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探讨了RDSS与RNSS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参见《RDSS与RNSS定位技术深度解析(一)------技术原理》)。本篇将通过表格形式,重点展示这两种技术在系统架构、性能指标方面的对比分析。
二、系统架构
从"组件构成"看能力边界
RDSS 与 RNSS 的系统架构差异,直接决定了二者的 "覆盖范围、用户容量、功能扩展性",以下从 "核心组件、链路设计、算力分布" 三个层面展开对比:
(一)RDSS 系统架构
"卫星 + 地面中心" 双核心
RDSS 是 "集中式" 系统,地面控制中心是绝对核心,缺少中心则系统完全失效,典型架构包含4 大核心组件 ,且各组件需高度协同:

架构局限
RDSS 的 "集中式" 设计导致两大瓶颈 :
①用户容量有限(地面中心和卫星信道无法支撑百万级并发);
②覆盖范围受限(GEO 卫星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全球覆盖,除非部署数十颗 GEO 卫星,成本极高)。
(二)RNSS 系统架构
"卫星星座 + 用户终端" 分布式
RNSS 是 "分布式" 系统,卫星星座仅负责 "广播信息",用户终端自主完成定位,地面设施仅起 "辅助修正" 作用,典型架构包含4 大核心组件 ,且各组件相对独立:

架构优势
RNSS 的 "分布式" 设计带来两大核心优势:
①用户容量无限(用户仅接收信号,无并发限制,可支撑全球数十亿终端同时定位);
②覆盖范围灵活(通过 MEO 卫星星座可实现全球覆盖,且成本低于 GEO 卫星,如 GPS 24 颗 MEO 卫星即可覆盖全球)
三、性能指标
从"关键参数"看适用场景
RDSS 与 RNSS 的性能差异,直接决定了二者的应用边界,以下从定位精度、响应速度、通信能力、用户容量、环境适应性五大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对比与分析:

这两期把 RDSS 与 RNSS 的 "底层逻辑" 讲透了,下一篇直接聚焦主流定位系统 ,拆解 RDSS 和 RNSS 在其中的具体应用,带你近距离看懂技术落地的关键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