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三大类型
单机架构、C\S、B\S
单机架构
最开始的软件,不需要进行网络互联,只要在本地运行就可以了,比如说输入法、画图板。
C\S
到了后来,数据量越来庞大,有的程序需要统一的管理软件本身和运行期间产生的数据,于是产生了数据库。那么,将软件服务部分,和其数据库部署到不同的主机,所有用户访问时从数据库主机获取数据,这就产生了C\S的雏形。我们将客户安装的软件叫客户端(Client),统一管理数据的叫服务器(Server)。
到了后来,服务器端不止进行数据的管理,还进行一定的逻辑处理了,这就是完整的C\S。
至于哪些逻辑放在客户端,哪些逻辑放在服务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业务放在服务器端,从数据角度更加安全,稳定性强,容易升级好管理。
业务放在客户端,可以降低服务器的成本和负载压力,但安全和稳定可能会出现问题,升级也比较麻烦(不升级需要一定的版本兼容),另外,为了网络资源传输的数据要尽可能少。
C\S架构有两个主要的问题:
首先,软件开发需要提供两个版本
其次,用户使用时需要安装,且后续不断面临更新升级。(障碍导致使用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使用门槛和频繁升级的问题,出现了B\S架构。
B\S
用户只需要安装浏览器,通过访问,便可使用各种服务。广义的B\S,事实上你的微信与小程序也充当这样一个角色。
BS只需要普遍使用的统一客户端,根据相应协议,用通用的服务器程序开发部署,就可以实现。
BS开发最简单,使用最方便,功能强大,从访问量上现在应用最广。但不是说BS最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根据场景决定。
另外,BS架构的灵活性和处理效率不如CS架构,所以像大型游戏采用的还都是CS架构。
BS架构中:
网络层采用IP协议
传输层是TCP协议
应用层是HTTP协议,在HTTP基础之上,还有相关规范,如Java Web开发中使用的是Servlet标准。此外,还用到了DNS协议。
综上,无论架构如何,程序的稳定性和速度都是最主要的问题。对于速度,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海量数据 问题和高并发 问题。
我们下节课见,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