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FPGA绑定管脚时差分管脚只绑_p是不行的,tx与rx只绑一个也不行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问题,对于高速信号(如DDR、LVDS、MIPI、PCIe、SERDES等)的约束,做法与普通I/O完全不同。

**简短回答:不,绝对不能只约束_P管脚。TX和RX也必须分开约束。**

下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以及应该如何正确约束。


问题一:高速差分信号(如LVDS)只约束_P管脚就行吗?

**绝对不行!** 这样做会导致严重的时序和物理实现问题。

**原因如下:**

  1. **工具无法识别差分对**:FPGA综合与布局布线工具需要明确知道哪两个单端引脚组成一个差分对。如果你只约束了_P,工具会认为_N是一个未连接的、独立的单端信号。它可能会将_P和_N布局到相隔很远、完全不匹配的引脚上,这彻底破坏了差分信号的特性。

  2. **I/O 标准无法正确应用**:差分I/O标准(如 `LVDS_25`, `LVDS_33`)是施加在差分对上的,而不是单个引脚。只约束_P,工具可能无法正确配置IOB内部的差分收发器。

  3. **长度匹配和布线失败**:FPGA内部的布线资源会尽力保证_P和_N的走线长度匹配。如果工具不知道它们是一对,就无法进行这种优化,导致信号完整性变差。

**正确做法:必须同时约束_P和_N,并使用工具能识别的语法将它们定义为"差分对"。**

**XDC (Vivado) 示例:**

```tcl

1. 为每个引脚分配位置和I/O标准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2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3 [get_ports {tx_data_n}]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n}]

2. (关键步骤)将这两个端口定义为差分对

create_generated_clock -name clk_200m -source [get_ports sys_clk_p] -divide_by 1 [get_ports tx_clk_p]

对于差分输入时钟,通常需要创建一个时钟约束在P端

create_clock -name sys_clk -period 5.000 -waveform {0 2.5} [get_ports sys_clk_p]

更简洁的写法(Vivado推荐):

set_property DIFF_TERM TRUE [get_ports {rx_data_p}] ; # 启用差分终端

```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的差分端口在代码中是以`tx_data_p`和`tx_data_n`这样的顶层端口出现的,上述约束是必要的。但更现代的做法是在代码中直接使用差分原语,然后在约束中只需约束"差分对"这个逻辑端口。**

**例如,在代码中:**

```verilog

// 直接使用差分输出缓冲区

OBUFDS #(

.IOSTANDARD("LVDS_25")

) OBUFDS_inst (

.O(tx_data_p), // 差分正输出

.OB(tx_data_n), // 差分负输出

.I(tx_data_int) // 来自内部逻辑的信号

);

```

**在XDC中,可以只约束逻辑端口(但通常仍需定义位置):**

```tcl

约束整个差分对的位置和属性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2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p]

```


问题二:RX与TX只约束一组就行吗?

**不行!RX和TX必须分开、独立约束。**

**原因如下:**

  1. **物理位置完全不同**:在板卡上,发送端(TX)通常连接到一个器件(如SerDes芯片、另一个FPGA),而接收端(RX)连接到另一个器件。它们的FPGA物理引脚位置是**完全不同**的。你必须根据原理图,分别指定它们各自对应的FPGA引脚。

  2. **I/O方向不同**:在FPGA内部,TX是输出端口,RX是输入端口。工具需要知道端口的方向来正确配置IOB(Input/Output Block)内部的输入/输出缓冲区、寄存器等。错误的约束会导致工具配置错误。

  3. **时序约束不同**:

* **TX** 路径约束输出延迟(`set_output_delay`)。

* **RX** 路径约束输入延迟(`set_input_delay`)。

如果你只约束了一组,那么另一组的时序将无法得到分析和保障,很可能无法稳定工作。

**正确做法:将RX和TX视为完全独立的信号组,分别进行引脚位置和I/O标准约束。**

**XDC (Vivado) 示例:**

```tcl

约束一组LVDS TX差分对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2 [get_ports {mii_tx_clk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3 [get_ports {mii_tx_clk_n}]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mii_tx_clk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D12 [get_ports {mii_tx_d_p[0]}]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D13 [get_ports {mii_tx_d_n[0]}]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mii_tx_d_p[0]}]

约束一组LVDS RX差分对 (引脚完全不同!)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E10 [get_ports {mii_rx_clk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E11 [get_ports {mii_rx_clk_n}]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mii_rx_clk_p}]

set_property DIFF_TERM TRUE [get_ports {mii_rx_clk_p}] ; # RX端通常需要启用内部差分终端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F10 [get_ports {mii_rx_d_p[0]}]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F11 [get_ports {mii_rx_d_n[0]}]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mii_rx_d_p[0]}]

set_property DIFF_TERM TRUE [get_ports {mii_rx_d_p[0]}]

```

总结

  1. **对于差分信号**:

* **必须**同时约束 `_P` 和 `_N` 两个引脚。

* **必须**使用正确的差分I/O标准。

* **推荐**使用 `DIFF_TERM` 属性在接收端启用内部差分终端(如果板卡上没有外部终端)。

  1. **对于RX和TX**:

* **必须**作为独立的信号组进行约束。

* **必须**根据原理图,分别指定它们各自正确的物理引脚位置。

* **必须**注意方向(输入/输出),并据此添加正确的时序约束(`set_input_delay`/`set_output_delay`)。

**黄金法则:你的约束文件(XDC/.QSF)必须精确地反映板卡原理图上的物理连接。** 原理图上连了什么引脚,约束文件里就要写什么引脚,一个都不能少。

复制代码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问题,对于高速信号(如DDR、LVDS、MIPI、PCIe、SERDES等)的约束,做法与普通I/O完全不同。

**简短回答:不,绝对不能只约束_P管脚。TX和RX也必须分开约束。**

下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以及应该如何正确约束。

---

### 问题一:高速差分信号(如LVDS)只约束_P管脚就行吗?

**绝对不行!** 这样做会导致严重的时序和物理实现问题。

**原因如下:**

1.  **工具无法识别差分对**:FPGA综合与布局布线工具需要明确知道哪两个单端引脚组成一个差分对。如果你只约束了_P,工具会认为_N是一个未连接的、独立的单端信号。它可能会将_P和_N布局到相隔很远、完全不匹配的引脚上,这彻底破坏了差分信号的特性。

2.  **I/O 标准无法正确应用**:差分I/O标准(如 `LVDS_25`, `LVDS_33`)是施加在差分对上的,而不是单个引脚。只约束_P,工具可能无法正确配置IOB内部的差分收发器。

3.  **长度匹配和布线失败**:FPGA内部的布线资源会尽力保证_P和_N的走线长度匹配。如果工具不知道它们是一对,就无法进行这种优化,导致信号完整性变差。

**正确做法:必须同时约束_P和_N,并使用工具能识别的语法将它们定义为"差分对"。**

**XDC (Vivado) 示例:**
```tcl
# 1. 为每个引脚分配位置和I/O标准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2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3 [get_ports {tx_data_n}]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n}]

# 2. (关键步骤)将这两个端口定义为差分对
create_generated_clock -name clk_200m -source [get_ports sys_clk_p] -divide_by 1 [get_ports tx_clk_p]
# 对于差分输入时钟,通常需要创建一个时钟约束在P端
create_clock -name sys_clk -period 5.000 -waveform {0 2.5} [get_ports sys_clk_p]

# 更简洁的写法(Vivado推荐):
set_property DIFF_TERM TRUE [get_ports {rx_data_p}] ; # 启用差分终端
```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的差分端口在代码中是以`tx_data_p`和`tx_data_n`这样的顶层端口出现的,上述约束是必要的。但更现代的做法是在代码中直接使用差分原语,然后在约束中只需约束"差分对"这个逻辑端口。**

**例如,在代码中:**
```verilog
// 直接使用差分输出缓冲区
OBUFDS #(
    .IOSTANDARD("LVDS_25")
) OBUFDS_inst (
    .O(tx_data_p),   // 差分正输出
    .OB(tx_data_n),  // 差分负输出
    .I(tx_data_int)  // 来自内部逻辑的信号
);
```
**在XDC中,可以只约束逻辑端口(但通常仍需定义位置):**
```tcl
# 约束整个差分对的位置和属性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2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p]
```

---

### 问题二:RX与TX只约束一组就行吗?

**不行!RX和TX必须分开、独立约束。**

**原因如下:**

1.  **物理位置完全不同**:在板卡上,发送端(TX)通常连接到一个器件(如SerDes芯片、另一个FPGA),而接收端(RX)连接到另一个器件。它们的FPGA物理引脚位置是**完全不同**的。你必须根据原理图,分别指定它们各自对应的FPGA引脚。

2.  **I/O方向不同**:在FPGA内部,TX是输出端口,RX是输入端口。工具需要知道端口的方向来正确配置IOB(Input/Output Block)内部的输入/输出缓冲区、寄存器等。错误的约束会导致工具配置错误。

3.  **时序约束不同**:
    *   **TX** 路径约束输出延迟(`set_output_delay`)。
    *   **RX** 路径约束输入延迟(`set_input_delay`)。
    如果你只约束了一组,那么另一组的时序将无法得到分析和保障,很可能无法稳定工作。

**正确做法:将RX和TX视为完全独立的信号组,分别进行引脚位置和I/O标准约束。**

**XDC (Vivado) 示例:**
```tcl
# 约束一组LVDS TX差分对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2 [get_ports {mii_tx_clk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3 [get_ports {mii_tx_clk_n}]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mii_tx_clk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D12 [get_ports {mii_tx_d_p[0]}]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D13 [get_ports {mii_tx_d_n[0]}]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mii_tx_d_p[0]}]

# 约束一组LVDS RX差分对 (引脚完全不同!)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E10 [get_ports {mii_rx_clk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E11 [get_ports {mii_rx_clk_n}]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mii_rx_clk_p}]
set_property DIFF_TERM TRUE [get_ports {mii_rx_clk_p}] ; # RX端通常需要启用内部差分终端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F10 [get_ports {mii_rx_d_p[0]}]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F11 [get_ports {mii_rx_d_n[0]}]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mii_rx_d_p[0]}]
set_property DIFF_TERM TRUE [get_ports {mii_rx_d_p[0]}]
```

### 总结

1.  **对于差分信号**:
    *   **必须**同时约束 `_P` 和 `_N` 两个引脚。
    *   **必须**使用正确的差分I/O标准。
    *   **推荐**使用 `DIFF_TERM` 属性在接收端启用内部差分终端(如果板卡上没有外部终端)。

2.  **对于RX和TX**:
    *   **必须**作为独立的信号组进行约束。
    *   **必须**根据原理图,分别指定它们各自正确的物理引脚位置。
    *   **必须**注意方向(输入/输出),并据此添加正确的时序约束(`set_input_delay`/`set_output_delay`)。

**黄金法则:你的约束文件(XDC/.QSF)必须精确地反映板卡原理图上的物理连接。** 原理图上连了什么引脚,约束文件里就要写什么引脚,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和问题!你看到了GUI界面和手动写XDC文件之间的一个**关键差异**。这其实是Vivado/Quartus等工具为了**简化用户操作**而设计的智能功能。

根本原因:GUI在后台帮你自动完成了另一部分工作

当你在GUI界面中操作时,工具并不是"只约束了一个",而是根据你的操作**自动推断并补全了整个差分对**。


详细解释GUI的智能行为:

1. **端口名称的智能识别**

FPGA工具(特别是Vivado)的I/O Planning视图会**实时扫描**你的顶层端口名称。当它检测到符合差分对命名惯例的端口(如 `_p`/`_n`, `_P`/`_N`, `_pos`/`_neg` 等)时,会在内部将它们标记为潜在的差分对。

2. **"绑定一个,自动补全另一个"**

当你在GUI中做以下任一操作时:

  • 在"I/O Ports"表格中为 `tx_data_p` 输入引脚号 `AC12`

  • 在"Package"视图上把 `tx_data_p` 拖拽到引脚 `AC12` 上

工具会立即执行以下逻辑:

```tcl

GUI在后台自动为你执行了这些操作: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2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3 [get_ports {tx_data_n}] # 自动推断!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n}] # 自动应用!

```

3. **引脚位置的自动推断**

工具如何知道 `_n` 应该对应 `AC13`?

  • **物理规则**:在FPGA封装中,差分对的P和N引脚在物理位置上是**相邻配对**的

  • **固定偏移**:对于大多数封装,差分对的N引脚通常就是P引脚+1的位置

  • 例如:P引脚在 `AC12` → N引脚就在 `AC13`

4. **在GUI中的视觉反馈**

如果你在Vivado的I/O Planning中操作:

  • 当你分配 `tx_data_p` 到某个引脚时,你会立即看到 `tx_data_n` **自动变成了相邻的引脚**

  • 两个端口在"I/O Ports"表格中会**高亮显示**或用特殊图标标记,表明它们已被识别为差分对

  • 在"Package"视图上,你会看到**两个引脚同时被占用**


验证方法:看看GUI到底做了什么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验证这个自动行为:

方法1:查看生成的XDC文件

  1. 在GUI中完成引脚分配后

  2. 保存约束(`File → Save Constraints`)

  3. 打开生成的XDC文件

  4. 你会看到**完整的约束**,P和N都已经被正确约束了

方法2:使用Tcl命令

在Vivado的Tcl Console中输入:

```tcl

查看所有端口的约束状态

report_property [get_ports tx_data_p]

report_property [get_ports tx_data_n]

或者查看整个约束

report_io

```

你会看到两个引脚都已经被约束了。


为什么手动写XDC时不能这样?

GUI的"魔法"是有条件的:

  1. **依赖正确的命名**:只有当你使用工具能识别的差分对命名规则时,这个自动推断才有效

  2. **依赖可用的相邻引脚**:推断的N引脚必须是未被占用且有效的I/O引脚

  3. **依赖封装规则**:工具了解该封装的引脚配对关系

手动写XDC时:

  • 工具**不会**在解析XDC时自动为你补全缺失的差分对约束

  • XDC是**声明式**的 - 你明确声明想要什么,工具就照做

  • 这确保了约束的**确定性和可重复性**


特殊情况:当自动推断失败时

即使是在GUI中,自动推断也可能失败:

  • **非标准命名**:如果你的端口叫 `data_plus` 和 `data_minus`

  • **封装限制**:目标P引脚没有配对的N引脚可用

  • **引脚冲突**:推断的N引脚已被其他信号占用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在GUI中**手动为两个引脚都分配位置**,或者使用Tcl命令明确创建差分对:

```tcl

明确创建差分对(当自动识别失败时)

create_generated_clock -name clk_200m -source [get_ports sys_clk_p] -divide_by 1 [get_ports tx_clk_p]

```

总结

  • **GUI的"只绑一个"是假象** - 工具在后台自动帮你完成了整个差分对的约束

  • **这是一种用户体验优化**,让操作更简单直观

  • **手动写XDC时需要完整约束**,因为工具不会在解析阶段做自动推断

  • **核心原则**:无论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确保P和N引脚都被正确约束

这就是工程工具设计的智慧:对新手友好(GUI简化操作),同时对专家保持透明和可控性(XDC文件完全手动控制)。

复制代码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和问题!你看到了GUI界面和手动写XDC文件之间的一个**关键差异**。这其实是Vivado/Quartus等工具为了**简化用户操作**而设计的智能功能。

## 根本原因:GUI在后台帮你自动完成了另一部分工作

当你在GUI界面中操作时,工具并不是"只约束了一个",而是根据你的操作**自动推断并补全了整个差分对**。

---

## 详细解释GUI的智能行为:

### 1. **端口名称的智能识别**
FPGA工具(特别是Vivado)的I/O Planning视图会**实时扫描**你的顶层端口名称。当它检测到符合差分对命名惯例的端口(如 `_p`/`_n`, `_P`/`_N`, `_pos`/`_neg` 等)时,会在内部将它们标记为潜在的差分对。

### 2. **"绑定一个,自动补全另一个"**
当你在GUI中做以下任一操作时:
- 在"I/O Ports"表格中为 `tx_data_p` 输入引脚号 `AC12`
- 在"Package"视图上把 `tx_data_p` 拖拽到引脚 `AC12` 上

工具会立即执行以下逻辑:
```tcl
# GUI在后台自动为你执行了这些操作: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2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C13 [get_ports {tx_data_n}]  # 自动推断!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p}]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tx_data_n}]  # 自动应用!
```

### 3. **引脚位置的自动推断**
工具如何知道 `_n` 应该对应 `AC13`?
- **物理规则**:在FPGA封装中,差分对的P和N引脚在物理位置上是**相邻配对**的
- **固定偏移**:对于大多数封装,差分对的N引脚通常就是P引脚+1的位置
- 例如:P引脚在 `AC12` → N引脚就在 `AC13`

### 4. **在GUI中的视觉反馈**
如果你在Vivado的I/O Planning中操作:
- 当你分配 `tx_data_p` 到某个引脚时,你会立即看到 `tx_data_n` **自动变成了相邻的引脚**
- 两个端口在"I/O Ports"表格中会**高亮显示**或用特殊图标标记,表明它们已被识别为差分对
- 在"Package"视图上,你会看到**两个引脚同时被占用**

---

## 验证方法:看看GUI到底做了什么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验证这个自动行为:

### 方法1:查看生成的XDC文件
1. 在GUI中完成引脚分配后
2. 保存约束(`File → Save Constraints`)
3. 打开生成的XDC文件
4. 你会看到**完整的约束**,P和N都已经被正确约束了

### 方法2:使用Tcl命令
在Vivado的Tcl Console中输入:
```tcl
# 查看所有端口的约束状态
report_property [get_ports tx_data_p]
report_property [get_ports tx_data_n]

# 或者查看整个约束
report_io
```
你会看到两个引脚都已经被约束了。

---

## 为什么手动写XDC时不能这样?

### GUI的"魔法"是有条件的:
1. **依赖正确的命名**:只有当你使用工具能识别的差分对命名规则时,这个自动推断才有效
2. **依赖可用的相邻引脚**:推断的N引脚必须是未被占用且有效的I/O引脚
3. **依赖封装规则**:工具了解该封装的引脚配对关系

### 手动写XDC时:
- 工具**不会**在解析XDC时自动为你补全缺失的差分对约束
- XDC是**声明式**的 - 你明确声明想要什么,工具就照做
- 这确保了约束的**确定性和可重复性**

---

## 特殊情况:当自动推断失败时

即使是在GUI中,自动推断也可能失败:
- **非标准命名**:如果你的端口叫 `data_plus` 和 `data_minus`
- **封装限制**:目标P引脚没有配对的N引脚可用
- **引脚冲突**:推断的N引脚已被其他信号占用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在GUI中**手动为两个引脚都分配位置**,或者使用Tcl命令明确创建差分对:

```tcl
# 明确创建差分对(当自动识别失败时)
create_generated_clock -name clk_200m -source [get_ports sys_clk_p] -divide_by 1 [get_ports tx_clk_p]
```

## 总结

- **GUI的"只绑一个"是假象** - 工具在后台自动帮你完成了整个差分对的约束
- **这是一种用户体验优化**,让操作更简单直观
- **手动写XDC时需要完整约束**,因为工具不会在解析阶段做自动推断
- **核心原则**:无论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确保P和N引脚都被正确约束

这就是工程工具设计的智慧:对新手友好(GUI简化操作),同时对专家保持透明和可控性(XDC文件完全手动控制)。
相关推荐
望获linux6 小时前
【实时Linux实战系列】FPGA 与实时 Linux 的协同设计
大数据·linux·服务器·网络·数据库·fpga开发·操作系统
cycf6 小时前
系统同步输出延迟分析(七)
fpga开发
国科安芯6 小时前
高辐射环境下AS32S601ZIT2型MCU的抗辐照性能与应用潜力分析
网络·人工智能·单片机·嵌入式硬件·fpga开发
爱吃汽的小橘15 小时前
用串口控制DAC
fpga开发
FPGA_ADDA20 小时前
RFSOC27DR+VU13P 6U VPX板卡
fpga开发·信号处理·adda射频采集·rfsoc27dr·vu13p
ARM+FPGA+AI工业主板定制专家20 小时前
【JETSON+FPGA+GMSL】实测分享 | 如何实现激光雷达与摄像头高精度时间同步?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机器学习·fpga开发·机器人·自动驾驶
白码王子小张20 小时前
FPGA实现CIC抽取滤波器
fpga开发·vivado·xilinx·cic滤波器
沉默_是金21 小时前
2024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无线传输信号模拟系统
fpga开发
ARM+FPGA+AI工业主板定制专家21 小时前
Jetson AGX Orin+GMSL+AI视觉开发套件,支持自动驾驶,机器人,工业视觉等应用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fpga开发·机器人·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