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InnoDB的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工作原理

InnoDB的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工作原理

  • 聚簇索引:决定了数据行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顺序。一张表有且只有一个聚簇索引。
  • 非聚簇索引(二级索引):是独立于聚簇索引的额外索引结构,它保存的是指向数据行的"指针"。

一、工作原理

1. 聚簇索引
  • 如何工作?

    1. 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直接存储了整个数据行
    2. 当你通过聚簇索引的键(通常是主键)查询时,InnoDB只需在索引的B+树中进行一次查找,到达叶子节点后,就直接拿到了完整的数据行,效率非常高。
    3. 因为数据行是按聚簇索引键的顺序物理存储的,所以范围查询(如 BETWEEN, >, <)和排序(ORDER BY)在主键上进行时,效率也很高,因为读取的是连续的磁盘块。
  •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 users 表,以 id 为主键(即聚簇索引)。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5;

    InnoDB会从B+树的根节点开始,找到 id=5 所在的叶子节点,然后直接从该节点中取出整行数据返回。

  • 聚簇索引的选取规则:

    1. 如果表定义了主键(PRIMARY KEY),则主键就是聚簇索引。
    2. 如果没有主键,则选择第一个唯一的非空索引(UNIQUE NOT NULL)作为聚簇索引。
    3. 如果以上都没有,InnoDB会隐式地创建一个名为 GEN_CLUST_INDEX 的隐藏聚簇索引(通常是自增的ROWID)。
2. 非聚簇索引(二级索引)
  • 如何工作?

    1. 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不包含完整的数据行 ,它只存储了两部分内容:
      a. 该索引自身的列值
      b. 对应数据行的聚簇索引键(主键值)
    2. 当你通过非聚簇索引查询时,InnoDB会先遍历非聚簇索引的B+树,找到目标记录的叶子节点,从而获得该记录的主键值
    3. 然后,InnoDB再拿着这个主键值 ,回到聚簇索引 的B+树中再查找一次,最终在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拿到完整的数据行。这个过程被称为 回表
  • 示例:

    假设在 users 表的 email 列上有一个非聚簇索引。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email = 'alice@example.com';
    1. InnoDB先在 email 索引的B+树中查找 'alice@example.com'
    2. email 索引的叶子节点上,找到了 email = 'alice@example.com' 和对应的主键值,比如 id = 5
    3. 然后,InnoDB再以 id = 5 为条件,回到聚簇索引(主键索引)的B+树中进行查找。
    4. 最终在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上拿到 id=5 的完整用户数据。
  • 覆盖索引优化:

    如果查询的列都包含在非聚簇索引中,InnoDB就不需要回表。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id, email FROM users WHERE email = 'alice@example.com';

    在这个查询中,idemailemail 索引的叶子节点上都能直接拿到,所以引擎在 email 索引树中查找到结果后就直接返回了,避免了二次查找,性能极高。


二、物理存储上的区别

这是理解两者区别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工作流程:

如上图所示,它们的物理存储区别主要体现在B+树的叶子节点所存放的内容上:

特性 聚簇索引 非聚簇索引
叶子节点内容 存储完整的Data Page(数据页),即整行数据。 存储索引键的列值 + 对应的主键值
索引数量 每张表有且仅有一个 每张表可以有多个
数据物理顺序 与索引的逻辑顺序一致 与索引的逻辑顺序不一致。数据的物理顺序只由聚簇索引决定。
依赖关系 独立存在,是数据的存储方式。 依赖于聚簇索引。它通过存储主键值来"指向"数据。
查询效率 主键查询极快,一次B+树查找即可。 普通查询通常需要两次B+树查找(除非覆盖索引)。

总结与最佳实践

  1. 理解"回表":非聚簇索引查询比主键查询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可能需要回表。优化查询的关键之一就是尽量使用覆盖索引,避免回表。
  2. 主键的选择非常重要
    • 主键应尽可能短(因为所有二级索引都包含主键值,过长的主键会导致二级索引占用更大空间)。
    • 最好使用自增整数(AUTO_INCREMENT)。自增主键的插入总是在末尾进行,不会导致频繁的页分裂和碎片产生。而使用UUID等随机值作为主键,会导致频繁的页分裂,影响插入性能并产生碎片。
  3. 索引设计权衡:非聚簇索引能加速查询,但会降低写操作(INSERT/UPDATE/DELETE)的速度,并占用额外的磁盘空间,因为每次数据变更都需要同步更新所有相关的索引。

通过理解这些底层原理,你就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和SQL优化了。

相关推荐
我变秃了也没变强3 小时前
pgsql配置密码复杂度策略
数据库·postgresql
PawSQL3 小时前
企业级SQL审核工具PawSQL介绍(1) - 六大核心能力
数据库·sql·oracle
幼稚园的山代王3 小时前
NoSQL介绍
数据库·nosql
꒰ঌ 安卓开发໒꒱3 小时前
Mysql 坏表修复
android·mysql·adb
猫林老师3 小时前
HarmonyOS线程模型与性能优化实战
数据库·分布式·harmonyos
沃达德软件3 小时前
视频图像数据库基础服务
数据库·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
派可数据BI可视化3 小时前
商业智能BI 浅谈数据孤岛和数据分析的发展
大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
yong99903 小时前
C#驱动斑马打印机实现包装自动打印
java·数据库·c#
野犬寒鸦4 小时前
从零起步学习MySQL || 第五章:select语句的执行过程是怎么样的?(结合源码深度解析)
java·服务器·数据库·后端·mysql·a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