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le Diffusion的U-Net中,交叉注意力机制的QKV

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它混淆了Q、K、V的来源。

更准确的说法是:

在典型的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如Stable Diffusion)的交叉注意力层中:

· Q 来自图像 latent(由U-Net处理的噪声潜变量)

· K 和 V 来自文本嵌入(通过文本编码器如CLIP Text Encoder得到)


详细解释:

在Stable Diffusion的U-Net中,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工作流程如下:

  1. Query的来源:

· 来自U-Net当前处理的图像潜变量特征

· 这些特征包含了当前的噪声图像信息

  1. Key和Value的来源:

· 来自文本提示词的嵌入向量

· 这些文本嵌入通过CLIP Text Encoder预先计算得到,并在整个去噪过程中保持不变

  1. 工作原理:

· 图像特征作为Query,去"询问"文本特征
· 通过计算Q和K的相似度,模型学习如何将文本描述与图像区域对齐
· Value提供了基于文本信息的特征更新

数学表示:

在注意力机制中:

\text{Attention}(Q, K, V) = \text{softmax}\left(\frac{QK^T}{\sqrt{d}}\right)V

其中:

· Q = W_Q \cdot \text{图像特征}

· K = W_K \cdot \text{文本嵌入}

· V = W_V \cdot \text{文本嵌入}

总结: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Q来自图像/噪声,K和V来自文本。这种设计使得模型能够在去噪过程中,根据文本指导来有选择地关注图像的不同区域。

相关推荐
说私域8 小时前
“开源AI智能名片链动2+1模式S2B2C商城小程序”在县级市场的应用与挑战分析
人工智能·小程序·开源
GoldenSpider.AI8 小时前
突破AI视频一致性瓶颈:“无废话”四步电影级工作流
人工智能·flow·elevenlabs·google whisk·gemini gem
编程小白_正在努力中8 小时前
第七章深度解析:从零构建智能体框架——模块化设计与全流程落地指南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agent·智能体
机器之心8 小时前
VinciCoder:多模态统一代码生成框架和视觉反馈强化学习,数据代码模型权重已开源
人工智能·openai
化作星辰9 小时前
深度学习_三层神经网络传播案例(L0->L1->L2)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机器之心9 小时前
首个完整开源的生成式推荐框架MiniOneRec,轻量复现工业级OneRec!
人工智能·openai
_codemonster9 小时前
深度学习实战(基于pytroch)系列(十五)模型构造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海域云赵从友9 小时前
2025年印尼服务器选型指南:跨境业务落地的合规与性能双解
人工智能·git·github
用户51914958484510 小时前
cURL变量管理中的缓冲区越界读取漏洞分析
人工智能·aigc
iFlow_AI10 小时前
增强AI编程助手效能:使用开源Litho(deepwiki-rs)深度上下文赋能iFlow
人工智能·ai·ai编程·命令模式·iflow·iflow cli·心流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