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微控制单元)如51单片机,集成CPU、RAM、ROM及外设,常用于简单控制场景。
gpio:通用输入输出
SoC(片上系统)是高性能芯片,集成了更多功能模块,广泛应用于手机等复杂设备。
MCU(微控制单元)、MPU(微处理单元)、GPU(图形处理单元)和CPU(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定位与应用场景
LED模块正极接VCC电源,负极通过限流电阻连接单片机P2端口引脚,低电平导通点亮。
单片机引脚电平由P2寄存器控制,写入0xFF使所有位为高电平灯灭,写入0x00使所有位为低电平灯亮。
使用按位与(&)配合按位取反(~)实现特定位清零,保持其他位不变,例如P2 &= ~(1<<4)关闭第4位对应的灯。
使用按位或(|)实现特定位置一,例如P2 |= (1<<3)开启第3位对应的灯。
多个位同时操作可通过组合左移和或运算构造掩码,如P2 &= ~((1<<2)|(1<<4)|(1<<6))同时关闭第2、4、6位。
位运算操作需结合赋值语句(如|=、&=)才能真正修改寄存器状态并影响硬件输出。
利用位运算的方法(异或),作用是将需要的位进行翻转操作,从而达到闪灯的操作。
以下例子是将前四位进行闪灯操作:
cs
int main(void)
{
int main(void)
{
P2 |= (1 << 4) | (1 << 5) | (1 << 6) | (1 << 7);
P2 &= ~((1 << 0) | (1 << 1) | (1 << 2) | (1 << 3));
while(1)
{
P2 ^= 0x0F;
delay(10000);
}
while(1)
{}
}
在裸机程序中无法使用标准库函数(如sleep),必须自行实现延时函数void delay(unsigned int n)//0-65535。
p2 = ~(1 << 0)
和p2 = &~(1 << 0)
一个是&=,一个是=,这两个的区别是,&=是其他位不变,指定为清零,而=是指定不考虑原来p2的值,直接赋值。
以下这段代码是流水灯,先让灯循环从0位跑到7位,再倒回来再次闪烁。
cs
While(1)
{
for(i = 0; i < 8; ++i)
{
P2 =~(1 << i);delay(0x3000);
}
for(i = 6; i > 0; --i)
{
P2 =~(1<< i);delay(0x3000);
}
}
采用低电平点亮LED,是因单片机驱动能力有限,拉低电平比拉高更省力。限流电阻(1KΩ)的作用是防止电流过大烧毁电路,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最大电流约为5mA。
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是Keil C51的方言,用于定义具有固定地址的内存空间,可直接操作硬件。
也可以这样表示,首先找到0xA0的位置,然后把空间的数据当成一个基类型来看,最后将空间变为0xFF
寄存器的本质是具有固定地址的内存空间,通过向特定地址写入数据来控制硬件状态。
点灯是输出,按键算输入
kernl是内核,右边四个是外设,p1,p0这些属于gpio

动态数码管,由此可见,这八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都连在了LED1上,所以是共阴极数码管,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阴极。然后abcdef接在阳极,例如要让a亮,就把p00制高位。LED1234再制高低电平时主要是由左边的,例如p10来控制LED1,将p10制位高电平,则LED1导通,接地,变为低电平
void bit_select(int n)//0-3
{
P1 &= ~(0x0F << 0);
P1 |= (1 << n);
}
unsigned char t[] = {0x3F, 0x06, 0x5B, 0x4F, 0x66, 0x6D, 0x7D, 0x07, 0x7F, 0x6F};这是0-9的表示方法。
这段代码是将ledn制成低电平。

在上面显示一个数字
void bit_select(int n)//0-3
{
P1 &= ~(0x0F << 0);
P1 |= (1 << n);
}
void segment_select(int n) //0-9
{
unsigned char t[] = {0x3F, 0x06, 0x5B, 0x4F, 0x66, 0x6D, 0x7D, 0x07, 0x7F, 0x6F};
P0 = t[n];
delay(100);//保证二极管导通
P0 = 0;
delay(100);//消影
}
void show_number(int n)
{
int t = 0;
while(n)
{
bit_select(t++);
segment_select(n % 10);
n = n / 10;
}
}
int main()
{
while(1)
{
show_number(12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