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放弃自己的地铁日记系列,于是将两三个月前的记录搬运至此,它们记于再次沉迷《皇室战争》之前。
--
三年前,大白鹅在我的推荐下买过一双白鞋。
这鞋对他来说有些小,他懒得退,便将鞋子送了我。
那是一个周末,我在台球厅穿新鞋打台球,最后的输赢我忘记,但当时脚上新的白鞋给予我的感受,是舒适中带些自信:"我脚下这鞋,是新的,好白好白。"
这鞋我只这穿一次,便将它在深圳鞋架放一年。两年前,它跟我回到重庆,我再将它放后备箱一年。我的想法是,在那些需要换鞋的场景,换上它。
白鞋被换过两次后进入我的日常轮换,不再只是备用。
今天是周一,久不下雨的重庆迎来一场中雨,我撑伞出行,脚下穿的,是大白鹅给我的白鞋,它已变成灰色。(我不喜欢洗鞋,是阿妮很嫌弃的习惯。但这白鞋,其实我已经洗过两次。)
我耳朵听的书是《今日简史》,正听到的内容是在《人类简史》中已经听过的"故事的重要性"。作者说,诗人、画家、文学家对这世界的影响也是大的,他们的作品源远流长,是我们价值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班路上,新开一家包子店,门口稻穗还未拆除,我多出一丝惊喜------未来上班路上的早饭多出一种选择。
母亲说她曾经切过包子铺肉包的馅,叫我别在外面吃肉包。我听妈妈的话,只买半笼酸菜粉丝包和半笼香菇菜包。
我边走边吃,头顶是雨声、耳朵里是书声,路走一半,我将耳机取下,只专注脚下灰鞋,以及头顶雨声。
--
最近的读书,大概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今早很用心阅读的书是《爱的艺术》和《国史大纲》。
《爱的艺术》当中讲的内容,是父爱和母爱的差异。作者说父爱是有条件而母爱无条件的。作者在书中有提出四个很相近句子:
我因被爱而爱。
我因爱而被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四句话,大概是很有些差异的。我在第一遍阅读时所感受到的差异,在后面的几遍,全然得不出属于自己的理解。特别是后两句,因为爱而产生的需要,和因为需要而产生的爱,是不同的么?
肯定不同,但当我想要理解更多些的时候,脑子混沌一片。
--
还是应该写一写现在的状态。
如果说自己前面两个月感觉有些不错,那今天的感觉,是不错当中多出些迷茫。
首先,之后的工作内容还没定下来。大家都说从需求池当中选需求,但我还没看到需求池里的内容,工作也就似乎推不下去。对的,我这两天处于工作的空窗期,准确说不算空窗,只是没有很繁忙。
不忙的日子,我竟然有些不习惯。天啊,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其次,依然是昨天说过的事情。带我吃饭的同事提了离职开始休假,然后我们的吃饭队伍在晚上便散了伙。
我啊,跟着另外的小组一起吃饭。你别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二十分钟,我们聊天的内容大体围绕着重庆的公司,原来重庆的公司好像就那么多。我在过去的五六年,真就已经把重庆公司几乎面了个遍。
晚上的散步聊天,是开心的。
早上做出了一个决定,本周的公众号更新将不再是《细说宋朝》的读书笔记,因为《国史大纲》宋朝两部分,我本周看不完。今早阅读的内容,是《细说宋朝》里面的熙宁变法,即便昨天读书感觉难懂不投入,今天再读,发现依然是有用处的。
即,读书这件事,只要去读,就有效果。
我说自己喜欢心理学,大概是真的吧?或许我喜欢的,是严谨的心理学。
最近正听的书有《亲密关系》,我喜欢听《亲密关系》。
这两天听到的内容,关于搭讪,关于吸引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要搭讪,请不要自作幽默,请直白简单的打招呼就好。直白简单,成功率会更好些,这是男生搭讪女生。
如果女人搭讪男人,只需要简单的一个"嗨",或者任意的一句话,是都可以成功的。"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是我们的谚语,它在《亲密关系》中被再一次验证。
吸引力是一个很有意思话题,一般情况下,外表绝对是第一吸引力。长得好看的,就是会收获更多的好感。
外表,是有匹配度的。即帅哥和美女,确确实实更匹配。当然也有意外情况,意外情况的章节,我正开始听。
《亲密关系》,可真是一本好听的书。我现在内心很想很想继续听《亲密关系》,我对书中的基于研究、统计的结论,很是好奇。
我现在在长江上面,长江两岸的风景很好看。
--
我在周三,就已经盼着周五到来。我在周五下午三点,已经在跟同桌说距离下班还剩两小时三十七分钟。
这种盼着周五盼着下班时间快快到来的感受,我已经两年多没体验过。
公司旁边不远,在另一个园区,有一个篮球场,是我某天吃过饭在公司周围闲逛,逛出来的。这篮球场免费,每天下午七点左右人很多。
我曾经想过,周三傍晚不吃晚饭来运动一小时再回公司。这想法被自己否决,湿湿的自己,坐在工位臭臭的,不合适。
我新的想法,您肯定可以猜到:"既然周五可以六点下班,那就周五下班后打完球再回家?"
念头即生,念念生。
我今天的盼头,是下班,是下班后在公司旁边球场打篮球。我的盼望不落空。
六点十分,球场只有二三四五六七个人。我在纠结一会儿后想到:"对啊,现在时间还早着嘛。"
我的推断再次正确。
今晚自己,队伍组的不错,我的队伍常赢。到最后投出手感,被评价为"真有"。
重庆八点半的室外,已经真有秋天感受。风大大的,湿透的衣服贴在身上,迎风竟然有些冷。脱掉衣服等汗干,是舒爽感受。
我的晚饭是一碗抄手,在抄手店打工的一位阿姨,气质很像母亲,那是农村妇女在城里的典型气质:眼里好奇并不消失,友好又带些对城市的陌生,尽责且想着家。
我将湿透的衣服提在手上,黏黏的很不舒服,我想回工位拿一个袋子又想快点回家。两难之时,我找一位老板------地铁口有很多很多做买卖的老板------要一个胶袋,胶袋装衣服,刚刚好。
我想自己,有些想念母亲。
--
现在时间是晚上的9点32分,今天准时下班,和两个小朋友一起。是的,我以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便拥有研究生学历,也还算是小朋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我感觉自己好像能够一眼看见他们的单纯。他们,就像十几年前的自己一样。
我不应该直接跳过这种阐述说自己说不清楚这种单纯的具体表现,我应该试着努力一下,去作些记录。
首先是眼神,当我和他们有了目光接触,我能从他们眼睛当中看见简单、纯净,还带些好奇,对我生活的好奇。
然后是走路姿态,这一点我真不确定是否是自己的错觉,我总感觉他们走路的姿态很是放松。这种放松,显然来自于一种无忧无虑。
嗯......
好累啦,想不出来。
今天的晚餐,是一碗巫溪粉皮,这是我前天晚上发现的。
周一那天,我开会不能和大家一起吃饭,于是便就近找一家面馆吃抄手,抄手下锅那瞬间,我发现老板的菜单上面有粉皮。
当时自己的状态,是极好的,我勇敢询问老板是否是巫溪的。
老板真是巫溪的,我们简单的聊天,老板告诉我他们为这粉皮子,选了好些粉终于做成器。
老板送我一个煎蛋。
昨天和大家一起吃饭,不到这家。今晚继续开会,我吃到粉皮子。
啊哈啊哈,真好吃呀。
--
现在时间是晚上的9点24分,地铁已经坐了一半,正阅读《开始冥想》的我决定先不读书,且先记下今天的日记。
当下这一刻,我内心是更想看书而不是写东西的。我想内里的原因很简单,我认为写东西比看书累一些。
写东西,我需要少量的动动脑子,再轻微地动动手指。而看书呢?现在这时间,除非看那些很需要思考的书,其它内容都将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看过但什么都不能记住。
昨天的睡后收入,已经降低到近半年来最低只剩两块钱。原因大概也是简单的,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我在问一问的输出,只是不走心的照片分享。
(啊,面前站着两个非主流小伙,手上都拿着带冰饮料,其中一个将不知是嘴里漏出来的还是外面水汽汇成的一滴水滴到我的腿上,他不道歉,我有感受到被冒犯。)
自媒体这个事情,不走心就没流量,是真的。就像亲密关系一样,不走心就不能亲密一样。
由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地铁作息。早上走路时间,我依然听书,但早上的地铁时间,我会将其中很长一部分用来作听书总结与复述,将听到的内容作一次走心的搬运与分享。
我对自己这样说:"读书这件事,虽然时长攒的很长很好看,但是读慢一点,应该也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请不止看时长,也看阅读质量。"
最近两天的工作,有一点轻松,就不停地找人找人找人找人就好。发现敲代码间隙,找一找人帮忙配环境,也是一件不错事情。
要不要将两年前在深圳读完一半的,那本由谷歌许多sre工程师写就的运维书籍看完呢?
地铁已经快到终点,我内心现在竟然生出些快活。
希望,可真是幸福的源泉。
我现在的希望,是出地铁口给阿妮打电话,是回家快快洗漱完毕后以一种很放松心态看短视频或是看书。
总之,现在到睡觉之前的时间,完全属于我自己,真好。这真好的前提,来自于工作中的快乐。
我想自己啊,很睿智。大概一年前的一篇读书笔记标题是:"《真实的幸福》,找一份可以将之转换为事业的工作。"
--
昨晚我是很想很想写一篇日记的。
晚上发版,发版需要验证,我便只能打车回家。坐网约车副驾的我,从不玩手机,偶尔和司机师傅聊聊天,眼睛一直看着窗外。
窗外的风景我已经记得许多:龙湖医院出某个隧道后可以看到,它慢慢变得清晰;有一条路走左边是桥上,走右边是桥下,目的地一样,我对这分叉很有些好奇,它就是路上又修了一条路;铜元局的大圆环,又到牛角沱地铁站......
昨天上午,周二让我有些郁闷的发版在周四上午成功搞定,整个中午,我都超级超级开心,我感觉自己好放松好放松。
过去好几周的中午,每次吃完饭,我都会给阿妮电话,不管阿妮在浙江还是重庆,就很神奇的,我就想要和阿妮说上两句话,不管是感到压力、快乐或是紧张。
我前两天在《亲密关系》中看到,文字沟通与声音沟通是有差异的,当我们听到伴侣的声音,便能够让我们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下午,公司举办了三季度员工的生日会,我和同桌积极参加。同桌投壶很强,以认真姿态三投两中;我呢?通过身体前倾三投三中,我拿到一个杯子。
每天,如果勤快些,可以在公司的零食铺拿到零食、饮料或者可以泡的"冲剂"(我忽然不知道这个名词应该是怎样的),我现在已经攒下来两包麦片一包芝麻糊。
我曾经用纸杯喝过一次芝麻糊,芝麻糊是好喝的,但纸杯是不方便的。
今天,我从家里带一把小勺子到公司。 今天,我用昨天收获的水杯泡一杯茶。
我想此处大概是有些心理学依据的,即不管怎样的行动,如果稍微将门槛提高一些,它被执行的概率便会降低许多。喝茶如是,我有一个保温杯,杯子不适合泡茶,我便泡茶很少。
昨天,晚上吃饭时开会,开会到又一次独自吃饭。我的独自吃饭选择,当然是去吃我那巫溪老乡自制的粉皮。
大约是周二,我向同桌提议晚餐吃粉皮,他们三人便真的跟着我去吃粉皮。
昨天,当我再次吃粉皮时,发现他们三位也在。这是一个小小的惊喜,自己的推荐被接受,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晚上发版,一切顺利。
--
现在时间是晚上的9点31分,不,已经到了32分,我已坐了一站地铁。
前面的一分多钟,我本打算将今天的单词快快背完,完成复习再学习新单词时,两个单词一直错让我产生些许焦躁情绪,我以为地铁上太吵,于是来写日记。
27天前,我将背单词APP从《百词斩》切换成《不背单词》,切换的原因有些简单,《百词斩》每次出新单词时都会先"叮"很大一声,它的设置不能关闭,咨询客服客服也说不行,我便真的让《百词斩》成了历史。
时间定格在2484天。
我以为自己的这次切换决定做的真好,除开那让我焦躁的"叮""叮""叮"(现在回忆起当时叮叮声,依然让我感受到焦躁),我在两个APP之间发现更多的差异。
《百词斩》会有启动广告,进入APP后内里的营销活动显得花里胡哨,它常常有弹框,很多的弹框。背单词页面,除开中间大概五分之二处位置是我真正背单词需要的,剩下的部分,都是它的广告。
与之相反,《不背单词》没有启动页广告,进入APP后有弹框但只有一个,还只在他们做活动时。剩下的内容,只关于单词,整个界面简单整洁。
我喜欢简单,于是喜欢这新的背单词APP。
--
羊排是表妹去年快过年时送我的,一直放冰箱没吃,上周阿妮说想要我每周都做一个"拿手菜",今天周六答应同事不去公司加班,于是在家做一顿好吃的。
清煮羊排、炒土豆片和凉拌青瓜。
拿手菜是土豆片,大菜是清煮羊排,准备工作花近一小时:锅铲和砍刀配合,将羊排剁成大块,先清水简单洗一遍,用盐水泡半小时再洗一遍,用白酒生姜焯水之后再用热水洗一遍。
炖一个半小时。
炖汤只加两块生姜。
阿妮说羊肉是好吃的,她吃了五块。
我也觉得好吃,我甚至以为这味道比外面馆子做的还要好些。
今天打球在下午,和大家一起打路人的感觉很爽,我发现自己呀,好像更喜欢打路人一些。为什么会有此种感觉呢?
我想自己喜欢的,是胜负欲的唤起,是和大家一起合作赢下比赛时的快乐。
现在时间是晚上的9点37分,已经洗过澡躺在沙发的我想要记一记今天,于是有此篇。
今天呀,先是早上的沉迷------打游戏近一小时,吃过早饭------自己煮的面条------后读《国史大纲》,再一次被钱穆先生的文字所感动。
准备晚餐,出发打球,阿妮在我快回家时将备好羊肉炖着,回家炒土豆片,吃过晚餐后给母亲打电话聊50分钟,聊聊家常,时间到现在。
今天还剩一小时,我啊,去整理一下当前的沉迷吧。
开车路上,我有听到余华自己说《活着》,原来余华和我想法一样的,富贵的人生并不是那样的悲剧,在悲剧发生的间隙,富贵是享用过幸福的,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悲剧,也应该给予平凡日子一些想象。
对的,余华也说《活着》并非悲剧。
--
最近的读书,似乎有些不够连续。
《亲密关系》已经听完,现在每天地铁上做的事情是温习。我啊,打算一章又一章的复述书中内容。目前正在复述第一章,我想自己的选择并不错,现在的我,能记住的内容有许多。
亲密关系的七个要素有:了解、关心、信任、彼此依赖、回应性、共同性、承诺。个人的依恋类型,决定着亲密关系的质量。
中午的听书,是《演讲的力量》,它跟《余华写作课》和《余华文学课》一样,是我打算只听但不想写读书笔记的书。我决定,听便听了,只让它留下一种浅薄印象便好。
我还在阅读的书,是《沈从文评传》和《执拗的拓荒者》,两本书,都是别人讲沈从文先生。它们阅读的更不连续,只在很想看的时候看看。
昨晚,我再新增一本很累------比如下班回家步行的路上,比如晚上回到家躺在瑜伽垫或正洗澡------时可以听的书,它是《百家讲坛·资治通鉴》。
我依然不关注讲的好或者不好,只是听书就好。
我还有好几本读书笔记没有完成,它们是《瓦尔登湖》《今日简史》《爱的艺术》和《初老的女人》。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忘记记录了。
我们小组,新来一位同事,新来的同事,将和我做相同事情,他是我的学弟,他也看书,他也写东西,他也23年从深圳回来......
我感觉我们可以聊天的内容,很多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