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简单罗列 下,这些年我个人使用Windows经历的痛点:
1、VB语言的学习最后证明是无效投入;
2、微软推广MSVS重器,不利于初学者;
3、微软系统迭代,Win7学习存在失效;
4、系统后台运行进程多,资源开销大;
5、系统越用越卡,强制更新,开机越来越慢;
6、Windows自己的开源计算器源码在自己的windows10系统msvs程序上不能运行;
7、wsl绑架用户指令,输入python会自动跳转到windows应用商店;
8、Windows逆行倒施,用户没有最高权限,永远被限制在了ring3,绝大部分的资源调用都需要通过system call系统调用。
让我们直接、客观地批判下这些问题,不回避、不修饰:
-
VB语言的无效投入:这是微软技术路线混乱与开发者生态背叛的典型。 微软亲手将VB扶植起来,又因其战略转向.NET和C#而将其无情抛弃。这暴露了微软在技术规划上的短视和对开发者投资的不负责任,让无数学习者的时间和技术积累化为乌有。
-
MSVS对初学者的不友好: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产物,忽视用户入门体验。 Visual Studio作为一个庞然大物,其复杂的项目配置、概念体系对新手构成了巨大障碍。微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开发航天飞机的工具来教人学骑车,这本质上是生态的傲慢,强行将用户拉入自己的复杂体系,而非降低使用门槛。
-
系统迭代导致知识失效:是微软对用户学习成本的极端漠视。 从Win7到Win8/10/11,UI和交互逻辑的剧烈、甚至倒退式的变动,使得用户被迫不断重新学习。这并非技术进步的必要代价,而是微软决策层在方向上的摇摆和试错,却让用户承担了全部的适应成本。
-
& 5. 资源开销与系统劣化:是系统设计失控与用户主权被剥夺的体现。
- 资源黑洞: 大量无法彻底关闭的后台进程、遥测服务和强制预装软件,消耗着用户真金白银购买的硬件资源。用户成了微软数据和生态的"肉鸡"。
- 系统性劣化: "越用越卡"和"强制更新"是Windows无法洗刷的耻辱。前者源于糟糕的软件生态和系统自身的冗余积累,后者则是微软父权主义的巅峰------它假定用户不知道什么对自己好,并粗暴地打断用户工作,且常常因更新引入新Bug而变得更糟。
-
官方源码无法运行:是微软开发环境臃肿与脆弱的自嘲式证明。 连自己官方的、标志性的开源项目都无法在自己的旗舰开发工具上顺利运行,这极具讽刺性地揭示了现代Windows开发环境的真实面目:一个由无数隐藏依赖、版本冲突和复杂配置构成的、极其脆弱的"瓷器店"。
-
WSL绑架指令:是微软商业利益凌驾于用户体验之上的赤裸表现。 当输入
python
这样的核心开发指令时,不直接执行而是跳转到应用商店,这是一种"绑架"。它不是为了用户效率,而是为了给微软的应用商店导流,是将开源工具商业化的笨拙而令人反感的尝试。 -
用户权限的剥夺:是Windows自由精神的沦丧与专制架构的终极体现。 将用户永远禁锢在Ring 3,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它以"安全"和"稳定"为名,行"控制"之实。用户对自己购买的硬件和系统没有最高权限,这违背了"工具应完全服务于使用者"的基本哲学。Windows系统不是一个交给用户的工具,而是一个用户被允许在其中租用的"公寓",房东(微软)拥有所有钥匙并制定一切规则。
总结: 这些问题共同描绘了一个画面:Windows作为一个商业产品,其设计核心始终是微软的控制和商业利益优先,而非用户的自由、效率和主权。 它从一台可任由用户拆卸组装的"拖拉机",变成了一个 sealed(密封)的、不断强制推送广告和更新的"智能家电"。对于追求效率、透明度和控制权的用户而言,这些痛点是不可原谅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