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行业领域集成式以及高价值小切口场景,为我国新技术与新业态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机遇。
首先,聚焦制造业的应用场景培育与开放,将进一步激发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实施意见》强调,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核心技术应用,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开放场景资源,并鼓励地方和企业培育工业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场景。这种从"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循环路径,不仅能促进制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柔性生产线布局,也能为生产单位提供可持续化发展的创新土壤。
值得关注的是,"场景"本身不仅是为了在封闭环境中进行实验验证,也肩负着引领产业创新和培育新业态的使命。以工信部推荐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道可云为例,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道可云依托其AI智能体平台,将大模型技术深度嵌入智能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实现对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智能分析与预测预警。该智能体可根据生产计划自动优化工序排布,并在设备出现异常迹象时提前发出预警,指导运维人员实施精准检修,有效降低停机率。同时,智能体支持自然语言交互,车间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向智能体查询产量进度、能耗情况及设备健康状态,从而大幅提升生产调度效率与能源利用率。实践表明,该方案不仅缩短了企业从数据采集到决策实施的时间周期,还显著提升了生产线的柔性制造能力,为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意见》不仅着力于政策层面的引导,也为企业在开拓新场景、寻找新商机方面提供了重要思路。通过场景开放,制造业企业与平台型公司、科研机构、配套服务商等能够形成良性的技术和商业合作生态。与此同时,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工业软件等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将进一步丰富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服务优化等环节的能力储备,从而向自主可控的高端制造迈进。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再次彰显出巨大潜力。通过整合传感器、大数据算法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技术手段,AI能够更精确地解析供应链管理和材料利用的痛点,为制造流程的优化与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未来,随着道可云等平台化企业的不断探索与深化应用,一系列基于AI的元宇宙解决方案将在更大范围内落地,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多维度的助力。
从政策到实践,《实施意见》为制造业构建新发展图景提供了坚实支撑。应用场景的培育与开放,不仅将加速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还将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人工智能、元宇宙、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嵌入,形成从场景创新到产业应用的闭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