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增长向何处?

AI和出海,已经成为摆在云厂商面前的确定性答案。

文|游勇

编|周路平

过去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退,国内云市场的增速一度陷入停滞,大家都在等待下一轮技术红利的到来。

而在行业停滞的大背景下,腾讯云又赶上了刮骨疗毒的转型期,决心砍掉不健康的收入,在中国云厂商中动作最为果断。但从2024年开始,国内云市场开始回暖,这一年的市场增速高达34.4%。而AI和出海,几乎是摆在所有云厂商面前的确定性答案

9月16日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披露了一份最新成绩单:一个是与AI相关,腾讯元宝的DAU排进国内前三,AI帮助腾讯广告、游戏等实现双位数增长。另一个与出海相关,腾讯云国际业务持续高双位数增长,海外客户数翻倍。

而详细拆解这份成绩单,除了能看到腾讯云实现增长背后的几个驱动力,也能看到一些行业的新趋势。

01

AI需求正在全面爆发

"拥抱AI是一个必答题,已经不是一个可选题。"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说,当下与企业的CIO和CEO交谈,很少有人再谈云计算,但所有人都谈AI和大模型,"热度非常之高"。

研究机构的数据也在印证了这一点。IDC对全球超过4000名商业领袖和AI决策者进行了研究,92%的企业正在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生产力、客户参与度、收入增长、成本管理和产品创新等多个关键领域。Gartner则预测,到2026年,75%的全球500强企业将采用决策智能实践。

一个最突出的数字是,Token的消耗量呈指数级增长,这是衡量AI调用量的一个基础单位。2024年初,我国日均Token的消耗量为1千亿。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

今年Q2季度,腾讯集团的财报显示,ToB业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而核心拉动力与大模型相关。推理算力的需求以及企业拥抱大模型催生的需求,成为云市场增长的核心。不过,李强透露,Token的增长非常快,但Token占AI的市场份额非常小,最大的需求还是来自于算力本身的拉动,"但大模型带来的红利会持续一段时间"。

腾讯在AI上的探索和布局分了两条路径。一个是服务腾讯内部业务。腾讯内部超过900项的应用接入了其自研的混元大模型,从支付、社交、金融、游戏、广告,涵盖了腾讯的所有业务线,大模型的接入给这些产品带来了体验上的提升,增强了腾讯内部产品线的竞争力。

比如微信、企点、QQ浏览器、腾讯会议、电子签、乐享等腾讯旗下的产品都陆续接入了大模型的能力。尤其是微信在AI上的融合受到很大关注,除了AI搜索,不久前很多用户也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的评论区,@元宝来总结内容,回复留言。这种AI使用方式甚至一度成为新的社交潮流。汤道生透露,现在用户每天向腾讯元宝的提问量,已经达到年初一个月的总和。

AI在腾讯内部各产品线的应用效果显而易见。马化腾曾在财报会中多次提到,AI在广告和长青游戏上的提效非常明显。腾讯通过大模型,优化广告创作、投放、推荐和效果,大幅度提升广告点击率、转化率,在今年二季度助力营销服务收入增长20%;而在游戏业务,则用AI加速游戏内容制作,推出仿真度更高的虚拟队友和NPC,也助力游戏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除了内部的大规模实践,腾讯也将AI能力对外输出。

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宣布通过腾讯云将自身累积的技术沉淀与AI实践全面开放,打造"智能化引擎",并通过智能体解决方案、"SaaS+AI"、大模型技术三大升级,打造"好用的AI"

过去一年,腾讯推出新模型以及迭代原有模型的速度在明显加快,腾讯混元密集发布了30多个模型,不仅包含了不同尺寸的开源小模型,也有3D世界模型和多模态模型。

如今,腾讯云已经构建了从AI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工具层到应用层等全栈技术链条。在腾讯首次发布的"腾讯云智能体战略全景图"里,不仅有各类基础模型,也有智能体开发平台,同时展示了腾讯元宝、代码助手CodeBuddy、腾讯会议、乐享知识库、腾讯电子签等诸多产品的AI新能力。

相比于其他厂商,腾讯云在AI布局上的一大独特优势是C端与B端的联动。比如元宝、ima个人知识搜索、搜索、输入法等C端产品已经收获了非常大的关注量,当这些产品进入到用户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之后,也在反过来影响更多的B端客群。今年初,腾讯内部对多个AI产品线进行调整,继腾讯元宝之后,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多个ToC产品划入CSIG,形成产品组合拳。

**"C端应用普及的最大好处确实能影响用户心智,进而影响B端决策。"**李强告诉数智前线,比如腾讯云在高校推广"AI百校行"时,发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很多老师在用腾讯的ima做个人知识引擎,后来学校就把专门购买了腾讯乐享,作为全校所有文献的知识引擎。

这种情况在既ToC又ToB的产品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腾讯会议有数亿的C端用户,也有千万计的企业用户,C端用户在体验了腾讯会议的AI功能后,会影响到企业使用腾讯会议。这样的逻辑,在腾讯文档、微信和企业微信都有体现。

不过,**目前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更多还是在B2C的场景,这类场景更容易发挥大语言模型的特性。**包括零售、教育、医疗等互联网企业,律所等专业服务企业以及各种文档密集型行业等,而应用场景更多集中在营销、客户服务、内部知识引擎。

例如在出行领域,腾讯为车企提供了智能座舱方案,在车端通过端侧小模型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在云端处理复杂任务,通过车机作为服务窗口,将座舱Agent结合腾讯生态服务与地图位置服务,打开了C端服务丰富的场景。截止目前,腾讯已经与100家车企、出行科技公司展开了合作,九成车企选择腾讯云,有30多家使用了腾讯的海外云服务,腾讯的智能座舱产品落地60多个汽车品牌,超过1600万车辆。同时,腾讯与长安、广汽、上汽等40多家车企在AI领域展开合作。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杨国福麻辣烫在全球有7000多家门店,为了确保口味一致,腾讯云与杨国福麻辣烫共建了麻辣烫知识库,确保各地的操作人员能用统一的规范和流程标准。而且提供智能翻译能力,外籍员工也能跨语言无障碍上手,真正实现多地区、多语言同步。

而同程旅游用AI帮助旅客做旅行规划,包括酒店和机票的预定等。而绝味食品发布了绝味AI营销智能体,首次实现AI Agent参与全链路营销。

但李强也坦言,AI在未来一两年内要真正深入到传统行业的核心业务还有一定挑战。像电力、能源以及制造型企业,尽管也在积极尝试,但当真正涉及核心关键业务时,总体还比较谨慎。

另外,以往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上普遍的规划都比较宏大,但在AI的投入上普遍会更加务实,更关心项目投入后带来的效率和收益,"耗时数年大工程会少很多,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

02

海外进入大建设阶段

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现场,今年与往年有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国际友人的参会数量大幅攀升。汤道生透露,有数百位客户专程从海外过来参会,一方面说明腾讯云在国际化的进展迅速,另一方面,腾讯比以往更加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

**出海业务如今已是腾讯云目前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过去3年海外增速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截至目前,腾讯云服务的海外客户规模在过去一年同比翻番。

AI和出海作为腾讯云的两大增长核心,腾讯在加大对海外基础设施的投入。今年上半年,腾讯宣布将投入1.5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建设首个中东数据中心;同时,腾讯也将在大阪新建日本的第三个数据中心,并设立大阪新办公室。

**"我们在海外刚好赶上大建设阶段,今明两年会在多个国家和区域建设新的可用区。"**汤道生说,因为存在很强的需求,这个需求既包括中国出海的企业,也有本地经营的游戏公司、互联网企业和电商平台等。截至2025年上半年,腾讯云基础设施已覆盖全球55个可用区,部署3200多个加速节点。

在李强看来,腾讯云已经具备了四大出海优势。

除了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和加速节点,腾讯云也建设了庞大的本地支持团队,包括九大全球技术中心,提供7×24小时服务。相比于海外很多客户大多通过邮件沟通,腾讯云构建了微信和企业微信的专有渠道,确保服务团队及时响应。

其次,因为全球技术生态有差异,比如国内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可视化界面来操作大数据平台和各类管理工具,但海外用户更希望云厂商提供API接口,由他们包装一个自己的工具。腾讯云在过去一年对所有产品做了多项改进,全面适配国际不同领域的技术,确保客户的各类应用能适配当地的技术特点。

最新的消息是,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AI代码助手CodeBuddy、企业级全渠道交易解决方案云Mall、腾讯云数据库TDSQL、专有云TCE已推出国际版、功能升级匹配海外市场。

再者,腾讯自身有着多年出海的合规经营经验,包括社交、游戏业务都已在海外经营多时,对全球不同国家的法规、隐私保护政策有更深的了解。比如腾讯在全球有400多项国际认证和行业规则认证,在地缘政治割裂的当下,确保中国企业出海能够合规运行。

这也使得腾讯云能够将国内的成熟产品和技术能力快速往海外迁移复制。

比如腾讯云在高性能、高并发、低时延的场景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实践,尤其是在腾讯云擅长的互联网、游戏、音视频领域,已经形成了腾讯云出海的拳头产品。

而且,腾讯云之前出海的产品都是从国内已有产品中挑选一些客户需求比较清晰的产品。而这一轮的国际化,腾讯云更多考虑符合国外需求的产品,比如海外有不少客户对微信小程序生态非常认可,腾讯云把基于小程序的生态技术方案,开放给海外用户,打造了SuperApp-as-a-Service产品,满足海外客户的场景需要。

不过,大家过往出海的目光更多是服务中企出海,云厂商跟着中国客户一起走出去,比如美的集团在欧洲基于腾讯云的数据中心构建了新的技术底座,将近50个独立业务系统统一纳入标准化的云原生架构。腾讯云透露,90%的互联网类出海企业都是腾讯云的用户,而游戏类用户占到了95%以上。

一个好的现象是,腾讯云在海外本地的客户占比在大幅攀升,包括不久前,腾讯云与泰国正大集团、印尼的GoTo集团都达成了战略合作,"从一开始服务中企出海到现在服务海外本土企业的占比会越来越高。"李强说。

03

三年"减脂增肌",成效如何

三年前,汤道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喊出了一个口号"宁要150斤的强壮,不要200斤的虚胖"。而过去几年,腾讯CSIG的高层在不同场合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要增长,但更要健康地增长

其核心战略和基本原则一直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就是,提高自研产品比例、缩减转售业务,不通过补贴和亏损换取收入,同时坚定地执行被集成路线,改变计收方式和考核方式,从大量集成项目中撤出,把半条命交给生态伙伴。

但一系列增肌减脂的举动背后,腾讯云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比如不久前,有第三方机构公布了一份AI公有云的市场份额数据,腾讯云并未在榜单上。

李强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第三方机构的统计维度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在他看来,腾讯云在优先保障腾讯自研大模型对于算力的使用,"我们没有过度把GPU算力商业化,而是首先优先保障内部自研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

而且,腾讯并没有单独披露过云业务的收入。"我们的增幅也相对较快,关键是我们的增长不是基于集成类的注水收入来完成的,这是不一样的。"李强在不同场合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腾讯云一直希望探索出一条更加健康可持续的ToB道路,更多靠产品和技术驱动,比如在腾讯引以为傲的音视频领域,腾讯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0%,在直播、游戏、媒体等领域打败了很多国际厂商,"我们靠的不是价格,靠的是产品本身的领先"。

除了产品和技术的投入,生态体系建设也是腾讯云实现减脂增肌的核心路径。

在渠道侧,腾讯云一直奉行的是稳定可预期的渠道政策,不会随意变动权益,保证渠道伙伴的收入可预期。而在被集成这一侧,腾讯云主动往后退,把大量基于软件相关的服务交给合作伙伴。今年以来,伙伴通过腾讯云的收入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SaaS服务客户数增长了60%,给伙伴带来的商机规模也同比增长了330%。

今年初以来,腾讯云面向合作伙伴开办了"混元训练营", 最近又宣布启动新一期"AI共创营",一期只招收数十人,但报名人数高达三千多人。伙伴积极参与其中,除了在顺应AI大趋势,背后也跟腾讯的做事风格相关。腾讯云对自身的定位是,提供AI的平台和工具,无论是Infra还是智能体开发平台,或者知识引擎,更多是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开展业务,而伙伴在各自行业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客情,这种明确的分工,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这种开放的思路正在帮助腾讯云在AI时代获得伙伴和客户的认可。

如今,腾讯云已经针对复杂应用场景,与客户、伙伴进行了大量的AI共创。比如在教育行业,腾讯云和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合作,把腾讯云的AI教育平台提供给大学用于学生日常教育、AI训练方面的工作。在医疗行业,腾讯云和迈瑞合作,发布了"启元重症大模型",基于每天产生的数据,快速构建重症患者的画像,并给出诊断建议。在文娱行业,通过生成式AI帮助客户做短剧的翻译、配音,提升创作的效率。

不久前,混元3D模型服务了一家头部3D建模企业拓竹科技,当时遇到了非常多的硬核挑战。一个是模型的精细度要足够细,二是模型的瑕疵要尽量少,保证人的耳朵和颈部等细节部位不会出现畸变。而整个项目通过混元能力本身的3D模型的优化,以及和客户联合共创做了非常多的基础难题攻克。

从结果来看,因为团队把更多精力聚焦在自研产品的打磨,包括云底座、数据库、大数据平台等,使得腾讯云在自研产品的收入快速增长,海外收入也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李强看来,在行业比较卷、整体价格下降的情况下,腾讯云的实际规模有更大比例的增长,"腾讯云这几年,通过更聚焦自研产品、核心产品,长出了更高质量的产品收入。"

相关推荐
Code_流苏6 小时前
Gemini in Chrome深度解析:反垄断胜诉后,Chrome开启AI智能浏览时代!
前端·人工智能·chrome·gemini·智能时代·ai browser
lingliang7 小时前
机器学习中三个是基础的指标:准确率 (Accuracy)、精确率 (Precision) 和 召回率 (Recall)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千天夜7 小时前
多元函数可微性的完整证明方法与理解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星期天要睡觉7 小时前
计算机视觉(opencv)实战三十二——CascadeClassifier 人脸微笑检测(摄像头)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星期天要睡觉7 小时前
计算机视觉(opencv)实战二十九——图像风格迁移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蒋星熠7 小时前
支持向量机深度解析:从数学原理到工程实践的完整指南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
Vahala0623-孔勇7 小时前
将深度学习与Spring Boot集成:使用DL4J构建企业级AI应用的完整指南
人工智能·spring boot·深度学习
jerryinwuhan7 小时前
公共安全事件分析-3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nlp·知识图谱
love530love7 小时前
2025 PyCharm IDE 社区版与专业版合并后,新手该如何安装?(附 Toolbox 图形化安装教程)
ide·人工智能·windows·python·架构·pycharm·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