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苍何的第 450 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苍何。
近日,阿里正式推出基于 Qwen 大模型的千问 APP,一款被视为可以与 GPT 正面竞争的国产个人 AI 应用。
这也代表着阿里全力进军 AI 原生应用市场。
我第一时间也去做了体验测试,你还别说,这次阿里一改往日什么都想要的风格,整个界面异常简洁,只聚焦在对话上。

这很不阿里。
但也正因「极简」,它的核心体验才做的特别好,不仅主模型升级成了 Qwen 家族最强的旗舰模型,思维链、回答的结构化都做的非常棒,甚至还能直接生成可视化图表。
废话不多说,今天就来盘盘,这个被阿里寄予厚望的 APP,到底如何。
可以看到主对话模型为 Qwen3-千问和 Qwen3-Max,用户可自由选择。

但据说内部集成了 Qwen 3-VL、Qwen 3-Coder、Qwen-Image、Qwen 3-Omni 多款世界顶尖模型。
先来一个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在 Chat 上选择「深度思考」,输入以下问题: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且 AI 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若要构建一套兼顾医疗公平性、数据隐私安全、伦理边界(如生命自主权、算法偏见)与经济可持续性的 AI 辅助养老医疗系统,你认为核心设计逻辑应如何搭建?
请结合技术可行性(如边缘计算、联邦学习的应用)、政策监管框架、不同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差异,以及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如人机信任危机、传统医疗从业者的职业转型),
说明关键决策点与妥协方案,并预判该系统落地后 5 年内可能引发的新社会问题及应对思路。
结果如下,整个回答的很全面,逻辑性很强。

当我把周末橘子烧烤的图片丢进千问 APP,选择「AI 修图」,用嘴来修改图片中局部元素信息。

你还别说,一次就很好的给橘子带了个很 cute 的帽子。
还可以直接换个背景,来一场雪地烧烤,哈哈哈:

在改完图片后,可以基于图片来创作视频,可以选择场景模板,也可以提示词描述场景。

然后出来了一个特别好玩的视频,声音和音效都完美配上了。

我测试下来,都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积分什么的,感觉在千问 APP 上制作 AI 视频,速度更快了。
我最喜欢的是上面的同传翻译功能,比如在和老外会议或者听外教时,这个功能是真的爽,她说她的英语,我看的我的中文。

同传翻译的内容可以直接保存,非常方便。

以前在开会的时候,经常会用到通义听悟的录音及转写能力,但很多时候,电脑并不在身边。
现在在千问 APP 中也能直接录音,支持现场录音和手机音频录音,还能边录边翻译,非常实用的能力了。
我录了个视频,你可以感受一下。

这个功能特别是在听一些国外直播的时候,就非常有用,直播实时翻译还没做的非常丝滑的。千问 APP 的这个玩法,非常棒。
当我点击「PPT 制作」,会发现千问又化身 PPT 制作小能手,快速棒生成 PPT,还能指定选择模板,快速导出。
帮我生成PPT,主题及要求:关于ai agent的ppt

看了下,效果还不错,内容完善。
在写作上,当我点击「智能写作」,能帮我自动写报告、发言稿、申请书、论文、小红书笔记、朋友圈文案等常用场景。
比如我让他写一篇小红书笔记,就很快出来效果:

最后,还测了千问 APP 的「文档解读」能力,可以上传本地文件,也可以上传微信聊天记录文件,生成想要格式的文档解读。

还蛮有意思的,千问 APP 虽然界面更简洁了,但可以说是 All in One 的存在,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实用功能,通通都满足了。
千问 App 这次确实给了我一个惊喜,它证明了国产也能做出一个专注、好用、有国际范儿的 AI 产品。
也难怪千问 App 发布同一时期,英国《金融时报》突然爆料,说拿到了一份所谓的美国白宫"绝密"备忘录,指控阿里"为军方提供技术支持"。
好家伙,帽子扣得一个比一个大。但搞笑的是,连《金融时报》自己都承认,这些指控他们无法独立核实。
这让我觉得很感慨。
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在努力做出能与世界抗衡的好产品、好技术;另一方面,却要时刻提防着来自外界的明枪暗箭。
技术上的追赶已经够难了,没想到在国际舆论场上,还有一场更硬的仗要打。国产 AI 的崛起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不过三年来,阿里深耕 AI 技术研发,将 Qwen 打造成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9 月的一个 Hugging Face 趋势榜,阿里旗下 7 款模型跻身全球前十开源模型榜单,几乎实现了"屠榜"。
也因此,千问一直被称为是 AI 界的源神,目前,通义千问 Qwen 全球下载量超 6 亿,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 17 万,超越美国 Llama 模型,成为全球第一 AI 开源模型。
在首届 AI 模型交易大赛中,Qwen3 Max 排名第一,收益率为 22.3%,其余模型均大幅亏损。

千问 APP 的发布代表着阿里正式进军 AI 原生应用市场,开始面向更多的 C 端用户,通过 C 端配合整个开源生态,去走 B 端市场。
这一步棋,我想阿里酝酿了很久。
体验下来,这一步确实走得很扎实。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一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