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南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其信息通信部门(MIC)在无线电频谱管理上展现出积极开放的姿态。这一系列政策调整,特别是对蜂窝物联网相关频段的规划与开放,正在深刻影响着蜂窝物联网模组的技术演进、市场格局与产业生态。

一、多频段部署带来模组设计挑战
越南主要运营商已在多个LTE频段部署了NB-IoT和LTE-M网络,其中900MHz(Band 8) 和 1800MHz(Band 3) 因覆盖广、穿透性强而成为主流选择,部分区域也可能使用2100MHz或2600MHz等频段。这种多频段并存的格局,直接提高了对物联网模组的设计要求。
为确保设备在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模组必须具备多频段兼容能力。这不仅意味着硬件上需要集成更复杂的射频前端电路(如多路滤波器、开关),也对固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支持智能的网络搜索与切换算法。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模组的研发周期延长、物料成本上升,以及潜在的功耗增加,对追求低功耗、低成本的物联网应用构成挑战。
二、认证合规压力持续加大
尽管越南尚未完全统一蜂窝物联网技术的国家法规,但所有无线设备进入市场前必须通过MIC强制认证。随着开放频段的增多,模组所需进行的本地测试项目也随之扩展。即使产品已通过国际认证(如FCC或CE),仍需在越南认可的实验室针对新增频段完成射频性能、电磁兼容性(EMC)和安全性的全面测试。
此外,越南即将实施的新规,如自2026年起对手持及穿戴式设备强制执行SAR(比吸收率)标准,进一步增加了合规门槛。制造商必须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法规跟踪、文件准备和本地化测试,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推迟,运营成本显著上升。
三、推动模组向高性能与智能化演进
频段政策的开放不仅是对现有技术的支持,更是对未来新兴技术的铺垫。越南对新技术(如5G RedCap、6GHz Wi-Fi)的积极探索,预示着未来将出现对中高速率、低时延物联网连接的需求。这将推动模组从传统的窄带通信(NB-IoT/LTE-M)向5G RedCap模组等更高性能产品过渡。
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无线环境,未来的模组将更加"智能化"。例如,集成动态频段选择、网络质量监测、自动重连优化等功能,以提升连接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此外,模组可能进一步融合边缘计算能力,在终端侧实现数据预处理,减轻网络负担,满足工业自动化、远程监控等高阶应用场景的需求。

四、释放市场潜力并重塑竞争格局
频段开放是越南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信号,为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慧农业、车联网等垂直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些应用依赖于稳定、广覆盖的蜂窝物联网连接,从而直接拉动对高质量模组的需求。
然而,市场机遇的扩大也加剧了竞争。能够快速响应政策变化、提供多频段兼容、低功耗、高可靠模组的厂商将占据优势。相反,缺乏技术积累或本地化服务能力的企业可能难以应对复杂的认证流程和多样化需求,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长期来看,市场竞争将促使模组产品向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形成更加成熟的产业链生态。
五、促进本地化服务与生态协同
为了更高效地应对认证和客户服务,部分模组供应商可能倾向于在越南建立本地技术支持团队或与当地合作伙伴深化协作。这有助于缩短响应时间,加快产品落地速度。
同时,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越南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正逐步成熟。运营商、平台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开发商之间的协作日益紧密。这反过来要求模组具备良好的API接口、云平台兼容性和开发支持能力,推动整个产业链向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

结语
总体而言,越南频段的开放趋势为蜂窝物联网模组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它既抬高了技术门槛和合规成本,也加速了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未来,能够适应多频段环境、符合严格法规、支持智能化功能并融入本地生态的模组,将在越南快速增长的物联网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唯有紧跟政策动向,持续投入研发,并构建灵活高效的本地化服务体系,方能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市场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