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笔记彻底搞懂 “脚手架” “框架” “构建工具” 的关系

在现代前端开发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工具"打交道:Vite、Next.js、Turbopack、create-vitepnpm init... 这些概念层出不穷,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很多人(尤其是初学者)常常会感到混淆:Next.js 和 React 都是框架,它们有什么不同?Vite 和 create-vite 是一个东西吗?

本文将用一个清晰的结构,彻底厘清这三个核心概念------脚手架 (Scaffolding) 框架 (Framework)构建工具 (Build Tool) 之间的关系。

一、脚手架 (Scaffolding):你的"项目起步工具"

一切都从"脚手架"开始。

简单来说,脚手架就是"项目起步工具" 。它的核心任务是生成基础的目录结构、安装核心依赖、并配置好构建工具和开发环境。

根据其"武断"程度和交付物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脚手架分为三类:

  • 1. 重量级(专用脚手架)

    • 示例: npx create-next-app
    • 特点: 这种脚手架为你搭建一个完整且专用的框架、目录、路由、配置和示例代码。它为你做好了所有决策,你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填空"即可。
  • 2. 中量级(通用脚手架)

    • 示例: pnpm create vite
    • 特点: 这种脚手架的核心是交付一个构建工具 (如 Vite)。它会搭建好构建配置和基础目录,然后让你选择你想使用的框架(如 React, Vue, Svelte, Vanilla 等)。它更通用,灵活度更高。
  • 3. 最轻量级

    • 示例: pnpm init
    • 特点: 它只做一件事------创建一个 package.json 文件。这仅仅是在声明"这是一个项目",它不关心你的框架和构建工具。

为什么需要脚手架?

在生产环境中,绝大多数现代前端项目(尤其是使用框架的项目)都是由脚手架创建的

注: 为什么不是"所有"项目?因为很多后端项目(如 Go, Python)、运维脚本、或者非常简单的纯 HTML/CSS 静态页面,可能就是从 pnpm init 甚至一个空文件夹开始的,它们并不依赖复杂的前端脚手架。

二、框架 (Framework):项目的"灵魂"与"主体"

通过脚手架(除 pnpm init 外)创建的项目,本质上都是围绕某个框架来创建的。

框架,是项目的主体和核心依赖(例如 React, Vue, Next.js, Hono 这些代码本身)。

然而,"框架"与"框架"之间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约束程度 (Opinionated vs. Unopinionated)

  • 1. 完备的框架 (Opinionated)

    • 例子: Next.js (前端), Nest.js (后端)
    • 特点: 这种框架"约束"非常强,它提供了一整套从路由、数据获取到状态管理的"最佳实践"。开发者按其约定填充内容就好,开发体验统一,但灵活度较低。
  • 2. 基础的框架 (Unopinionated)

    • 例子: Vue/React (前端), Koa (后端)
    • 特点: 这种框架(或库)"约束"很弱,它只提供核心功能(如视图渲染或中间件)。它允许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整,比如自由组合路由、状态管理等第三方库。

create-next-app(重量级脚手架)交付的是一个"完备框架";而 create-vite(中量级脚手架)通常是让你选择一个"基础框架",然后你自己去组合生态。

三、构建工具 (Build Tool):"引擎"与"粘合剂"

在我们深入探讨它与脚手架的关系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构建工具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构建工具是项目的"引擎" 。它在幕后处理所有关于代码"编译"和"优化"的复杂工作。它的主要职责包括:

  1. 代码转换: 将我们写的、浏览器看不懂的现代代码(如 TypeScript, JSX, SCSS, Vue 单文件组件),转换成浏览器能看懂的标准代码(JavaScript, CSS)。
  2. 开发服务器: 在开发时(pnpm dev),它提供一个高速的开发服务器,并实现"热模块重载"(HMR),让我们修改代码后能立即在浏览器中看到效果,极大提升开发体验。
  3. 打包优化: 在生产(pnpm build)时,它会将我们所有的代码模块打包(Bundling)、压缩(Minification)、并进行"摇树"(Tree-shaking)来移除无用代码,最终生成最高效、体积最小的静态文件,用于部署。

Vite, Webpack, esbuild 和 Turbopack 都是这个角色的佼佼者。

因此可以看出,构建工具(Vite, Webpack, Turbopack)和框架(Vue, React)的配置本身是极其复杂的。脚手架的核心价值,就是不让开发者去操心这些配置,提供一个"最佳实践"

所以,你选择的脚手架,几乎就决定了你将使用的构建工具。

关键点:选择用哪个脚手架,就等于你选择了它背后绑定的那个构建工具。

这自然地引出了我们在创建项目时最常见的两种主流模式:

  • 模式一:脚手架的名字 = 构建工具的名字

    • 示例: pnpm create vite@latest
    • 逻辑: "你好,我需要以 Vite 这个构建工具为核心,请帮我启动一个项目(顺便问我用什么框架)。"
  • 模式二:脚手架的名字 = 框架的名字

    • 示例: npx create-next-app@latest
    • 逻辑: "你好,我需要 Next.js 这个完备框架,请帮我把所有需要的东西(包括它内置的构建工具 Turbopack/Webpack)都装好。"

四、趋势:为什么是 pnpm create 而不是 npm install -g

最后,我们来谈谈脚手架的"使用方式"这个发展趋势。

  • 以前 (全局安装):

    1. npm install -g @vue/cli (先全局安装)

    2. vue create my-project (用你本地安装的版本)

    • 问题: 如果你半年前安装了 @vue/cli,现在创建的就是半年前的旧模板。你必须经常记得去 npm update -g,非常麻烦。
  • 现在 (在线调用):

    1. pnpm create vue@latest (或 npx create-vue@latest)
    • 原理: pnpm create (等同于 pnpm dlx) 或 npx临时 去 npm 仓库下载 create-vue 这个包,运行它,然后就把它丢弃了
    • 好处: 100% 保证你每次创建项目时,用的都是最新版本的脚手架模板。

总结

希望这份梳理能帮助你彻底搞懂这三者的关系:

  1. 框架 (Framework) 是项目的"灵魂"和"主体"。
  2. 构建工具 (Build Tool) 是驱动项目的"引擎"。
  3. 脚手架 (Scaffolding) 是那个"启动器",它把"框架"和"构建工具"按"最佳实践"完美地组装在一起,交到你的手上。

当你下次在终端输入 pnpm create ... 时,你将更清晰地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


本文是我的学习过程中的笔记总结。如果文中有任何疏漏或错误,欢迎大佬们在评论区不吝指正。

相关推荐
李剑一2 小时前
前端实现时间轴组件拼接N多个不连续监控视频展示
前端·vue.js
岁月向前2 小时前
iOS UI基础和内存管理相关
前端
Magicman2 小时前
JS筑基(二)-关于this指向
前端
Asort3 小时前
精通React JSX:高级开发者必备的语法规则与逻辑处理技巧
前端·javascript·react.js
Mintopia3 小时前
想摸鱼背单词?我用 Cursor 一个小时开发了一个 Electron 应用
前端·javascript·cursor
JarvanMo3 小时前
Flutter PruneKit - 从你的Flutter代码中干掉那些已经死掉的代码
前端
500佰3 小时前
最近做产品开发,总结出一些通病
前端
serve the people3 小时前
Formatting Outputs for ChatPrompt Templates(two)
前端·数据库
小皮虾3 小时前
魔法降临!让小程序调用云函数如丝般顺滑,调用接口仿佛就是调用存在于本地的函数
前端·微信小程序·小程序·云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