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测试(含大模型)与普通测试的区别及实施方法

AI测试(含大模型)与普通测试的区别及实施方法

一、核心区别:从"确定性验证"到"概率性与场景化评估"

普通测试与AI测试(尤其是大模型测试)的本质差异,源于测试对象的"逻辑特性"不同------普通软件是"代码驱动的确定性系统",AI大模型是"数据驱动的概率性系统",具体差异可通过你提到的场景直观对比:


二、AI大模型测试的实施方法(结合你的工作场景)

以你参与的"上传SOP附件→AI自动生成方案"需求为例,AI测试的核心流程和测试点如下:

  1. 核心测试流程(基于工具链实操)
  2. 工具与工作流搭建:通过dify构建agent,配置"上传附件→prompt指令→AI解析→生成结果→返回业务方"的工作流(这是AI测试的前置基础,需确认工作流逻辑无漏洞)。
  3. prompt有效性验证:产品编写prompt后,测试需验证指令的"清晰度"和"业务贴合度"(如prompt是否明确"解析SOP的核心要素(目标、步骤、责任人)→按业务方常用格式生成方案",直接影响输出准确率)。
  4. 多场景数据测试:上传不同类型的SOP(如制造业生产SOP、互联网运营SOP;图片/文档格式),观察AI解析是否完整、生成的方案是否符合业务逻辑。
  5. 关键测试点(聚焦"效果+稳定性")
  • 功能效果测试:生成的方案是否覆盖SOP核心信息?格式是否符合业务方要求?(如业务方需要"分点式方案",AI是否避免生成大段文字)。
  • 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模型响应速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如上传10MB附件,生成方案耗时≤10秒)?高并发下是否崩掉(如同时上传5个附件,是否出现超时或结果丢失)?
  • 异常与伦理测试:上传非SOP附件(如图片、空白文档),AI是否友好提示"无法解析"?上传含敏感内容的SOP(如违规操作步骤),模型是否拦截或警示?

三、例子




四、总结:AI测试的核心能力要求

bash 复制代码
与普通测试相比,AI测试更需要"业务+工具+场景思维":
1. 懂业务:能理解SOP等需求的业务逻辑,才能判断AI生成结果是否合理;
2. 会用工具:熟悉dify等AI平台的工作流配置,能定位"工具-模型-数据"链路中的问题;
3. 场景化测试:不局限于"功能对不对",更关注"不同场景下模型表现好不好、安不安全"。
相关推荐
闲看云起1 小时前
一文了解RoPE(旋转位置编码)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whaosoft-1431 小时前
51c视觉~合集50
人工智能
金紫火1 小时前
美团CatPaw:一款AI驱动的编程工具解析
人工智能
996终结者2 小时前
深度学习从入门到精通(一):深度学习的分类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分类
长桥夜波2 小时前
【第二十一周】机器学习周报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GIOTTO情2 小时前
舆情处置技术深度解析:Infoseek 字节探索的 AI 闭环架构与实现逻辑
人工智能·架构
KG_LLM图谱增强大模型2 小时前
突破AI助手成本壁垒:知识图谱思维架构让小模型实现大性能
人工智能·架构·大模型·知识图谱·graphrag
喜欢吃豆2 小时前
[特殊字符] 深入解构 Assistants API:从“黑盒”抽象到“显式”控制的架构演进与终极指南
网络·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架构·大模型
深圳南柯电子3 小时前
深圳南柯电子|医疗电子EMC整改:助医疗器械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
网络·人工智能·安全·互联网·实验室·e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