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入门红外传感器技术

更新说明:

20251016:首发

一、什么是红外线

在了解红外传感器之前,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红外线,或者叫红外光。我们知道,光线也是一种辐射电磁波,以人类的经验而言,通常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光波域是从400nm(紫光)到700nm(红光)可以被人类眼睛感觉得到的范围。

如图所示我们把红光之外、波长760nm到1mm之间辐射叫做红外光,红外光是肉眼看不到的,但通过一些特殊光学设备,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红外线是一种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光,所以,它具有光的一切光线的所有特性。但同时,红外线还有一种还具有非常显著的热效应。所有高于绝对零度即-273℃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因此,简单地说,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红外线为介质来进行数据处理的一种传感器。


二、技术原理:主动式与被动式两大核心

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的发射与探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被动式红外传感器(PIR)


不主动发射红外线,仅通过敏感元件(如热释电材料)探测环境中物体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差异。当有移动物体(如人体)进入探测范围时,辐射差异触发信号,常用于安防报警、人体感应灯。被动红外传感器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来进行工作的。传感器器收集外界的红外辐射进而聚集到红外传感器上。红外传感器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了红外辐射温度发出变化时就会向外释放电荷,检测处理后产生报警。这种传感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辐射敏感元件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为了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被动红外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电元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一旦入侵人进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而聚焦,从而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2.

主动式红外传感器


由发射器主动发射红外光束,接收器接收反射或透射的光束。通过检测光束的强度、相位变化判断物体的存在、距离或温度,常用于红外遥控器、测距仪、工业测温仪。主动红外传感器的发射机发出一束经调制的红外光束,被红外接收机接收,从而形成一条红外光束组成的警戒线。当遇到树叶、雨、小动物、雪、沙尘、雾遮挡则不应报警,人或相当体积的物品遮挡将发生报警。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主要采用一发一收,属于线形防范,现在已经从最初的但光束发展到多光束,而且还可以双发双受,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率,从而增强该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由于红外线属于环境因素不相干性良好(对于环境中的声响、雷电、振动、各类人工光源及电磁干扰源,具有良好的不相干性)的探测介质;同时也是目标因素相干性好的产品(只有阻断红外射束的目标,才会触发报警),所以主动式红外传感器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3.

光子式红外传感器

光子式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红外辐射的光子效应而进行工作的传感器。所谓光子效应,是指当有红外线入射到某些半导体材料上时,红外辐射中的光子流与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改变了电子的能量状态,从而引起各种电学现象。通过测量半导体材料中电子性质的变化,就可以知道相应红外辐射的强弱。光子探测器类型主要有内光电探测器、外光电探测器、自由载流子式探测器、QWIP量子阱式探测器等。光子探测器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响应频率,但缺点是探测波段较窄,一般工作于低温(为保持高灵敏度,常采用液氮或温差电制冷等方式,将光子探测器冷却至较低的工作温度)。
4.

热释电式红外传感器

热释电式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引起元件本身的温度变化来实现某些参数的检测的,其探测率、响应速度都不如光子型传感器。但由于其可在室温下使用,灵敏度与波长无关,所以应用领域很广。利用铁电体热释电效应的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灵敏度很高,获得了广泛应用。热释电效应某些绝缘物质受热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在晶体两端将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这种由于热变化而产生的电极化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热释电效应在近十年被用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中。能产生热释电效应的晶体称为热释电体,又称为热电元件。热电元件常用的材料有单晶、压电陶瓷及高分子薄膜等。由于探测器元件单独使用时,存在着探测距离较短、获得的信号后续电路不易处理的不足,所以目前多选用红外组合件来探测。红外组合件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透镜、测量转换电路和密封管壳构成]。透镜可以扩大探测范围,提高测量的灵敏度;测量转换电路可以完成滤波、放大等信号处理过程;密封管壳能防止因外界噪声引起的错误动作。这种组合件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多样,所以应用广泛。
5.

从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红外传感器有如下几个优点:

1、环境适应性优于可见光,尤其是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

2、隐蔽性好,一般都是被动接收目标的信号,比雷达和激光探测安全且保密性强,不易被干扰;

3、由于目标和背景之间的温差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

4、与雷达系统相比,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能把这篇内容看到这里,说明你和我一样在认真探索这个领域。
如果这些干货对你有实际帮助,希望你能点赞让更多人看到,收藏下来当作自己的知识库。


三、主流技术应用:多领域渗透

红外传感器因能在无光、高温等复杂环境下工作,应用场景广泛,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

  • 消费电子:红外遥控器(控制电视、空调)、手机红外功能(遥控家电、红外测温)、笔记本电脑人脸识别(配合红外摄像头防照片破解)。
  • 工业控制:设备温度监测(如电机、电路板过热预警)、生产线物料计数(通过红外光束遮挡判断)、火焰检测(识别火灾初期红外辐射)。
  • 安防监控:人体感应报警器(检测非法入侵)、红外夜视摄像头(夜间捕捉物体红外信号成像)、电梯光幕(防止关门夹人)。
  • 医疗健康:额温枪(非接触式测量人体红外辐射计算体温)、血氧仪(红外光穿透手指检测血氧饱和度)、睡眠监测仪(感应人体翻身动作)。

四、最新技术及应用领域:向 "微型化、智能化、多融合" 发展

近年来红外传感器技术不断突破,核心方向与应用如下:

  1. MEMS 微型化技术 :通过微机电系统将传感器体积缩小至毫米级,功耗降低 90% 以上。
    • 应用领域: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红外心率监测)、无人机避障(微型红外测距模块)、汽车座舱监测(检测乘客是否系安全带、是否疲劳)。
  2. 多光谱红外融合技术 :结合不同波长的红外光谱(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提升目标识别精度,减少环境干扰(如烟雾、雾霾)。
    • 应用领域:自动驾驶(识别行人、障碍物,不受恶劣天气影响)、环境监测(检测大气污染物浓度、森林火灾隐患)。
  3. AI 智能算法集成 :将红外传感数据与 AI 算法结合,实现 "感知 + 分析" 一体化,无需外部处理器即可完成复杂判断。
    • 应用领域:智能家居(自动识别用户行为调整灯光、温度)、工业质检(通过红外热成像 AI 识别产品表面缺陷)。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如果这篇文章帮你解决了某个小疑问,或者让你有了新启发,别忘了点赞 + 收藏,方便之后反复查看。

当然特别希望您能订阅专栏 ,方便更新后能及时查阅。

也特别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想法 ------ 你对这个话题还有哪些补充?或者下一期想看什么内容?想听听你的实践经验,比如你是怎么应用这个方法的?

咱们评论区见!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硬件王哪跑」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相关推荐
阿尔泰科技官方1 天前
守护能源动脉:高精度远距离管道状态监测!
能源·管道·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工业测试·石油天然气·阿尔泰科技
第四维度45 天前
【全志V821_FoxPi】9-2 Linux IIC驱动MPU6050
linux·传感器·tina·mpu6050·v821
大河qu16 天前
HCIP-IoT 真题详解(章节D),嵌入式基础与南向开发 /Part1
物联网·传感器·liteos·华为云物联网认证·hcip-iot·nb-iot芯片
大河qu21 天前
HCIP-IoT 真题详解(章节D),嵌入式基础与南向开发 /Part3
传感器·liteos·华为云物联网认证·hcip-iot·boudica·hi2115
Godspeed Zhao2 个月前
自动驾驶中的传感器技术7——概述(7)-IMU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驾驶·传感器·imu·惯性导航
Vizio<3 个月前
《3D printed deformable sensors》论文解读
人工智能·机器人·传感器·eit
深圳市尚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 个月前
替代进口SCA7606【智芯微】国产高精度电流传感器 工业新能源电网专用
新能源·传感器·工业控制·智能电网·智芯微·电流传感器·代替进口
kyle~3 个月前
计算机视觉---RealSense深度相机技术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嵌入式·ros·传感器
极客小张4 个月前
基于FreeRTOS的STM32工业级实时监控系统开发设计思路(多传感器融合+PyQt5远程控制)
stm32·嵌入式硬件·qt·机器学习·毕业设计·工业物联网·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