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的浪潮
最近两年,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不断刷到这样的内容:
- "25 岁,靠写公众号一年赚了 50 万。"
- "30 岁,副业做自媒体,比工资还高。"
- "AI 工具月入过万,只需要每天一小时。"
这些标题总能引发大量转发和跟风。
和他们的"光鲜对比"之下,你可能只是:
------早上 7 点起床,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手里捧着豆浆油条;
------白天对着电脑开不完的会,老板随时能甩来新的 KPI;
------晚上加完班,赶上最后一班公交已经筋疲力尽。
而深夜刷手机的时候,满屏依旧是"轻松变现""人人可做"的副业教程。
仿佛整个互联网都在提醒你:
你的人生是不是太慢了?
于是,你在床上翻来覆去,想:"光靠这点工资肯定不够,我是不是也得折腾点副业?等有了几十万存款,我就可以拍桌子辞职!"
可问题是:在焦虑的循环里,你有没有停下来想过:
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成年人了。
你完成了正规教育,每天认真上班,没有染上赌博和不良嗜好,努力把生活维持在正轨。下班后哪怕只想安静打两局游戏,那也没什么可羞愧的。
但为什么,你却会被反复 PUA,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因为,焦虑本身,也是一门生意。
副业的"幻觉 buff"
打游戏的人常说"版本陷阱"------某些英雄看起来强大,但一旦上赛场就不堪一击。
副业,某种程度上就是现实里的"版本陷阱"。
副业为什么能火?
- 早期是流量红利:比如 2018--2020 年,短视频博主确实随便就能涨粉;
- 现在是 AI 红利:写作、绘画、编程,AI 工具确实能提高效率。
但这背后有两个前提:
- 你必须在某个领域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 你得在红利期里"早一步进场"。
可如今,几乎所有副业都在"内卷"。短视频有专业团队,AI 工具的赛道也被大厂和工作室占据。你用每天 1--2 小时的零散精力,真的能和他们抗衡吗?
再说那些"经验分享者"。
- 他们表面上分享"财富秘籍",实际上大多是卖课、引流。
- 有些人号称"睡后收入",自己却通宵熬夜做直播;
- 有些人晒旅行照,背后可能是信用卡分期。
说白了,贩卖焦虑,本身就是他们的"副业"。
所以我必须直白地说: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最稳定、最靠谱的赚钱方式,依然是------上班。
努力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这几年,大家越来越喜欢在社交平台对比:
- 女孩抱怨男朋友不思进取,下班只会打游戏;
- 男孩觉得结婚生子让自己失去了创业机会;
- 三十岁没买房、没副业,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废了"。
但实际上,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人。
进入 35 岁之后,你会慢慢接受一个事实:
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与众不同",只要把日子过好,就已经很难得。
想一想:
- 你每天认真上班,没有欠债;
- 你还能抽时间陪伴家人,哪怕只是一起吃顿饭;
- 你没有把全部积蓄砸在所谓"稳赚不赔"的项目里;
- 你还能保持一点自己的小爱好,比如运动、阅读、游戏。
在成年人的世界,这些都极其珍贵。
你没有被虚假的财富焦虑裹挟,没有掉进卖课骗局,没有把生活赌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上。
所以,请记住:
在成年人的赛道里,你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一批人了。
副业焦虑?让它见鬼去吧。
真正值得珍惜的,是你仍在踏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