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低代码谎言的破灭,是AI原生开发的起点?

几年前,公司老板、产品经理,甚至隔壁行政的同事,都拿着一份花里胡哨的低代码方案,眼睛放光地跟你说:"小张啊,你来看看,未来!拖拉拽就能上线,咱们再也不用养那么多程序员了!"

我当时啥心情?表面上"嗯嗯嗯,是是是,很有前景",心里一万头羊驼在奔腾。你懂个锤子啊,我一直认为它是解决了一类问题,引入了一大堆的复杂。

这玩意儿的核心是啥?说白了,就是想用一套"万能模板"去解决所有问题。听着是挺美,但咱都是写代码的,你心里清楚,软件开发最难的,从来不是那几行CRUD,而是那些"该死"的个性化业务逻辑。认同?!

低代码,本质上就是把这些逻辑,从代码文件里,挪到了一堆图形化的配置框里。你以为是解放了生产力?扯淡。你只是换了个地方"坐牢"。


从"卧槽,牛逼"到"卧槽,什么玩意儿"

AI写代码一段时间,比如Cursor、Claude Code、codex这些,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卧-槽,牛-逼!"

你跟它说:"帮我写个用户登录接口,用JWT,密码要bcrypt加密,加上参数校验。"

唰一下,代码出来了。连注释都给你写得明明白白。那一瞬间,真有种未来已来的感觉。

这不就是低代码想干但没干成的事儿吗?

低代码是给你一堆乐高积木,说:"来,你自己拼个宇宙飞船。" 你吭哧吭哧拼了半天,发现给你的零件根本就不够,而且拼出来的玩意儿四不像,还飞不起来。

AI原生开发是啥?你直接跟管家说:"多啦 A 梦,给我造个能飞的玩意儿,要快,要帅。" 贾维斯直接给你把图纸、零件、引擎全整出来了。你只需要当那个总设计师,告诉它你的"意图",然后去检查、微调。

你品,你细品。一个让你当"拼装工",一个让你当"设计师"。格局一样吗?

我为啥突然这么大感触?老黄-全栈工程师,前阵子接了个项目,有个模块特别急。按老路子,前端画页面、后端写接口、联调... 怎么也得一周吧?

他说他用Claude Code,把需求拆成几个点,啪啪啪跟AI对话。 "给我个Vue3+TS的表格页,能分页,能搜索,数据接口是/api/users" "后端用Go写这个接口,连PostgreSQL,把分页逻辑做了。" "加个逻辑,角色是admin才能看到删除按钮。"

一下午,真的,就一个下午,他说,一个带前后端的完整功能雏形就出来了。代码质量还不低,结构清晰,拿过来改改就能用。

而用低代码呢?他说他可能还在研究那个破平台的"数据源"到底该怎么连,或者某个组件的某个奇葩属性到底藏在哪个配置项里。那种抓狂,谁用谁知道。

我想,老黄的这种感觉你肯定有过,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用地代码去拖拉拽吗?我想大概率你是不会了,回不去了。


别跟我扯什么"AI搞不定复杂逻辑"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跳出来说:"哥们,你这是偷换概念!简单的CRUD当然AI快,你让AI搞个复杂的风控引擎试试?"

每次听到这话,我就想笑。

兄弟,你是不是忘了我们现代软件架构的核心思想是啥了?高内聚、低耦合!

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就是一堆简单的、正交的子系统组合起来的吗?你告诉我,哪个"复杂业务逻辑"是不能拆解的?如果不能,那不是AI的问题,是你的架构设计有问题。

领域驱动设计(DDD)讲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把业务模型理清楚,把边界划分明白吗?

在AI原生时代,架构师的核心能力,不再是堆砌代码,而是精准地拆解问题,然后把拆解后的子问题清晰地描述给AI。

低代码平台最大的死穴就在这儿。它试图用一个大而全的"黑箱"包办一切,结果就是耦合度极高。你想改其中一根"毛细血管",可能得把整个"心脏"都停了。这种系统,业务稍微一变,就得推倒重来,维护成本高到让你怀疑人生。我亲眼见过一个团队,被他们选的低代码平台折磨得死去活-来,最后整个项目烂尾。

AI生成的代码呢?那是"白箱"。清清楚楚的源代码,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想怎么扩展就怎么扩展。这才是咱们工程师该有的掌控感!


所以,有人焦虑了?

聊到这,估计有些年轻的哥们儿开始焦虑了:"老哥,照你这么说,以后是不是不用写代码了?我们都要被AI干掉了?"

我说:慌啥。

AI不是来取代你的,是来升级你的工具箱的。,取带你的是那些用 AI 比你用得更深,更好的人。人家都开车了,你还走路,你搁那怪谁呢?

低代码,是想把你变成一个"组件配置工程师",说实话,这玩意儿真没啥技术含量,他无非就是把一些固化的规则和业务组件放在了一个系统中,让你去组合,去连接,也确实容易被替代。

但AI原生开发,对人的要求,其实是更高了。

你需要有更强的架构能力 ,去拆解复杂问题。 你需要有更强的业务理解能力 ,去把需求转化成清晰的指令。 你需要有更强的代码审美,去判断AI生成的代码是"精品"还是"垃圾"。

说白了,AI帮你干了那些重复、枯燥的体力活,让你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 "思考" 这个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写在最后,一点不成熟的牢骚

我也不知道这股风会刮多久,技术这玩意儿,日新月异。今天你觉得牛逼的东西,明天可能就是一堆垃圾。

AI 原生开发,它不是一个工具的改变,更像是一种"思维范式"的革命。它在逼着我们从"如何实现"的工匠思维,转向"做什么、为什么做"的创造者思维。

低代码的时代,可能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它只是一个过渡期的妥协品,一个想走捷径但最终掉进坑里的解决方案。

至于未来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可能我们以后写的不是代码,而是"提示词";面试考的不是算法,而是你跟AI"对话"的能力。

谁说得准呢?

反正我是已经把主力开发工具换成cursor、Claude Code、codex 这些了。一边写,一边让AI帮我优化,或者干脆让它写大段的模板代码,这感觉,真挺爽的。

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对,欢迎来杠。评论区聊聊?

相关推荐
星离~1 小时前
Vue响应式原理详解:从零实现一个迷你Vue
前端·javascript·vue.js
2501_941149501 小时前
探索云原生架构:从容器到微服务的全面升级
微服务·云原生·架构
喵了几个咪2 小时前
Kratos微服务轻松对接EFK日志系统
微服务·云原生·架构
G探险者2 小时前
为什么 VARCHAR(1000) 存不了 1000 个汉字? —— 详解主流数据库“字段长度”的底层差异
数据库·后端·mysql
百锦再2 小时前
第18章 高级特征
android·java·开发语言·后端·python·rust·django
梦6502 小时前
React 简介
前端·react.js·前端框架
一只小阿乐2 小时前
react 中的判断显示
前端·javascript·vue.js·react.js·react
光影少年2 小时前
useMemo 和 React.memo区别
前端·react.js·前端框架
小沐°2 小时前
React-页码组件
前端·javascript·react.js
零一科技2 小时前
Vue3学习第三课: ref 与 reactive 选择指南
前端·vue.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