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世界2035:探索未知,跃见未来

智能世界2035:探索未知,跃见未来

报告下载地址:智能世界2035

每一次文明的跃迁都源自人类对未知的不断探索。这份深植于人类基因的探索精神,推动我们不断突破认知与技术的边界,走向更加繁荣的智能文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重新定义未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前瞻的视野,更需要依靠科技的愿景与假设来指引前路。------汪涛,华为常务董事

2025年 9月16日,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及《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两份报告,系统描绘了未来十年的技术演进路径。
过去两年,华为与10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200多场研讨,参考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等权威数据,最终形成了《智能世界2035》等报告。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在发布报告中指出:"人类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始终是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
这份报告不仅展现了技术前景,更描绘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世界愿景。
报告的核心判断指出,2035年全球算力总量将实现10万倍增长,这一数据标志着算力将从专业工具彻底转变为普惠性社会基础设施。
这一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参数,更将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乃至文明进程。

与AI共进

通往智能世界2035的十大技术跃迁

趋势一:走向物理世界是AGI形成的必由之路

走向物理世界是AGI形成的关键路径,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能让智能体像人类一样用身体感知世界,在互动学习中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解决复杂任务。未来重点是通过数据驱动的经验引擎、思想规则驱动的理念引擎以及行动引擎,三者协同支撑高保真世界模型,为AGI的实现筑牢根基。

趋势二:从执行工具到决策伙伴,AI智能体驱动产业革命

未来十年,人类与智能体的关系,将从"人机分工"走向"人机共生",群体智能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智能体不只是新型生产力工具,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新伙伴,驱动各个产业发生范式革命。并且只有把智能体演进路径与科技向善价值深度融合,人类才能真正把握住智能世界的主动权。

趋势三:人机协同编程,重塑软件未来

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推高软件规模,人因问题引发软件工程复杂性,成为人机协同编程的关键驱动力。软件形态将从以程序为主,演进为程序、神经网络模型与 Agent 多范式并存。人机协同编程,将推动软件开发模式在入口、角色、流程、架构、安全、质量、生态、平台、工具、组织及协作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趋势四:AI于镜像世界中升维,新交互打开沉浸体验

随着AI、空间计算、XR等技术的演进,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边界正逐步消融,虚实融合正在成为新一代信息社会的基础体验范式。这一趋势不仅会改变人类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还将深刻重构生产生活的底层逻辑。随之而来的是,智能终端的定位也将被重新定义,从 "信息的承载器",演变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互通的"桥梁",成为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交融的入口,推动人类迈入一个全新的感知与交互时代。

趋势五:移动互联生态从App走向多Agent协同

随着AI Agent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演变为智能体或元服务相互连接,突破单一智能体边界,完成复杂的任务,形成多智能体协同的新生态。人机交互范式将走向SMUI空间多模态交互,端到端任务执行成功率将成为用户体验最核心指标,也将诞生新的移动互联商业模式。

趋势六:具身智能跨越鸿沟,形成多个万亿产业

具身智能是AI走向物理世界的关键体现,它融合了AI技术、感知算法、计算存储、通信网络、三电等多领域技术的综合产物,它让AI首次拥有了"实体身躯"与"实时互动能力",摆脱了纯软件形态的局限。这种"有身体"的智能形态,不仅能在真实物理世界中自主完成抓取、移动、操作等复杂任务,更能通过与环境的动态反馈持续优化决策,成为连接人工智能技术与现实应用场景的核心桥梁,也是推动人工智能(AI)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跨越的关键一步。

趋势七:突破冯·诺依曼架构,新型算力满足海量的算力需求

为解决算力增长过程中能效与成本的挑战,计算技术演进路径将从摩尔定律的延伸曲线,逐步脱离冯・诺依曼架构的束缚,最终催生新型计算范式的全面兴起。这一变革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将在材料器件、工程工艺、计算架构、计算范式四大核心层面,协同实现颠覆性创新,重塑 "后摩尔时代" 的算力生态。

趋势八:数据即智能,Agentic AI 驱动存储范式改变

数据的价值不再仅源于其规模或存储形态,而是通过动态激活、场景化供给与语义化存储得以全面释放。届时,数据不仅承载记忆,更将成为推动文明跃迁的"新燃料"。存储不再只是"数据仓库",而将进化为"智能发动机",与算力和算法一道,共同推动人类迈向智能社会的新纪元。

趋势九:从移动互联网跃迁至智能体互联网,搭建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智能交互桥梁

未来十年通信网络的连接对象将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其价值将从服务于"人与人沟通"向构建"智能体互联"的下一代网络发展。为了满足"十年百倍"的通信增长需求,无线、光和数据通信产业将围绕智能、超宽和绿色进行系统工程创新。

趋势十:Token管理能源网络,让智能成为能源的神经系统

未来的能源网络中Token将成为能量管理的基本元素,AI4Energy技术使得未来每一焦耳的能量将可以被Token来定义并赋予可编程的人类意志,从而实现能源网络中每一个基本单元的"感知+决策+行动"的能力,完成能量载体的革命性变革,基于Token管理的能源网络将是未来能源网络的重要技术趋势,将与通信技术(能源神经网络)、物联网IOT技术(能源神经末梢感受器),能源区块链技术(能源记忆系统)等一起构建起完整的能源神经系统。

与AI共生

让可持续发展成为智能的本能

AI向善

人机共生模式下,AI 需与人类共同构建一套智慧文明体系, AI 伦理促进技术服务于人类,而非凌驾于人类之上。AI安全支撑AI向善,构建可信赖的AI系统涵盖ICT基础设施安全、单智能体安全以及多智能体协同安全三个核心要素,同时依托AI安全治理来保障。

AI普惠

以人为本的AI普惠是确保技术红利共享、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AI普惠意味着让每个人------无论其种族、性别、地域、经济水平或教育背景------都能享受到AI技术带来的便利与机会。
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报告:展望十大技术趋势将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

一、十大技术趋势:
华为报告系统性地提出了十大技术趋势,这些趋势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2035智能世界的技术基础。
趋势一:通用人工智能(AGI)迈向新阶段。
AGI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但仍需突破物理世界交互、跨模态理解等核心挑战。预计到2035年,AI将能够处理高度复杂的决策任务。
趋势二:计算架构迎来颠覆性变革。
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新型计算架构、材料器件和工程工艺将突破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限制。
趋势三:数据存储范式发生根本转变。
AI存储容量需求将比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过70%,智能体驱动的新型存储架构将成为主流。
趋势四:通信网络连接规模实现数量级提升。
连接对象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网络架构从服务人类向服务智能体演进。
趋势五:能源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突破50%,AI通过实时能量管理,使每一焦耳的能量得到最优利用。
趋势六:交互方式完成多模态演进。
从图形界面到自然语言,再发展到融合人类五感的多模态交互,实现真正的沉浸式体验。
趋势七:健康管理从治疗转向预防。
基于AI的健康预测系统将使慢性病预防率提升至80%以上,实现真正的主动健康管理。
趋势八:家庭机器人成为生活标配。
超过90%的家庭将拥有智能机器人,实现家务自动化、陪伴个性化、服务智能化。
趋势九:自动驾驶重塑出行体验。
L4+级别自动驾驶普及,汽车从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第三空间",重新定义出行概念。
趋势十:软件开发进入人机协同时代。
人类开发者专注于架构设计,AI承担基础编码,软件开发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二、算力革命:算力十万倍增长
到2035年,全社会的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这一惊人的增长需要多个层面的技术突破。
在计算架构层面,存算一体、光计算等新型架构将逐步成熟,打破内存墙和功耗墙的限制。新材料的应用将使计算器件具有更高的性能和能效。
工程工艺方面,先进封装和异构集成技术将使芯片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计算范式的创新,包括神经形态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 和量子计算,将为特定场景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这些突破不仅使算力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能效比的显著改善,使得高算力应用得以普及。
三、存储升级:AI驱动的存储架构变革
数据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燃料"。到2035年,AI存储容量需求将比2025年增长500倍,这一增长带来存储技术的根本性变革。
存储架构将从"数据存储"向"数据服务"转变,智能存储系统能够理解数据内容,主动为AI应用提供所需数据。
新型存储介质和架构将使存储密度和访问速度同步提升,满足AI训练和推理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
数据管理方式也将发生变革,从传统的手动管理转向基于元数据的智能管理。
四、能源转型:AI与能源的深度融合
能源将成为制约AI高速发展的核心要素。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突破50%,能源系统与AI技术深度耦合。
AI将成为能源系统的"智能大脑",通过预测能源需求、优化能源分配,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每一瓦特的能源都将被精确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浪费。
能源基础设施也将发生变革,分布式能源成为主流,微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的灵活调度和共享。
五、健康变革:从治病到防病的范式转移
在医疗健康领域,AI将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报告预测,到2035年,慢性病预防率有望提升至80%以上。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健康预测模型,能够提前发现健康风险,提供个性化预防建议。智能健康设备实现全天候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医疗资源分配更加优化,AI辅助诊断提高诊疗效率,使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人群。个性化医疗成为现实,治疗方案根据个人基因特征、生活习惯量身定制。
六、家庭生活:全息空间与机器人普及
智能机器人家庭渗透率将超过90%,全息生活空间技术引发家庭场景的沉浸式变革。
家用机器人不仅完成清洁、烹饪等家务劳动,更提供陪伴、教育、娱乐等多样化服务。全息技术创造沉浸式家庭环境,远程办公、社交、娱乐体验得到革命性提升。
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主动服务,通过感知环境状态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家居设备,创造舒适、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七、企业转型:AI重构生产与决策体系
企业层面,AI驱动的自主决策组织将重构生产范式。
到2035年,人工智能应用率达85%时可提升劳动生产率60%。
生产系统实现高度自动化,从订单接收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由AI调度和优化。
供应链管理更加智能,实时预测需求变化,自动调整生产计划。
决策机制发生根本变化,AI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策。
人机协作成为主要工作方式,人类专注于创造性工作,机器处理重复性任务。
八、挑战与思考:技术发展路上的关键障碍
尽管前景广阔,但报告也指出技术发展仍需克服诸多核心挑战。
物理世界交互是AGI发展的重要瓶颈,需要突破复杂环境感知、实时决策等关键技术。
能源约束也是重要挑战。高算力需求带来的能源消耗增长,需要通过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来解决。
计算效率的提升同样关键,需要算法和硬件的协同优化。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面临新挑战,需要在数据利用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技术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建立人机协作的新规范和新标准。
九、启示与展望:人机共生的智能新文明
华为智能世界2035报告展示了一个人机协同、智能普惠的未来图景。
技术不再是工具,而是演变为决策伙伴和生态系统。
这种变革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建立新型的人机协作模式。
人类将更加专注于创新思考和顶层设计,而将执行工作交给AI系统。
未来的竞争将不仅仅是技术竞争,更是愿景与假设的竞争。
那些能够前瞻思考、大胆假设并系统验证的企业和国家,将在智能文明时代占据领先地位。
十、总结:
智能世界2035将通过技术扩展人类的能力边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未来十年,这些技术变革将逐步融入日常生活。
到2035年,90%以上的中国家庭将拥有智能机器人,全息技术将重新定义沟通方式。
通信网络连接对象将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形成一个庞大的智能体互联网生态。
能源系统完成智能化改造,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电源。
这些变化将不再是科幻场景,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组成部分。
华为技术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技术蓝图,指引我们如何在技术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智能世界。

相关推荐
火星技术1 小时前
【 AI 智能换装开源】
人工智能
zyplayer-doc1 小时前
目录支持批量操作,文档增加可见范围、锁定功能,PDF查看优化,zyplayer-doc 2.5.8 发布啦!
数据库·人工智能·pdf·编辑器·飞书·石墨文档
Dandelion____z1 小时前
AI 驱动业务的致命风险:如何用架构设计守住安全底线?
java·大数据·人工智能·spring boot·aigc·jboltai
黑客思维者1 小时前
为什么大语言模型需要海量训练数据?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north_eagle2 小时前
缓解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一个简单的AI模型如何预测港口可用性
人工智能
张彦峰ZYF2 小时前
用Coze打造智能文档整理助手:从创建到发布指南
人工智能·ai·agent·coze
MobotStone2 小时前
从问答到决策:Agentic AI如何重新定义AI智能体的未来
人工智能·算法
星空的资源小屋2 小时前
永久删除文件利器:Permadelete
java·javascript·人工智能
生成论实验室2 小时前
宇宙生成信息编码全书
人工智能·科技·神经网络·信息与通信·几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