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6届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DTCC 2025)在京圆满召开。会后,南大通用GBase 8s产品经营部总经理崔志伟接受ITPUB的采访,双方围绕GBase 8s的产品演进以及当前数据库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崔志伟的讲述:
1、 "产品"与"生态"齐头并进
在DTCC 2025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上,不少同行和用户都在探讨:国产数据库市场经历了"百花齐放"之后,未来的竞争核心究竟是什么?作为GBase 8s产品经营部总经理,我始终坚信,市场越是趋于理性,"产品力"与"生态力"的双重支撑就越是关键。而GBase 8s的发展路径,正是我们对这一判断的实践落地。
2、市场回归理性 架构多元共存
从市场变化来看,近两年的"收敛"其实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然。一方面,厂商数量减少、技术路线愈发清晰,不再是盲目跟风;另一方面,用户也从"追求快速替换" 转向了"精打细算",对 TCO 总拥有成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懂得结合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产品。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集中式与分布式数据库的关系------2021-2023年时,不少人觉得分布式会取代集中式,但实践证明,两者各有擅长:集中式经过40 多年发展,在并发和事务处理上的优势无可替代,而分布式更适配超大规模场景。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国产数据库必然是"多元化共存"的格局,而GBase 8s的定位,就是做一款"值得信赖的集中式OLTP事务数据库"。
3、内核创新是根本
要撑起这个定位,内核创新是根本。我们始终聚焦集中式架构的技术突破,目前已形成共享存储集群(SSC)、主备式集群(同城主备 HAC、异地容灾 RHAC)和数据实时交换共享(ER)在内的全栈高可用集群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经过几百个落地项目验证,稳定性和性能都得到了客户认可。尤其是共享存储集群,我们认为它是集中式数据库的"终极产品形态"------ 随着算力提升,通过共享存储实现磁盘在线扩容,能支撑更多业务场景,而新型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更给了它广阔的成长空间。今年,我们还发布了GBase 8s新一代存储引擎,将底层悲观锁控制升级为内存化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技术,进一步强化了并发处理能力,让产品在核心性能上更有竞争力。
4、国产替代是系统工程 关键在生态
但我们也清楚,单靠产品内核不够。国产数据库的替代从来不是"单点产品替换",而是系统工程,而生态正是打通"替换堵点"、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 这就像盖房子,数据库Server是"房体",但驱动、接口、框架适配、监控运维工具这些 "水电煤气"一样都不能少 ------ 生态就是把这些要素串联起来的"体系化工程"。
因此,GBase 8s在生态建设上做了三方面重点布局:一是兼容性适配,兼容Oracle 和MySQL等主流数据库语法,降低用户迁移难度,同时持续完善与上下游国产软硬件的适配,打破生态壁垒;二是工具链完善,提供一揽子的监控运维工具、数据迁移同步工具,从部署到运维全流程降低用户成本;三是生态自立布局,我们深知,无论是基于开源还是纯自研,国产数据库最终都要走出自己的生态路。所以我们在开源社区支持、开发框架适配、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投入,避免依赖单一生态的风险,真正实现"生态自主"。
5、做"专而精"的OLTP数据库
对于未来战略,GBase 8s的思路很明确:继续锚定集中式OLTP赛道,以内核创新巩固产品根基,同时加速生态自立进程。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要做"专而精"------让每个选择GBase 8s的用户,都能在自己的业务场景中找到适配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生态降低迁移、运维、开发的全周期成本。
国产数据库的竞争早已跳出"单一产品性能比拼"的阶段,进入"生态制胜"的新时期。GBase 8s的每一步都围绕"产品力 + 生态力"双轮驱动:用内核创新筑牢信任基石,用生态建设打通发展堵点。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化市场中站稳脚跟,也才能助力中国数据库产业真正走向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