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于抖音【哲玄前端 】的《大前端全栈实践》课程,此课程是从零开始做一个企业级的全栈应用框架。
引言
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多业务场景并行、定制化需求频发是常态,随着业务复杂度提升,传统 "项目独立开发" 模式的弊端愈发明显:重复编写表格、菜单等基础组件,业务变更需跨项目修改代码,维护成本陡增。
这篇文章将结合 Elpis 框架实践,分享领域模型驱动的架构设计思路:通过该架构实现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的解耦,提升开发效率与代码质量。其中,领域模型架构是框架核心,承担着定义业务结构、组织数据关系、驱动前端渲染的关键职责。
本阶段我们基于 Vue3 完成架构落地:通过抽象业务领域的通用模型,结合 "继承 + 扩展" 机制实现多场景统一管理;以 DSL(领域特定语言)定义模型结构,让开发人员通过配置化快速搭建系统 ------ 无需重复编码基础逻辑,可聚焦核心业务与定制化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从 "设计思路" 到 "技术实现" 展开详细拆解。
一. 领域模型架构设计思路
1. 领域模型的核心认知与价值
从通用定义来看,领域模型是对特定业务领域中核心概念、业务规则、数据关系的抽象化表达,它剥离了技术实现细节,仅聚焦 "业务本身是什么、如何运作"------ 比如电商领域的 "商品、订单、库存",课程领域的 "视频、章节、学习记录",都是领域模型的核心要素。
而在 Elpis 框架中,领域模型被进一步具象为 "基于 DSL(领域特定语言)的结构化配置集合":它不仅包含业务实体的属性定义,还整合了页面结构、交互规则、渲染逻辑等前端所需的全部配置。例如电商领域的 "商品列表模型",既定义了 "商品名称、价格、库存" 等业务字段,也包含了 "搜索栏筛选项、表格列配置、操作按钮权限" 等前端渲染规则,成为连接 "业务需求" 与 "技术实现" 的桥梁。
其核心价值可总结为三点:
- 解耦提效:业务规则(如 "商品状态枚举")沉淀在模型中,前端组件仅需 "按配置渲染",业务变更时无需修改组件代码;
- 复用降本:通过 "基础模型 + 项目扩展" 的继承机制,电商、课程等领域可共享通用配置,新场景适配效率提升超 70%;
- 协同一致:标准化 DSL 让产品、后端、前端对业务概念的认知统一,减少跨团队沟通偏差
2. 模型结构设计
Elpis 模型采用 "顶层 DSL → 菜单层 → 模块层 → 配置层" 的四层嵌套结构,通过 menuType
/moduleType
等 "类型标识",驱动不同层级的渲染逻辑与配置扩展,实现页面的 "灵活组装式" 开发:

各层级的核心职责与逻辑如下:
-
顶层 DSL :通过
mode
(如mode:dashboard
)、name
等基础字段,定义模型的 "身份与元信息",是整个配置树的根节点。 -
菜单层 :负责应用的导航结构,通过
menuType
区分两种逻辑:menuType: group
:"分组菜单",可递归包含子菜单(支持多层级导航扩展);menuType: module
:"模块直连菜单",点击后直接触发功能模块的渲染。
-
模块层 :通过
moduleType
决定 "模块的核心能力类型",是页面功能的核心载体,支持四类典型场景:moduleType: sider
:侧边栏模块(可嵌套子菜单,实现侧边导航布局);moduleType: iframe
/custom
:嵌入外部页面(第三方页面)、承载自定义组件;moduleType: schema
:通过 Schema 配置渲染业务组件(如表格、表单,直接复用 Element UI 的 API)。
-
配置层 :为不同
moduleType
提供 "专属精细化配置"(如schemaConfig
可定义表格列、分页规则,完全对齐 Element 的表格配置 API),实现 "同一模块类型,不同场景差异化定制"。
二. 领域模型架构技术实现细节
模型加载器实现
模型加载器是领域模型架构的核心驱动组件,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 "自动化扫描 + 标准化继承",避免手动维护模型依赖、保证多项目配置的一致性 ------ 既负责自动发现并加载所有基础模型与项目扩展文件,又通过内置的合并逻辑实现 "项目对基础模型的继承与个性化扩展",最终输出可直接供服务层调用的结构化配置。
1. 目录约定:基于路径的类型区分
为实现自动识别文件,模型加载器对目录结构做了强语义约定,通过文件路径即可明确其类型(加载入口 / 基础模型 / 项目扩展),具体规范如下:
文件类型 | 规范路径 | 核心说明 |
---|---|---|
模型加载器入口文件 | model/index.js |
加载逻辑的唯一入口,包含文件扫描、类型分类、继承合并的完整逻辑,对外暴露加载函数。 |
基础模型文件 | model/{modelKey}/model.js |
{modelKey} 为领域唯一标识(如business 代表电商领域、course 代表课程领域),文件内定义该领域的通用基准配置(基础菜单、表格列结构等),是所有项目扩展的 "母模板"。 |
扩展项目文件 | model/{modelKey}/project/{projectKey}.js |
{modelKey} 需与基础模型标识一致(确保继承关系),{projectKey} 为项目唯一标识(如pdd 代表拼多多项目);文件仅定义个性化配置(新增菜单、修改表格列),无需重复编写基础逻辑。 |
2. 关键代码与核心思路
加载器的核心目标是:将分散的文件转化为 "基础模型→项目扩展" 的层级结构,最终返回 [{ model: 基础配置, project: { 项目1: 合并后配置, 项目2: 合并后配置 } }, ...]
格式的模型列表。关键逻辑拆解如下:
(1)文件加载与分类:自动识别并归类
核心思路 :用glob
扫描所有配置文件,通过路径中是否包含project
目录区分文件类型,再用正则提取modelKey
/projectKey
,最后挂载到modelList
临时容器中。
- 基础模型文件 :若路径不含
project
目录,通过正则提取modelKey
(如从model/business/model.js
提取business
),将文件内容作为model
属性挂载到modelList
对应的项中; - 扩展项目文件 :若路径包含
project
目录,通过正则提取modelKey
(所属领域)和projectKey
(项目标识),将文件内容存入对应modelKey
项的project
对象中(以projectKey
为键)。
核心作用 :无需手动import
每个配置文件,新增模型 / 项目后加载器自动识别,降低团队集成成本。
(2)继承合并逻辑:项目对模型的 "重载 + 扩展"
通过 projectExtendModel
函数实现配置合并(基于 lodash 的_.mergeWith
实现自定义合并规则),核心规则围绕 "通用保留、个性优先" 设计,兼顾继承与扩展的灵活性:
-
非数组属性:深度覆盖 ------ 项目配置中的字段直接覆盖基础模型的同名字段(如项目修改 "页面标题",以项目配置为准);
-
数组属性 :按
key
智能合并(解决菜单、表格列等有序结构的继承问题):
- 同
key
覆盖:模型菜单{key: "home", name: "首页"}
,项目配置{key: "home", name: "拼多多首页"}
,最终取项目名称; - 新项目新增:项目新增
{key: "order", name: "订单管理"}
,模型无此key
,直接添加到菜单数组; - 旧项目保留:模型菜单
{key: "goods", name: "商品管理"}
,项目未修改,直接保留。
(3)最终整合:输出可直接使用的配置
遍历 modelList
中的每一项,对其 project
对象下的所有项目执行 projectExtendModel(model, project)
合并操作,确保每个项目都具备 "基础模型配置 + 自身个性化配置" 的完整能力。
最终返回的 modelList
可直接供服务层调用 ------ 通过 modelKey
和 projectKey
即可快速定位到某项目的完整配置,无需再处理继承关系。
后端服务层整合
服务层在领域模型架构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它将加载器处理完成的模型数据封装成可复用的业务逻辑,为控制器层提供标准化的数据访问接口。
前端渲染实现
一、核心逻辑:以配置为纲,串联渲染全流程
前端渲染的本质是 模型配置→Schema 解析→组件渲染" 的闭环 :以服务层返回的四层模型配置为唯一输入,通过schema.js
完成模型配置与组件输入的适配转换,再借助组件递归能力处理嵌套结构,结合Pinia管理全局状态,最终实现全界面的动态生成,全程无硬编码业务逻辑。。
二、关键实现要点
1. 配置驱动渲染:界面的 "唯一数据源"
模型配置是渲染的绝对核心,前端组件仅作为 "配置执行者":
- 模块类型驱动组件选择:模型中
moduleType
(如schema
/iframe
/sider
)直接映射对应前端组件,无需手动判断; - 精细化配置透传:模型的
config
字段(如表格列宽、搜索项类型、按钮权限)直接作为组件 Props 传入,组件按配置渲染样式与交互; - 业务规则内嵌:字段格式化、枚举映射等规则定义在模型中,组件无需关心 "数据怎么显示",仅按配置执行。
2. 组件递归渲染:破解嵌套结构难题
针对模型中 "菜单层分组嵌套、模块层容器嵌子模块" 的层级关系,通过组件递归逻辑自动解析:
- 菜单递归:遇到
menuType: group
的分组菜单,组件自动递归渲染子菜单,支持无限层级扩展; - 模块递归:
container
类型模块的modules
数组,由组件递归遍历并挂载子模块,适配复杂页面布局。
3. hook/schema.js
方法
- 动态配置提取:根据当前路由参数(
key/sider_key
)从菜单store中定位对应模块配置 - Schema结构转换:将统一的模型schema转换为表格和搜索组件所需的特定格式
- 响应式管理:通过 Pinia+Vue 响应式系统管理配置数据,监听路由 / 菜单变化自动重新构建配置。
总结
针对企业级应用多场景适配、快速迭代的核心痛点,Elpis 框架以领域模型驱动为核心设计思路,构建了 "配置与实现解耦、通用与定制兼顾" 的架构体系。
架构层面,通过 DSL 定义 "顶层 DSL→菜单层→模块层→配置层" 的四层模型结构,结合 "基础模型 + 项目扩展" 的继承机制,实现业务规则的统一管理与个性化定制。
技术落地中,模型加载器自动扫描配置并完成继承合并,服务层联动模型与业务数据输出统一格式,前端基于 Vue3 生态实现 "配置驱动渲染"------ 通过组件递归适配嵌套结构、schema.js
解析配置规则,最终达成 "配置即页面"。
这套架构将开发重心从重复编码转移至核心业务逻辑,显著提升了迭代效率与系统可维护性,为多领域企业级应用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