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AI token 大宗商品化”?

AI产出的token(在此语境下,通常指AI模型处理/生成的基本单位,如单词、代码块、图像块等)会"大宗商品化",这个判断精准地描绘了当前AI发展的一个核心趋势。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这个概念:

1. 核心类比:什么是"大宗商品"?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宗商品"的特征:

  • 标准化: 产品有统一的质量和规格标准,不同生产商的产品可以相互替代。例如,原油、黄金、小麦,不同产地的一级大豆在交易时被视为同质产品。
  • 可交易性: 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便捷地进行买卖。
  • 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其价格不依赖于单个生产商的品牌,而是由全球或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主导。
  • 基础原材料属性: 它们是下游产业的"原料",用于生产更具价值的最终产品。

2. AI Token如何具备这些特征?

现在,我们将这些特征映射到AI产出的token上:

a) 标准化

  • 功能标准化: 当你说"写一封商务邮件"或"将这段代码从Python转换成Java"时,不同的AI模型(如GPT-4、Claude、Gemini)产出的结果在功能上是相似的。它们都试图完成同一个"标准任务"。
  • 接口标准化: 通过API调用,企业可以像购买水电一样,按量采购AI的计算能力和输出。API接口本身就是一种标准化协议,使得不同来源的AI能力可以被无缝替换。

b) 可交易性

  • 按量付费模式: 云服务商(如微软Azure、Google Cloud, 阿里云)已经将AI模型(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的调用包装成一种服务,按照"每百万个输入/输出token"来收费。这本质上就是在创建一个Token交易市场
  • 未来市场想象: 可以预见,未来可能会出现更中立的"AI算力/能力交易所",企业可以像购买云计算资源一样,在市场上采购最便宜或性能最适合的AI Token。

c) 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 竞争导致价格下降: 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OpenAI、Google、 Anthropic、Meta及众多开源模型)进入市场,AI模型的调用价格正在迅速下降。今天GPT-4 Turbo的价格可能比一年前便宜数倍。这完全符合大宗商品市场的规律------技术普及和竞争加剧导致价格趋同和下降。
  • "性能/价格"比成为关键指标: 当不同模型的输出质量(性能)接近时,价格就成为用户选择的首要因素。这正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典型特征:买家对价格高度敏感。

d) 基础原材料属性

  • AI产出的Token本身很少是最终产品。它们被作为"原材料"嵌入到更大的系统和流程中:
    • 客服AI的回复Token是"客户服务"这个最终产品的原料。
    • 代码生成的Token是"软件开发流程"的原料。
    • 文案创作的Token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原料。
    • 图像生成的Pixel是"视觉设计"的原料。

3. 这一趋势带来的深远影响

理解AI Token大宗商品化,能帮助我们预判未来的产业格局:

  1. 模型提供商利润摊薄: 对于开发基础大模型的厂商来说,除非能持续保持巨大的技术代差(如GPT-3刚出现时那样),否则将陷入激烈的价格战。他们的角色会越来越像"发电厂"或"矿产商",利润率被压缩。

  2. 价值向上游(算力)和下游(应用)转移:

    • 上游: 提供算力(GPU)、能源和云基础设施的公司(如NVIDIA、AWS)会成为稳赚不赔的"卖铲人"。无论哪个AI模型胜出,它们都需要这些基础资源。
    • 下游: 最大的价值创造者将是那些能利用好这些"AI大宗商品",构建出独特应用、解决具体行业问题、拥有深厚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和高质量数据的公司。护城河从"拥有大模型"转向"如何用好大模型"。
  3. 应用层创新爆发: 当获取AI能力变得像用电一样便宜和方便时,会极大地降低创新门槛。无数的初创公司和个人开发者都可以基于廉价的AI Token,构建出各种各样的应用,推动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4. "调优"和"数据"成为新的差异化点: 在基础模型同质化后,如何用私有数据对通用模型进行微调,使其在特定领域表现更优,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数据和微调技术本身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非标准化的"商品"。

总结

所谓 "AI产出的Token会大宗商品化" ,指的是AI的基础能力(理解、生成、推理)正在从一项尖端、稀缺的技术,转变为一种标准化、可大规模交易、价格日益低廉的基础资源。

这个过程类似于电力从实验室里的新奇发现,演变为通过电网输送的标准化商品。它标志着AI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和普及,整个行业的竞争焦点和价值分布也将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一点,意味着需要将目光从"追逐最炫的模型"转向"寻找最好的应用场景和最具壁垒的数据生态"。

相关推荐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3 小时前
[人工智能-大模型-29]:大模型应用层技术栈 - 第二层:Prompt 编排层(Prompt Orchestration)
人工智能·大模型·prompt·copilot
大模型真好玩3 小时前
LangGraph实战项目:从零手搓DeepResearch(三)——LangGraph多智能体搭建与部署
人工智能·langchain·mcp
飞哥数智坊3 小时前
DeepSeek-OCR:用“看图”代替“读文”,一种更像人类的上下文压缩方式
人工智能·deepseek
L.fountain4 小时前
强化学习2.2 MDP实践——Frozen lake
人工智能·强化学习
JJJJ_iii4 小时前
【机器学习06】神经网络的实现、训练与向量化
人工智能·笔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学习·机器学习·线性回归
倔强的石头1064 小时前
AI协作天花板!CherryStudio让多模型协同像搭积木
人工智能·cpolar
IT_陈寒4 小时前
Vite 3.0 性能优化实战:5个技巧让你的构建速度提升200% 🚀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
说私域4 小时前
从工具理性到价值共生:开源链动2+1模式、AI智能名片与S2B2C商城系统的社会连接重构研究
人工智能·重构·开源
heisd_14 小时前
OpenCV计算机视觉库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