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代理模式(Proxy)

目录

一、问题导入

二、实例剖析

三、代码实现(仅供参考)

四、结构成分:

五、优劣

1.优势

2.劣势

六、课件内容

1.为什么用(Why)

2.何时使用(When)

3.如何实现(How)

七、常见应用(非课程内容)


一、问题导入

买XX,就上XX!(广告位招租)

生活中,"代理"场景其实很常见 ------ 比如买房时,屋主若不想直接与买家沟通,会委托房屋中介代为协商,中介此时就是屋主的"代理"。这种由一方代替另一方处理特定事务的逻辑,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代理模式核心思路高度相似。下面,我们就从这个场景切入,详细介绍代理模式。

(这种代理有什么好处呢?屋主只需专注自身角色,不用懂营销;顾客也只需跟擅长营销的代理人沟通,到最终决定阶段,再通过代理人和屋主签订合同即可。)

二、实例剖析

在《我的世界》中,所有方块并非一开始就全部加载完成。当我们快速移动时,能明显看到远处的方块还没加载好,暂时没有渲染出来。这就对应了一个典型应用场景 ------ 延迟加载。此时,我们可以让"代理人"来判断当前方块是否需要渲染:如果不需要,就先进行加载准备。这样一来,方块的渲染功能和控制渲染的逻辑就分离开了,每个部分的职责也更清晰。

其结构如下:

三、代码实现(仅供参考)

在实例代码当中,代理人CubeProxy自身持有can_render变量来控制服务接口Cube是否可以进行渲染。当实际服务调用被调用的时候,就需要通过代理人判断需否可以渲染该方块。

cpp 复制代码
#pragma once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namespace _ProxyPattern
{
	//服务接口(方块)
	class Cube
	{
	public:
		virtual void on_render(int x)
		{
			std::cout<<"方块"+std::to_string(x)<<"正在被渲染"<<std::endl;
		}
	};
	//代理(方块代理)
	class CubeProxy:public Cube
    {
    public:
        CubeProxy(Cube* cube) :cube(cube) {}
        void on_render(int x)
        {
            if (can_render)
                cube->on_render(x);
            else
            {
                can_render = true;
                std::cout << "方块" + std::to_string(x) << "正在加载" << std::endl;
            }
        }
    private:
        Cube* cube;
        bool can_render = false;
    };
    //实际服务(渲染器)
    class Renderer
    {
    public:
        void render(Cube* cube)
        {
            cube->on_render(1);
        }
    };


    void test()
    {
        Cube* cube = new Cube();
        CubeProxy* cubeProxy = new CubeProxy(cube);
        Renderer* renderer = new Renderer();
        renderer->render(cubeProxy);
        renderer->render(cubeProxy);
        //释放内存
        delete cube;
        delete cubeProxy;
        delete renderer;
    }
}

运行结果:

四、结构成分:

从实例剖析当中,我们可以抽象出其代理模式的组成:

(1)服务接口(Cube)

(2)实际服务(Renderer)

(3)代理(Proxy)

五、优劣

1.优势

(1)职责清晰

(代理负责控制访问,真实对象专注核心功能(如 Cube 只管渲染,CubeProxy 管加载判断))

(2)可扩展性强

(3)灵活性高

2.劣势

(1)访问效率较低

(2)可能需要开展更复杂的额外工作

六、课件内容

1.为什么用(Why)

(1)控制访问

(2)功能增强

2.何时使用(When)

(1)难以直接访问对象时

(密码门的密码锁🔒充当代理,只有通过密码锁🔒的测试才能访问门)

(2)直接访问对象会引发问题时

(资源没有加载的时候进行渲染,将会导致程序崩溃)

3.如何实现(How)

通过组合的方式添加中间对象

七、常见应用(非课程内容)

(1)延迟加载

(2)资源缓存

(3)权限控制

(4)远程代理

(5)智能代理

相关推荐
麦麦鸡腿堡4 小时前
Java的抽象类实践-模板设计模式
java·开发语言·设计模式
WaWaJie_Ngen4 小时前
【设计模式】外观模式/门面模式(Facaed)
设计模式·外观模式
Asort4 小时前
JavaScript设计模式(十九)——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前端·javascript·设计模式
围巾哥萧尘5 小时前
英语老师的秘密武器:Trae智能体写作批改智能体 (改作文一条龙)🧣
设计模式
Miku165 小时前
吴恩达Agentic AI课程Module1学习笔记
人工智能·设计模式·agent
我的xiaodoujiao7 小时前
使用 Python 语言 从 0 到 1 搭建完整 Web UI自动化测试学习系列 20--PO(POM) 设计模式和用例撰写
python·学习·测试工具·设计模式·pytest
麦麦鸡腿堡16 小时前
Java的单例设计模式-饿汉式
java·开发语言·设计模式
搬砖也快乐18 小时前
23种设计模式总结
设计模式
YA33320 小时前
java设计模式六、装饰器模式
java·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