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AI的"感知缺失"困境
作为一个每天都要和AI打交道的技术人,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当我使用CherryStudio这类AI客户端进行日常研究和搜索时,AI就像一个被关在"信息黑屋"里的助手,对真实世界一无所知。
"现在几点了?"------AI给我的答案可能是训练数据中的某个时间点 "我的电脑有点卡,怎么办?"------AI无法知道我的内存使用率已经99% "外面天气怎么样,适合出门吗?"------AI只能给出模糊的建议
这种环境感知缺失不仅影响了AI的实用性,更让它在处理时效性、本地化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项目诞生:Agent Sense的设计思路
面对这个痛点,我决定为AI打造一个"感知器官"。经过一番思考,我设计了一个名为**Agent Sense(智能感知)**的MCP Server,核心思路很简单:
让AI能够感知用户的真实环境,包括时间、位置、系统状态和硬件配置
我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利用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来扩展AI的能力边界。MCP是一个开放协议,就像AI世界的"USB-C标准",允许我们为AI Agent添加各种外部工具和能力。
根据MCP官方文档的描述,这个协议"标准化了应用程序如何为大语言模型提供上下文、数据源和工具",正是我需要的解决方案。
功能设计:五大感知能力
基于日常使用场景,我为Agent Sense规划了五大核心功能:
- 时间感知 (
get_time
) - 获取精确的当前时间,支持多种格式 - 位置定位 (
get_location
) - 基于IP的地理位置信息 - 系统信息 (
get_system_info
) - 操作系统详细版本和架构 - 硬件状态 (
get_hardware_info
) - CPU、内存、磁盘使用情况 - 天气信息 (
get_weather
) - 实时天气和预报
AI辅助开发全流程
这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充分展示了现代AI辅助编程的威力。我的开发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模式选择
我确定了项目的功能点,并判断需求不是很复杂,于是在vibe和spec模式中选择了vibe模式。这个选择让我能够更灵活地进行迭代开发。
第二步:提示词设计
我遵循提示词规范,写下了这样一段清晰的提示词:
scss
我想做一个为agent提供感知能力的mcp server,名为"智能感知(agent-sense)",它需要提供以下工具:1.获取时间;2.位置定位;3.系统信息(操作系统版本,架构);4.硬件信息(CPU型号,内存大小、硬盘大小、IP地址),请你帮我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必要查询文档或者信息时,可使用对应的mcp server。技术栈方面,我希望使用nodejs + typescript
第三步:AI生成与人工审核
借助AWS Kiro编辑器 + Claude 4.5的组合,AI很快就生成了完整的项目结构和核心代码。我对AI生成的代码进行仔细审核,发现它在跨平台兼容性、错误处理等方面已经考虑得很周全。
第四步:迭代优化
根据实际的生成效果,我让AI对代码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
- 优化了跨平台硬件信息的过滤逻辑
- 完善了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
- 改进了工具描述,让AI更好地理解何时调用这些工具
第五步:测试验证
我使用MCP Inspector进行功能测试,这个工具让我可以在浏览器中实时测试每个工具的调用效果。当发现某些工具返回的数据格式不够理想时,我会立即让AI进行修改。
第六步:实际场景测试
最后,我将配置好的MCP server导入CherryStudio中进行真实场景测试,确保在AI对话中能够正常工作。
实际应用效果
Agent Sense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
性能诊断场景
用户 : "我的电脑运行很慢,怎么回事?" AI : 调用硬件信息获取功能 → 发现内存使用率99.72% AI回复: "你的内存使用率已达99.72%(23.93GB/24GB),建议关闭一些应用程序释放内存。"

时间敏感任务
用户 : "帮我分析一下这个日志文件的错误" AI : 调用时间感知功能 → 获取当前时间和时区 AI回复: "根据日志时间戳(UTC)和你的本地时区(Asia/Shanghai),这个错误发生在2小时前..."

本地化建议
用户 : "推荐一些学习资源" AI : 调用位置定位功能 → 发现用户在中国 AI回复: "根据你的位置,推荐一下中文学习资源和国内可访问的平台..."

环境特定解决方案
用户 : "如何安装Docker?" AI : 调用系统信息获取功能 → macOS M3芯片 AI回复: "你使用的是Apple Silicon (M3),请使用以下命令安装Docker Desktop for Mac (Apple Silicon)..."

开发心得
整个开发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现代AI辅助编程的威力:
- 需求清晰是关键 - 一段结构清晰、包含所有必要信息的提示词是成功的基础
- 选择合适的模式 - vibe模式适合灵活迭代,spec模式适合严格规范的项目
- 人机协作效率 - AI负责代码生成,人类负责方向把控和质量审核
- 工具链的重要性 - MCP Inspector等调试工具让开发过程更加顺畅
- 真实场景验证 - 在实际AI客户端中测试才能确保最终效果
总结
Agent Sense这个项目完美诠释了"小而美"的设计理念。它解决了AI在环境感知方面的核心痛点,让AI助手真正变得"接地气"。
通过MCP协议,我们成功地为AI装上了"感官",让它能够:
- 感知时间 - 提供准确的时间相关服务
- 感知位置 - 给出本地化的建议
- 感知系统 - 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 感知环境 - 基于真实环境给出建议
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AI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人机协作的新模式。从需求描述到代码实现,从测试验证到实际部署,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AI辅助编程的威力。
未来,我相信会有更多这样的MCP Server出现,让AI真正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
项目地址 : agent-sense
相关链接
如果这个项目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Star!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AI环境感知的想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