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互联网架构中,网络协议、数据安全性和高效的传输机制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作为一名开发者,了解这些底层原理和优化手段,能更好地设计出既高效又安全的系统。本文将根据面试中常见的技术问题,逐一探讨相关概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1. Redis的Token有没有存在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编辑
Redis作为内存数据存储系统,广泛应用于缓存和Token存储。但Redis本身并没有内建强安全性控制,可能面临以下几个安全问题:
- Token泄露:如果Token存储在Redis中而未加密,攻击者获取到Redis的访问权限,就可能访问到存储的Token。
- 权限控制不足:Redis没有用户权限管理功能,默认情况下,任何人只要能连接Redis,都可以读写数据。
解决方案:
- 加密Token: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如AES)对Token进行加密,避免明文泄露。
- Redis安全配置:启用密码保护,并限制IP白名单,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Redis。
- 网络隔离:将Redis服务与应用程序服务器进行隔离,避免暴露在公共网络中。
- 使用更安全的存储:对于极为敏感的数据,建议使用专门的Token服务或OAuth2认证系统,而不是仅依赖Redis。
2. 也不知道怎么扯到https了,讲了https
在谈论网络协议时,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是一个常见话题,它是HTTP的安全版本,主要通过SSL/TLS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HTTPS使用公钥和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从而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或篡改。
工作流程:
- 握手阶段: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连接时,首先通过SSL/TLS协议进行握手。客户端请求服务器的公钥,并验证服务器身份。
- 对称加密:握手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协商对称加密密钥,用于后续的加密传输。
- 数据传输:数据通过加密传输,防止中间人攻击和数据泄漏。
3. TCP三次握手,各个细节
TCP协议用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三次握手是建立TCP连接的过程:
- SYN:客户端发送SYN包,表示请求建立连接,并生成一个初始序列号(ISN)。
- SYN-ACK:服务器收到SYN包后,回复一个SYN-ACK包,表示同意建立连接,同时也发送自己的序列号。
- ACK:客户端收到SYN-ACK后,再次发送ACK包,表示连接建立成功。
细节:
- 每次发送的包都包含一个确认号,用于确认数据的接收。
- 三次握手保证双方都能确认彼此的存在,且同步初始序列号。
4. TCP四次分手,各个细节
四次分手用于断开TCP连接,它确保双方都能正确关闭连接,防止数据丢失。
- FIN:客户端发送FIN包,表示自己没有数据要发送了,请求关闭连接。
- ACK:服务器收到FIN包后,回复ACK包,确认收到关闭请求。
- FIN:服务器发送FIN包,表示服务器端也准备关闭连接。
- ACK: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FIN包后,回复ACK包,连接彻底关闭。
细节:
- 四次分手每个方向都需要一次确认,以确保双方都正确关闭连接。
- 每次FIN包都需要等待一个确认,避免丢失。
5. TCP三次握手,哪个握手容易遭受到攻击?
编辑
三次握手中,SYN 阶段最容易受到攻击,特别是SYN Flood攻击。攻击者可以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伪造的SYN包,并且不回复服务器的SYN-ACK包,从而耗尽服务器资源,导致拒绝服务(DoS)。
防护措施:
- SYN Cookies:服务器在接收到SYN包时,不立即为每个连接分配资源,而是根据SYN包的内容生成一个"cookie"。
- SYN Cache:使用缓存来存储未完成的连接,避免过多的资源消耗。
6. TCP分手,为什么有2MSL?
编辑
2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是指TCP连接关闭后,等待的最长时间。TCP要求在连接关闭后等待2MSL的原因是:确保最后一个ACK包不会丢失,并且防止重传旧数据包影响新的连接。
原因:
- 当连接断开后,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能还未收到最后的ACK包,网络中的旧数据包也可能延迟到达。
- 2MSL的等待时间保证了所有延迟数据包消失,防止它们被错误地当作新连接的数据。
7. 滑动窗口机制
编辑
滑动窗口是一种流量控制机制,用于控制数据流的发送和接收。TCP协议使用滑动窗口来确保发送方不会超出接收方的处理能力。
工作原理:
- 发送方发送数据时,会根据接收方的窗口大小(即缓冲区大小)发送数据包。
- 每当接收方确认收到数据包时,窗口会向前滑动,允许发送更多数据。
优势:
- 能够动态调整数据传输的速度,避免数据拥塞。
- 提高了TCP协议的效率和传输速度。
8. 拥塞控制机制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通过动态调整发送窗口大小来避免网络拥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编辑
- 慢启动:开始时,TCP发送方的拥塞窗口大小为1,每收到一个ACK就将窗口大小加倍。
- 拥塞避免 :当窗口达到一个阈值时,窗口增长速度变慢,每次增加一个固定值。
编辑 - 快速重传:当接收到三个相同的ACK时,认为数据包丢失,进行重传。
- 快速恢复:丢包后,将窗口大小减半,并进入快速恢复阶段。
9. Nagle算法
Nagle算法用于减少网络中的小数据包数量。它的原理是:在发送数据时,如果窗口中已有数据未确认,发送方将等待,直到有足够的数据可以发送,从而合并多个小数据包为一个大数据包。
优点:
- 降低了网络中的数据包数量,减少了网络负载。
缺点:
- 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游戏和实时语音通信)可能带来延迟。
10. 哈希冲突有哪些解决?
编辑
哈希冲突是指两个不同的输入经过哈希函数后,得到相同的哈希值。常见的解决方法有:
编辑
- 链式法:在每个哈希槽中使用链表来存储哈希冲突的元素。
- 开放地址法:当发生冲突时,通过线性探测、二次探测或双重哈希等方式寻找下一个空槽。
- 重新哈希:如果负载因子过高,可以进行哈希表的重新哈希,扩展表的大小。
总结
理解并掌握TCP/IP协议栈、网络安全以及优化机制对于开发高效、可靠、安全的网络应用至关重要。在面试中,这些网络协议相关的问题常常考察我们对底层协议和系统设计的理解,掌握这些内容,能让我们在技术面试中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