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装配置vue-i18n
首先得安装vue-i18n依赖。现在最新版本已经到v9了,不过考虑到项目稳定性,我还是选择了比较稳定的v8.27.0:
在main.js里进行初始化配置:
二、 语言包管理
在src目录下创建locales文件夹,里面按语言分类存放翻译文件:
中文语言包zh-CN.js内容:
英文语言包en-US.js:
通过index.js统一导出:
三、 组件内使用
在Vue组件模板中,使用方法进行翻译:
在JS代码中,可以通过方法获取翻译:
四、 动态切换语言
创建一个语言切换组件:
五、 处理复杂场景
对于带参数的动态内容,可以使用插值:
处理复数形式:
六、 优化技巧
按需加载语言包:对于大型项目,可以分割语言包,按需加载:
缺失翻译处理:设置回退语言,当翻译缺失时使用默认语言:
工具函数封装:对于代码中频繁使用的翻译,可以封装成工具函数:
七、 踩坑记录
在实际开发中遇到几个坑需要注意:
动态切换语言后,某些组件可能没有重新渲染,需要加上key强制更新:
路由标题国际化需要在路由守卫中处理:
表单验证消息的国际化和Element UI等UI库的国际化需要单独配置。
通过这次项目实践,发现Vue国际化其实并不复杂,关键是要提前规划好语言包的结构,避免后期维护困难。建议在项目初期就考虑国际化需求,这样可以减少后续重构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