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解开发定义Bean
1.1 取消在xml文件中的< bean >标签,去那个类前面添加@Component()注解,然后在xml文件中添加component感知:
base-package就是到时候去哪个包下找这个类
如果在括号内起了别名,到时候获取Bean,就是getBean("别名");
如果没有在括号内起别名也可以,到时候获取Bean就是getBean(类名.class)
1.2 不使用@component,而是使用@Repository,@Controller,@Service这一系列注解。分别代表数据层,控制层,服务层。每一个都跟component作用一致,只不过是用来区分清楚这个Bean是属于哪一层的。
(二)纯注解开发
主要是把原先的配置文件的方式取代了。以下图为例:
红框外面是容器部分,红框内是核心部分,纯注解使用@Configuration来注明本类(java)是配置类,使用@ConponentScan("Bean对象类所在包名")
同样的,加载配置文件的方式也需要改变:
括号内填写configuration文件的类名.class。
所以整体总结:
xml容器 ---> @Configuration
Bean ---> @Component
加载方式 --->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类名.class)
(三)注解定义作用域,与Bean的生命周期
作用域 :@Scope("singleton(prototype)")
生命周期:
@PostConstructor() ---> 在构造方法之后,这应用于在构造方法之后执行的方法,例如init()初始化操作
@PreDestroy() ---> 在销毁之前,这适用于在销毁操作之前执行的方法。如果要确保该方法执行,则应该在主函数的末尾手动关闭容器。
(四)注解自动装配,加载properties文件
自动装配 :@Autowired
如果有多个类都实现了同一个接口,则需要辅助配置 @Qulifier() ,来避免出现"不唯一"的异常(因为多个类实现同一接口,它就不知道是该注入哪个类了),并且Qualifier必须要搭配Autowired来使用
简单类型注入 :
使用@Value注解:
加载properties文件 :
上述的简单注入如果注入的是来自外界的properties文件,则需要使用注解注明数据源
在这个配置类中,使用@PropertySource(".../properties")来注明
细节注意:使用注解配置时,不允许在文件路径中使用通配符。
(五)第三方Bean管理:
(1)Bean管理:
1.1 导入式:
在内部创建某个类的构造方法,然后使用@Bean来界定该类对象为Bean。为了美观,因此将Bean封装在某个类(注意是非配置类)中,然后在主配置文件中使用import(包名.class)。这种方式叫导入式
说白了就是在其他类中配置Bean,然后在主配置类中导入该类就行。
1.2 扫描式:
将配置Bean对象的那个类注明是@Configuration,然后在主配置类中注明是@ConponentScan(精确到包名)
(2)第三方Bean依赖注入:
2.1 简单类型
可以在方法外定义好几个变量,给上@Value注释,然后在方法中给出变量即可。如下:
2.2 引用类型
往方法里传入个参数就行,只要这个参数对象明确是@Bean注明过的:
XML配置与注解配置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