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Kubernetes集群中,Pod的调度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策略和机制。本文将深入解析Kubernetes的调度系统,包括节点匹配、标签匹配、硬策略与软策略的区别,以及完整的调度流程。
节点匹配 vs 标签匹配
节点匹配(直接指定)
工作原理:通过kubelet强制在特定节点上创建Pod,完全绕过调度器的分配策略。
特点:
-
不经过调度器决策流程
-
直接绑定到指定节点
-
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Pod位置的场景
标签匹配(调度器参与)
工作原理:将调度参数交给调度器,由调度器根据策略选择最优节点。
特点:
-
调度器参与完整的决策过程
-
考虑集群整体资源状况
-
支持更灵活的调度策略
调度策略深度解析
硬策略(Required)
-
特性:必须满足的条件,没有妥协余地
-
执行时机 :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
关键点:
-
如果硬策略不满足,Pod将无法被调度
-
不满足条件的节点会被立即排除
-
不会进入后续的打分阶段
-
软策略(Preferred)
-
特性:优先满足的条件,具有权重概念
-
执行时机:偏好性规则
-
关键点:
-
数字越大,权重越高,优先级越高
-
调度器会计算综合得分
-
得分越高的节点优先被选中
-
策略组合使用
当硬策略和软策略结合使用时:
-
先满足硬策略:筛选出所有符合硬性要求的节点
-
再应用软策略:在合格节点中根据权重打分
-
选择最优节点:综合得分最高的节点获得Pod调度权
完整的调度流程
步骤分解
1. 监控发现(Monitoring)
调度器持续监控API Server,发现处于Pending状态的Pod。
2. 节点筛选(Filtering)
基于硬策略筛选出所有可行的节点:
-
检查资源需求(CPU、内存)
-
验证节点标签匹配
-
确认节点可调度状态
3. 节点打分(Scoring)
对通过筛选的节点进行综合评分:
-
应用软策略的权重计算
-
考虑资源均衡、亲和性等因素
-
生成每个节点的综合得分
4. 节点选择(Selection)
选择得分最高的节点作为Pod的运行目标。
5. 绑定操作(Binding)
将Pod与选定的节点进行绑定。
6. 容器启动(Running)
目标节点的Kubelet接收指令,拉取镜像并启动容器。
实际案例分析
成功调度事件示例
Events:
Type Reason Age From Message
---- ------ ---- ---- -------
Normal Scheduled 3m29s default-scheduler Successfully assigned default/tagbind-849868b69-2r4fn to node02
Normal Pulled 3m27s kubelet Container image "soscscs/myapp:v1" already present on machine
Normal Created 3m26s kubelet Created container myapp1
Normal Started 3m26s kubelet Started container myapp1
镜像拉取过程
Events:
Type Reason Age From Message
---- ------ ---- ---- -------
Normal Pulling 38s kubelet Pulling image "soscscs/myapp:v1"
Normal Pulled 24s kubelet Successfully pulled image "soscscs/myapp:v1"
特殊场景处理
节点不可调度情况
nodeSelector的影响:
-
Pod表达"想去某个节点"的意愿
-
但如果该节点关闭或不可调度,调度器会让Pod处于Pending状态
-
等待节点恢复或手动干预
静态Pod的特殊性
-
不受标准调度策略影响
-
直接绑定到特定节点
-
节点故障时不会自动转移
-
需要通过节点名直接指定
动态Pod的调度行为
-
遵循完整的调度流程
-
节点不可用时处于Pending状态
-
可以自动转移到其他可用节点
最佳实践建议
策略配置
-
合理使用硬策略:确保基本要求得到满足
-
灵活运用软策略:通过权重优化资源分配
-
避免过度约束:给调度器足够的灵活性
监控与调试
-
关注调度事件:通过Events了解调度过程
-
设置合理的超时:避免Pod长时间Pending
-
定期检查节点状态:确保集群健康运行
总结
Kubernetes的调度系统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决策引擎,它通过多阶段的筛选和评分机制,确保Pod能够被合理地分配到最优节点上。理解节点匹配与标签匹配的区别,掌握硬策略与软策略的配合使用,以及熟悉完整的调度流程,对于构建稳定高效的Kubernetes集群至关重要。
核心要点回顾:
-
节点匹配绕过调度器,标签匹配依赖调度器
-
硬策略是门槛,软策略是优化
-
调度过程包括筛选、打分、选择、绑定四个关键阶段
-
合理的策略配置是集群稳定运行的保障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机制,运维人员可以更好地优化集群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业务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