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InnoDB的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工作原理

InnoDB的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工作原理

  • 聚簇索引:决定了数据行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顺序。一张表有且只有一个聚簇索引。
  • 非聚簇索引(二级索引):是独立于聚簇索引的额外索引结构,它保存的是指向数据行的"指针"。

一、工作原理

1. 聚簇索引
  • 如何工作?

    1. 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直接存储了整个数据行
    2. 当你通过聚簇索引的键(通常是主键)查询时,InnoDB只需在索引的B+树中进行一次查找,到达叶子节点后,就直接拿到了完整的数据行,效率非常高。
    3. 因为数据行是按聚簇索引键的顺序物理存储的,所以范围查询(如 BETWEEN, >, <)和排序(ORDER BY)在主键上进行时,效率也很高,因为读取的是连续的磁盘块。
  •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 users 表,以 id 为主键(即聚簇索引)。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5;

    InnoDB会从B+树的根节点开始,找到 id=5 所在的叶子节点,然后直接从该节点中取出整行数据返回。

  • 聚簇索引的选取规则:

    1. 如果表定义了主键(PRIMARY KEY),则主键就是聚簇索引。
    2. 如果没有主键,则选择第一个唯一的非空索引(UNIQUE NOT NULL)作为聚簇索引。
    3. 如果以上都没有,InnoDB会隐式地创建一个名为 GEN_CLUST_INDEX 的隐藏聚簇索引(通常是自增的ROWID)。
2. 非聚簇索引(二级索引)
  • 如何工作?

    1. 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不包含完整的数据行 ,它只存储了两部分内容:
      a. 该索引自身的列值
      b. 对应数据行的聚簇索引键(主键值)
    2. 当你通过非聚簇索引查询时,InnoDB会先遍历非聚簇索引的B+树,找到目标记录的叶子节点,从而获得该记录的主键值
    3. 然后,InnoDB再拿着这个主键值 ,回到聚簇索引 的B+树中再查找一次,最终在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拿到完整的数据行。这个过程被称为 回表
  • 示例:

    假设在 users 表的 email 列上有一个非聚簇索引。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email = 'alice@example.com';
    1. InnoDB先在 email 索引的B+树中查找 'alice@example.com'
    2. email 索引的叶子节点上,找到了 email = 'alice@example.com' 和对应的主键值,比如 id = 5
    3. 然后,InnoDB再以 id = 5 为条件,回到聚簇索引(主键索引)的B+树中进行查找。
    4. 最终在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上拿到 id=5 的完整用户数据。
  • 覆盖索引优化:

    如果查询的列都包含在非聚簇索引中,InnoDB就不需要回表。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id, email FROM users WHERE email = 'alice@example.com';

    在这个查询中,idemailemail 索引的叶子节点上都能直接拿到,所以引擎在 email 索引树中查找到结果后就直接返回了,避免了二次查找,性能极高。


二、物理存储上的区别

这是理解两者区别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工作流程:

如上图所示,它们的物理存储区别主要体现在B+树的叶子节点所存放的内容上:

特性 聚簇索引 非聚簇索引
叶子节点内容 存储完整的Data Page(数据页),即整行数据。 存储索引键的列值 + 对应的主键值
索引数量 每张表有且仅有一个 每张表可以有多个
数据物理顺序 与索引的逻辑顺序一致 与索引的逻辑顺序不一致。数据的物理顺序只由聚簇索引决定。
依赖关系 独立存在,是数据的存储方式。 依赖于聚簇索引。它通过存储主键值来"指向"数据。
查询效率 主键查询极快,一次B+树查找即可。 普通查询通常需要两次B+树查找(除非覆盖索引)。

总结与最佳实践

  1. 理解"回表":非聚簇索引查询比主键查询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可能需要回表。优化查询的关键之一就是尽量使用覆盖索引,避免回表。
  2. 主键的选择非常重要
    • 主键应尽可能短(因为所有二级索引都包含主键值,过长的主键会导致二级索引占用更大空间)。
    • 最好使用自增整数(AUTO_INCREMENT)。自增主键的插入总是在末尾进行,不会导致频繁的页分裂和碎片产生。而使用UUID等随机值作为主键,会导致频繁的页分裂,影响插入性能并产生碎片。
  3. 索引设计权衡:非聚簇索引能加速查询,但会降低写操作(INSERT/UPDATE/DELETE)的速度,并占用额外的磁盘空间,因为每次数据变更都需要同步更新所有相关的索引。

通过理解这些底层原理,你就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和SQL优化了。

相关推荐
~我爱敲代码~17 小时前
使用XSHELL远程操作数据库
数据库·adb
一般社员17 小时前
Windows导入大型sql文件到mysql
windows·sql·mysql
。puppy19 小时前
MySQL 库表操作全解析:从登录到权限管理的实战指南
mysql
春风霓裳1 天前
sql-窗口函数
大数据·数据库·sql
言之。1 天前
【数据库】TiDB 技术选型与架构分析报告
数据库·架构·tidb
人工智能训练1 天前
如何在 Ubuntu 22.04 中安装 Docker 引擎和 Linux 版 Docker Desktop 桌面软件
linux·运维·服务器·数据库·ubuntu·docker·ai编程
胖头鱼的鱼缸(尹海文)1 天前
数据库管理-第386期 使用OCP部署OceanBase 4.4.1社区版集群(20251107)
数据库·oceanbase
Craaaayon1 天前
如何选择两种缓存更新策略(写缓存+异步写库;写数据库+异步更新缓存)
java·数据库·redis·后端·缓存·mybatis
一 乐1 天前
点餐|智能点餐系统|基于java+ Springboot的动端的点餐系统小程序(源码+数据库+文档)
java·前端·数据库·vue.js·spring boot·小程序·论文
WarriorTan1 天前
理解PostgreSQL中的数据块
数据库·postgr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