------我们可以把文档区域设置成黑白模式,模拟电子墨水屏的阅读体验,大幅降低眼睛疲劳感。YYDS啊,兄弟们!

使用Trae的自定义智能体优化工作流

在项目国际化改造中,有很多细节需要特别注意。比如:注释不应翻译props 的中文默认值不能直接替换翻译的命名规则要统一 等。如果直接使用TraeAI能力修改代码,很容易出错,甚至影响业务逻辑。

借助 Trae 的自定义智能体 ,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们只需为它设定一份明确的 Prompt,让它成为一位"国际化改造专家",例如,可以设置如下 Prompt

js 复制代码
你是一位项目国际化改造专家,负责将项目的中文改造为英文,采用 vue-i18n 实现国际化。
请严格遵循以下规范和要求:

目录结构
- 所有国际化语言配置统一存放在 src/locale 目录下。
- 保证中英文语言包的 JSON 文件名称完全一致。

语言包导入
- 如果用户创建了语言包 JSON,需在对应的 zh/index.js 或 en/index.js 中导入。

代码中使用规范
- 注释不用替换。
- console.log 不用翻译。

props 中文处理规范
- 若 props 中默认值是中文字符串,不要直接替换为国际化 key,避免影响业务逻辑。


直接输出结果,不需要过程。

通过这样的设定,智能体就能在改造过程中自动规避常见坑点,大幅提升国际化改造的准确率与效率

使用Trae+calude实现项目改造

前期准备完成后,就可以正式进入项目改造阶段了。假设需要对图中的文件进行国际化处理

我只需要在智能体中输入相应的提示:

很快,借助 AI,它会自动完成翻译文件的生成、代码的引入与替换,整个改造过程几乎一气呵成。我只需点击【接受】,就能在几乎不写一行代码的情况下完成国际化改造。

当然,改造完成后我仍会进行人工审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 AI 模型在执行效果上差异明显。经过多次对比测试,我发现目前搭配 Claude-3.7 的国际化翻译与改造效果最佳,几乎无需额外修正。其他AI都存在一些瑕疵

夜间的复盘与学习

文艺一下哈~

当夜色降临,喧嚣渐渐散去,只剩下键盘的轻响与思绪的流淌。这是属于程序员的边城时刻,也是我一天中感觉最好的时刻。我习惯关掉多余的灯光,只留下屏幕的背光灯。这种柔和的灯光,不刺眼,却足够清晰,让人心境安定。

此时,没有多余的干扰,思绪自由驰骋,每一行代码都像是在与自己对话。思考良久,关闭灯光,让一切处于黑暗之中,此时屏幕上依旧清晰锐利的代码仿佛是一个富有生命的音符,诉说着自己的成长进步。

屏幕,不只是工具,更像是陪伴深夜思考的伙伴。当学习告一段落,切换到观影模式,打开B站享受睡前最后的放松,一天就这么完美的结束了。

PS:瑞克与莫蒂第八季结局真好看!

总结

这篇文章结合个人经验,介绍一套了切实可行的程序员高效开发工具链 。硬件方面,以 Mac + 明基 RD320U 作为核心生产力装备;软件方面,借助 Trae + Claude 打造了强大的 AI 编程助手,再配合谷歌及各类扩展插件 ,完善调试与网页功能增强;同时结合常用的 绘图工具与桌面软件,最终形成了一套软硬结合、兼具实用性与效率的开发环境。

感兴趣的同学快去试试吧~期待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分享。

相关推荐
小高0071 分钟前
📈前端图片压缩实战:体积直降 80%,LCP 提升 2 倍
前端·javascript·面试
武大打工仔2 分钟前
从零开始手搓一个MVC框架
后端
OEC小胖胖5 分钟前
【React Hooks】封装的艺术:如何编写高质量的 React 自-定义 Hooks
前端·react.js·前端框架·web
开心猴爷7 分钟前
移动端网页调试实战 Cookie 丢失问题的排查与优化
后端
用户5724056148 分钟前
解析Json
后端
舒一笑9 分钟前
Mac 上安装并使用 frpc(FRP 内网穿透客户端)指南
后端·网络协议·程序员
BillKu13 分钟前
vue3+element-plus 输入框el-input设置背景颜色和字体颜色,样式效果等同于不可编辑的效果
前端·javascript·vue.js
每天学习一丢丢14 分钟前
Spring Boot + Vue 项目用宝塔面板部署指南
vue.js·spring boot·后端
邹小邹15 分钟前
Go 1.25 强势来袭:GC 速度飙升、并发测试神器上线,内存检测更精准!
后端·go
惊悚的毛毛虫17 分钟前
掘金免广告?不想看理财交流圈?不想看exp+8?
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