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OS 平台上,Thor 是一款比较小众但实用的抓包工具。相比 Charles、Fiddler 等传统代理工具,Thor 可以直接在手机端运行,无需依赖电脑代理,适合开发者在外出或没有电脑环境时进行快速调试。
不过,由于 iOS 系统的限制,Thor 抓包在 HTTPS 流量解密、证书信任 和 SSL Pinning 场景下依然会遇到难题。本文将结合 Thor 的使用体验,分析它在 iOS 抓包 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与其他常见工具进行对比,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选择合适的抓包方案。
一、Thor 抓包的特点
- 移动端运行
- Thor 是一款 iOS 应用,直接安装到手机即可运行。
- 不需要电脑代理配置,能在部分场景下替代 Charles。
- 支持 HTTPS 抓包
- 安装 Thor 的根证书后,可以解密 HTTPS 请求。
- 对普通网页和 API 接口调试非常友好。
- 操作简便
- 界面友好,类似桌面端抓包工具,支持查看请求头、响应体、状态码。
- 内置过滤功能,可以快速定位目标请求。
二、Thor 抓包的局限性
- 无法绕过 SSL Pinning
- 对于很多金融类、社交类 iOS 应用,Thor 无法解密 HTTPS。
- 一旦遇到证书校验,抓包结果为空或直接握手失败。
- 功能相对简单
- Thor 更像是轻量级抓包工具,没有脚本化、自动化能力。
- 无法像 mitmproxy 那样模拟异常请求或构造弱网场景。
- 平台限制
- 只能在 iOS 平台使用,跨平台支持不足。
三、Thor 与常见抓包工具对比
工具 | 平台支持 | HTTPS 解密 | 绕过 SSL Pinning | 自动化能力 | 适用场景 |
---|---|---|---|---|---|
Thor | iOS App | 支持 | ❌ 无法绕过 | ❌ 无 | 手机端快速抓包 |
Charles | Win/Mac/Linux | 支持 | ❌ 无法绕过 | 一般 | 开发调试、接口验证 |
Fiddler | Windows | 支持 | ❌ 无法绕过 | 一般 | PC 端接口调试 |
mitmproxy | Win/Mac/Linux | 支持 | ❌ 无法绕过 | ✅ 支持脚本 | 自动化测试、异常模拟 |
Wireshark | Win/Mac/Linux | ❌ 不直接解密 | ❌ 无法绕过 | ✅ 强大分析 | 协议层分析、性能优化 |
Sniffmaster | Win/Mac(USB直连) | ✅ 自动解密 | ✅ 可绕过 | ✅ 可拦截改写 | 高安全 iOS App 抓包与研究 |
可以看出,Thor 更适合轻量化、便携式的抓包场景,但在复杂场景下,仍需依赖 Sniffmaster、Charles 或 mitmproxy 等工具。
四、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建议
- 前端开发调试
- 当你只需要快速验证网页接口是否正常,Thor 足以胜任。
- 普通 API 抓包
- 对没有 SSL Pinning 的测试环境 App,Thor 能高效捕获并展示 HTTPS 数据。
- 安全场景 / 高防护 App
- 如果目标应用启用了 SSL Pinning,Thor 就会失效。
- 这时推荐使用 Sniffmaster,通过 USB 直连方式绕过限制,并导出 PCAP 文件给 Wireshark 深度分析。
- 自动化与异常测试
- 如果测试需要构造超时、丢包、错误码场景,可以结合 mitmproxy 脚本来实现。
五、经验总结
- Thor 抓包 适合轻量级需求:安装即用,适合快速验证。
- 复杂调试依赖桌面工具:Charles、Fiddler、mitmproxy 更强大。
- 协议层分析必备 Wireshark:能看见握手细节、TCP 流量。
- 高安全场景依赖 Sniffmaster:绕过 SSL Pinning,是 iOS 真机抓包的最终解法。
换句话说:
- 临时调试 → 用 Thor
- 开发日常 → 用 Charles/Fiddler
- 自动化测试 → 用 mitmproxy
- 安全研究 → 用 Sniffmaster + Wireshark
Thor 在 iOS 抓包工具中算是一个便携选项,适合轻量级调试和快速排查,但一旦进入复杂场景,就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开发者应该根据需求灵活选择工具:
- 简单请求 → Thor
- 日常 HTTPS 调试 → Charles / Fiddler
- 自动化测试 → mitmproxy
- 协议研究 → Wireshark
- 高防护应用 → Sniffmaster
这样才能真正覆盖 iOS 抓包、HTTPS 抓包与网络调试 的全流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