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基础:基本放大电路及其优化

目录

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

(1)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2)微变交流信号的接入

二、实用性放大电路

(1)实用性放大电路的必要条件

(2)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3)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学习了三极管、mos管等放大元件的原理。但是对于具体操作中如何利用他们搭建一个完整的电路仍未涉及,本篇文章就从基本(单极)放大电路讲起,谈谈常见的共射放大电路模型。

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

(1)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首先将三极管配置合适的静态直流工作点,使其工作在放大区:

补充说明一下:我们对于这个直流静态工作点称为静态工作点Q,以后你在描述他的静态工作属性的时候,直接在描述号后面跟上Q即可。例如:管电压Uce的静态工作电压就是UCEQ。

(2)微变交流信号的接入

然后我们接入微变交流信号,即接入需要放大的信号:

注意:这里的输出负载一般都会接一个电容再接负载,通过电容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过滤直流,从而只关注交流信号。

二、实用性放大电路

(1)实用性放大电路的必要条件

虽然我们上面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已经具备了放大的功能。但是他有一些缺点是无可避免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前人总结的实用放大电路的必要条件: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原本的电路有什么缺点:

(1)不满足信号源与放大电路、以及其负载共地。

(2)使用了两个直流电源。

(3)负载上存在直流分量,可能会对某些负载元件产生损伤。

由此我们对上述电路进行修改调整,演变出了两种实用性电路: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2)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静态情况下,UbeQ=URb1。因为Rb1这部分开路,可以认为他接地,所以Rb1的电压就是发射结静态工作电压。而接地的话就可以把他理解成和发射结短接了,所以在VCC、Rb2、Rb1中由Rb1分压得到了基极电压,即发射结电压。

动态情况下,发射结电压降Ube=UbeQ+u1=URb1+u1。这是因为此时U1不再为0,而是一个微变交流电压源。不过尽管具体的数值不再是由Rb1单独分压得到的了,但是微变交流电压特别微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仍然认为基极电压还是Rb1分得VCC的电压降。

但是这个电路仍然有一些问题:

(1)在接入信号源电压后,因为要经过Rb1,所以对这个小信号产生了损耗。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如果刚好在损耗后又有别的原因对他产生了干扰,那么输出的信号将差异很大。

(2)输出电压直接接负载,有直流损耗。对于一般元件而言似乎有一点直流损耗也没什么影响,但是他却直接导致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不是纯粹的反向β放大关系,同时直流部分还有可能由于过大导致负载元件烧毁。

于是我们对其优化,加上电容,就诞生了下面的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3)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然而由于电容的存在,要求我们的输入信号必须是高速变化的交流电,如果是变化很慢、或者就是一个直流电,则根本无法通过电容(因为频率为0,容抗无穷大,即相位无穷延迟),也就不用考虑后面的三极管放大作用了。所以这种电路的一个缺点就是无法对直流电放大。

而且在集成电路中,如果使用这种含容电路,由于电容的面积较大,其实也用的不多,更多使用到的是上面的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最重要的是它根本没有容抗,也就没有相位偏移,对于芯片这种体积小,及时性高的应用更为关键。

相关推荐
充哥单片机设计3 小时前
【STM32项目开源】基于STM32的智慧农业大棚系统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路弥行至3 小时前
C语言入门教程 | 第一讲:C语言零基础入门教程:第一个程序到变量运算详解
c语言·开发语言·经验分享·笔记·单片机·其他·课程设计
JiaWen技术圈5 小时前
机器人小脑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
单片机·嵌入式硬件·机器人·硬件架构
要做朋鱼燕5 小时前
解析UART空闲中断与DMA接收机制
开发语言·笔记·单片机·嵌入式硬件·rtos·嵌入式软件
沪漂的码农6 小时前
MCU时钟源深度解析:内部晶振与外部晶振的技术博弈
c语言·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Mr成文6 小时前
【usb】windows usb驱动框架简介
windows·stm32·单片机
10001hours6 小时前
(基于江协科技)51单片机入门:2.独立按键
科技·嵌入式硬件·51单片机
Wave8457 小时前
STM32---了解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STC_USB_CAN_80518 小时前
STC32G144K246-视频级动画效果演示
单片机·51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