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单纯的技术人,注意和公司签的合同

你们公司可能早就买下几十个律师给他们出的策略,为的就是在你身体里种下一粒蛊,他们那里有个遥控器,当你不听话时......不,你必须听话。

很多人都不了解竞业限制,我也是遇到事儿才开始了解的。以至于仔细翻看10年前刚工作时的合同,发现那时公司就已经开始种蛊了。

讲这个问题,咱首先得谈它的初心。

竞业限制的出现是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机密。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公司,花了5年时间研发出了一款软件,你的公司就靠这个软件生存。结果,有个员工复制这套代码去了你死对头的公司,他们部署完就往外卖。因为他免费偷的,没成本,因此售价是你的一半。结果,你的公司倒闭了。这明显不公平,得加以限制。

于是,法律就有了竞业限制。它比保密协议更严格。保密协议只是让你不乱说话,但竞业限制却让你不能再干这行了。就像你是个知名饭店的厨师,可能掌握他们百年老菜的秘密,如果你把这道菜带去别的饭店,那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不再接触炒菜。厨师说那不行,这是我吃饭的手艺,你不能饿死我呀!法律说,好吧,你承诺两年内不去相关行业,企业承诺养你两年。你们达成一致,我立法保护你们。

看起来,这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很融洽,因为签合同是双方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你。你是个成年人了,有自己的判断力。

但是,既然两者签了合同。那员工按照公司的要求来,我不干这一行了,你要是不给我钱,我就告你。公司也按照合同办事,我养你,但是如果你偷偷去干这一行,我也一样告你。

然而,事情往往会违背它的初心。对于公司,它想既能限制你,又不想给钱。对于员工,他既想拿钱又不想受限制。

于是,他们就闹上公堂,这类案由为"竞业限制"的案件在劳动纠纷中最常见。从裁判文书网来看,它的数量远超过了劳动合同纠纷。而且都是新鲜热乎的,发布没几天。

下面这个是双方签了协议,虽然员工遵守了,但是公司不给钱。

下面这个是公司给钱了,但是员工不遵守。一般情况下,员工的违约金都是非常高,一般都是几十万起步(下面这个是要员工赔偿210万)。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一个朋友去一家公司面试,HR问他对公司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他说,咱们签合同是一式两份吗?HR说不是,任何协议,包括劳动合同、保密协议,都只签一份,留在公司。他说,为什么不给员工一份。HR说,你要这个有什么用呢?没有任何必要。他说,万一拿合同限制我,我会很被动。HR说,你要是没有道德问题,公司为什么要限制你?被限制的人,肯定是道德有问题。

我告诉朋友但凡还能找到其他工作,别去那里了。还搞出来道德问题了。她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个小经历。我曾经入职过一家公司,入职当天就签订了一份保密协议,里面说不能对外泄露公司的源代码什么的,倒也正常。但是里面有一句话很刺眼,说员工离职之后2年内不得入职任何同行业的公司。否则,将向公司赔偿违约金,金额为在职期间工资的总额。

我当时就找HR,我说我肯定要在这个行业混的,而且这个违约金什么意思?HR说模板就是这样的,大家都这么写。于是,我就签了。他们也是只有一份,留给公司。

几年后,我要离职了。我隐约记起这回事,于是问当时和我签协议的HR。那时,她已经离职一年多了,因为受不了公司的各类违规操作走的。她说,其实那个协议是众多法务制定的策略,属于保密协议中的竞业限制条款。大体运行规则是这样的。每一个离职的员工,HR都要加他们的微信,观察他们的动态,甚至询问亲近的同事。一旦发现员工入职了同类公司,就给员工发函要求遵守竞业限制,必要时索要违约金。如果员工去了别的行业,那么就当没有这回事。

那时,我查了查"竞业限制"这四个字。果然,广受诟病。主要是被严重滥用,法律规定竞业限制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但是,企业常常和每个员工,比如前台、客服、销售等都签订,说他们是那个"其他"。至于理由嘛,销售掌握的客户信息,如果他们把客户信息带给对手,那岂不是严重损害单位利益。

我们的认识,甚至很多自媒体博主都这么说。公司不给你钱,竞业限制协议就无效。他们的知识来源都是HR。我们看司法实践是怎么样的。

以下是2025年7月发布的一个案例。

周某是一名工程师,离职去了同行业公司,他被原公司起诉,一审法院判他需要向原公司支付18.9万元的违约金。然后周某不服,向上级法院上诉,最终二审维持原判,周某就要向公司支付18.9万元,而且二审认为这还是很仁义了,因为约定的是一百万,只要了他不到20万。

那我们看周某的遭遇是什么样的呢?他认为自己无罪的理由如下:

第一,签的不是专门的竞业限制协议书,是隐藏在保密协议中的一项小字条款。而且入职时,以及离职后,公司没有提及与过问。

第二,两年时间内,公司从来没有给过补偿金。不给钱就无效。

因此,周某认为,这个协议无效。

正可谓是:人情似铁非似铁,官法如炉真如炉!

我们看公司那边怎么说的。

第一,字是你签的,签了就要认。我们有这个约定。

第二,我们虽然没给钱,但是你有权解除这个协议。然而,你并没有行使这个解除权利,而是直接违约了。因此要赔偿我们。

这里面好像和普通大众理解的不一样。为什么公司违约就行,但是员工违约就不行。我不是研究法律的,但是靠推测就好比你被人打了,你可以去找帽子叔叔维权,这是你的权利,但是你不能直接去打人家(他违法不是你违法的理由)。

后面还有很多拉扯,比如周某说入职的不是竞争对手公司,但是公司这边给出了两家公司的营业执照范围一样等等。

看最终法院怎么判呢?

法院认为争议点:1、协议是否有效 2、周某是否违约,违约的话赔多少。

关于第一点,协议有效,签了就是得认可。没约定给多少经济补偿,不影响协议。

关于第二点,周某确实违约了,得赔钱,但是不是一百万,18.9万就行。

这里面大家可能还是那个疑问,我感觉公司没给钱协议应当终止呀!

但是,大家要明白,所有判决都要有法律依据。你俩都是成年人,签协议了,你们的协议就受法律保护,你俩都要遵守。也不是说非得有人特别通知或者催促你遵守。但是,却找不到任何一个条文说:他违约,整个协议就自动失效了。他违约不给钱,你有权利去告他,让他给钱。也有权利在一段时间(一般三个月)后申请解除限制,因为他违约,我申请协议失效。但唯独没有权利你直接违约。法官是看文件的,他看的第一个文件是你俩有协议。如果你能拿出第二个文件,证明协议已解除,那么就不用赔钱了。

你们可能觉得离你们很远。其实身边有很多人,已经对簿公堂了。像济南这类二线城市,从大集团当研发,到小培训学校做老师,都被限制了。

你们看,小到一个月几千块钱的音乐老师去别的地方教音乐,也要赔10万。而且也是没有竞业补偿金,因为都包含在工资里面了。

最终判决结果是这个小老师需要向学校赔钱,但是数额没有那么多。

以上只是部分案例,各地有各地实践,并不完全统一。但是,有个共同的准则,你是个成年人,也认识字,签了就要认。裁判他们更看重签字和印章。因为故事它不是证据。

立法的初衷是我保你机密,你养我生活。但是,没有企业真的去签一份光明正大的竞业限制协议,多数条款躲在保密协议中或者劳动合同中。签的时候说没什么,这是通用格式条款,对你没影响。就像是在每个员工身体里埋下一颗雷。而遥控器就握在他的手里。

更有甚者,让员工签空白劳动合同,或者签完不给员工。不给员工劳动合同,其实根本不是怕他们劳动仲裁。因为现在管理严格了,社保、报税、对公账户发工资,都可以证明劳动关系。不给员工的目的,主要看中后期公司可以任意添加条款,替换里面的部分页面。反正你手里没有,你也没法反驳我。但是,我手里的有你签名的那一页,我临时新放的条款,你也没有办法拒绝。至于你的复印件或者你自己拍摄的照片嘛,那些都是你自己PS的,现在AI多强大呀,很容易生成的。

国内的员工勤劳肯干,但是再好的牛马,也打动不了部分企业老板的心。企业喜欢控制员工,在他们一入职就种下蛊。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这就好像是原子弹,他们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而你,只能每天祈祷与跪拜别被波及到。

据我所知,山东省不给劳动合同的情况很多,很多人都是为了不违逆公司而隐忍。我们没有能力去填坑,但是我们可以不跳进去。坑不坑的很难说,并不绝对,但起码你还没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怎么对付你了。

打工本应该是风险极小的事情,起码不要有赔钱的风险。你干活,他给钱,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

不过,现在越来越完善了。2025年9月4日发布的《企业实施竞业限制合规指引》规定,前台、保安啥的不能签竞业了,并且经过员工提醒一个月不支付或超过三个月不支付,竞业限制可以自动失效。

但是,前提是你手里得有一份原件。否则,依然是只能他打你,你只有挨揍的份儿。

相关推荐
aloha_7892 小时前
电信终面面试问题准备
面试·职场和发展
阿Y加油吧3 小时前
java并发编程面试题精讲——day02
java·面试·c#
绝无仅有3 小时前
电商大厂技术面试:分布式扩展与系统设计问题解析
后端·面试·架构
绝无仅有3 小时前
某电商大厂技术面试场景解析
javascript·后端·面试
拉不动的猪15 小时前
一文搞懂:localhost和局域网 IP 的核心区别与使用场景
前端·javascript·面试
怕什么真理无穷16 小时前
C++_面试15_零拷贝
c++·面试·职场和发展
沐怡旸17 小时前
【穿越Effective C++】条款21:必须返回对象时,别妄想返回其reference——对象返回的语义与效率平衡
c++·面试
一叶飘零_sweeeet18 小时前
2025 年 Redis 面试天花板
redis·缓存·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