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角色与类结构
策略模式包含 3 个核心角色,代码中对应如下:
- 策略接口(Strategy) :
PaymentStrategy,定义所有支持的算法的公共接口。 - 具体策略(Concrete Strategy) :
CreditCardPayment、PayPalPayment、WeChatPayment,实现策略接口,提供具体的算法实现。 - 上下文(Context) :
ShoppingCart,持有策略接口的引用,负责使用策略对象,屏蔽算法的具体实现细节。 - 使用示例(StrategyDemo):演示如何通过上下文动态切换不同策略。
2. 代码逐部分解析
(1)策略接口(PaymentStrategy)
public interface PaymentStrategy {
void pay(int amount);
}
- 定义了所有支付方式的统一接口,声明了
pay方法(参数amount为支付金额)。 - 接口的作用是规范所有具体支付策略的行为,确保上下文(
ShoppingCart)可以通过统一的方式调用不同的支付算法。
(2)具体策略(支付方式实现)
具体策略类实现PaymentStrategy接口,提供不同支付方式的具体逻辑:
① 信用卡支付(CreditCardPayment)
public class CreditCard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private String cardNumber; // 信用卡号(策略的私有参数)
public CreditCardPayment(String cardNumber) {
this.cardNumber = cardNumber; // 初始化支付所需的参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int amount) {
// 具体支付逻辑:使用信用卡支付
System.out.println("使用信用卡支付 " + amount + " 元");
}
}
② PayPal 支付(PayPalPayment)
public class PayPal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private String email; // PayPal账号(策略的私有参数)
public PayPalPayment(String email) {
this.email = email; // 初始化支付所需的参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int amount) {
// 具体支付逻辑:使用PayPal支付
System.out.println("使用PayPal支付 " + amount + " 元");
}
}
③ 微信支付(WeChatPayment)
public class WeChat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int amount) {
// 具体支付逻辑:使用微信支付(无需额外参数)
System.out.println("使用微信支付 " + amount + " 元");
}
}
- 核心特点:每个具体策略都封装了一种独立的支付算法,它们的实现细节(如是否需要账号、如何支付)被隔离在各自的类中。
- 灵活性 :新增支付方式(如支付宝)时,只需新增一个实现
PaymentStrategy的类,无需修改现有代码,符合 "开闭原则"。
(3)上下文(ShoppingCart)
public class ShoppingCart {
// 持有策略接口的引用(面向接口编程,不依赖具体策略)
private 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 动态设置策略(允许在运行时切换支付方式)
public void setPaymentStrategy(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
this.paymentStrategy = paymentStrategy;
}
// 结账方法:委托给当前策略执行支付
public void checkout(int amount) {
paymentStrategy.pay(amount); // 调用策略的支付逻辑
}
}
- 作用:作为客户端与策略之间的中间层,负责协调策略的使用,屏蔽具体策略的实现细节。
- 关键设计 :
- 通过
setPaymentStrategy方法,允许在运行时动态切换支付策略(如从信用卡切换到微信支付)。 checkout方法不关心具体用哪种方式支付,只需调用策略接口的pay方法,体现了 "依赖倒置原则"(依赖抽象,不依赖具体)。
- 通过
(4)使用示例(StrategyDemo)
public class Strateg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上下文(购物车)
ShoppingCart cart = new ShoppingCart();
// 1. 使用信用卡支付
cart.setPaymentStrategy(new CreditCardPayment("1234-5678-9012-3456"));
cart.checkout(100); // 输出:使用信用卡支付 100 元
// 2. 动态切换为微信支付
cart.setPaymentStrategy(new WeChatPayment());
cart.checkout(200); // 输出:使用微信支付 200 元
}
}
- 执行流程 :
- 创建
ShoppingCart对象(上下文)。 - 通过
setPaymentStrategy为购物车设置具体支付策略(如信用卡)。 - 调用
checkout方法,购物车会委托当前策略完成支付。 - 可随时调用
setPaymentStrategy切换策略(如切换到微信支付),无需修改购物车的核心逻辑。
- 创建
3. 策略模式的核心优势
- 算法复用与隔离:每种算法(支付方式)被封装在独立的类中,便于复用和维护,修改一种策略不会影响其他策略。
- 动态切换:客户端可以在运行时根据需求切换策略(如用户选择不同支付方式),灵活性极高。
- 消除条件判断 :相比用
if-else或switch判断不同支付方式的实现(如if (type == "creditCard") { ... } else if (...)),策略模式通过多态避免了冗长的条件判断,代码更清晰。 - 符合开闭原则:新增策略时只需实现接口,无需修改上下文或其他策略,扩展性好。
总结
以上策略模式优雅地实现了 "购物车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且可动态切换" 的场景。核心是将支付算法封装为独立策略,通过上下文统一调用,实现算法与使用场景的解耦。该模式在需要灵活选择不同行为(如排序算法、折扣计算、日志输出方式等)的场景中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