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 一维数组的使用
-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 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 二维数组的使用
-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 数组越界
-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 数组的应用实例 1 :三子棋
- 数组的应用实例 2 :扫雷游戏
目录
[1. 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1. 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1.1 数组的创建](#1.1 数组的创建)
[1.2 数组的初始化](#1.2 数组的初始化)
[1.3 一维数组的使用](#1.3 一维数组的使用)
[1.4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1.4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2. 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2. 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2.1 二维数组的创建](#2.1 二维数组的创建)
[2.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2.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2.3 二维数组的使用](#2.3 二维数组的使用)
[2.4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2.4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3. 数组越界](#3. 数组越界)
[4.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4.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4.1 冒泡排序函数的错误设计](#4.1 冒泡排序函数的错误设计)
[4.2 数组名是什么?](#4.2 数组名是什么?)
[4.3 冒泡排序函数的正确设计](#4.3 冒泡排序函数的正确设计)
[5. 数据实例:](#5. 数据实例:)
**1.**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1.1****数组的创建
数组是一组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
数组的创建方式:
type_t arr_name [ const_n ];
//type_t 是指数组的元素类型
//const_n 是一个常量表达式,用来指定数组的大小
数组创建的实例:
// 代码 1
int arr1 [ 10 ];
// 代码 2
int count = 10 ;
int arr2 [ count ]; // 数组时候可以正常创建?
// 代码 3
char arr3 [ 10 ];
float arr4 [ 1 ];
double arr5 [ 20 ];
注: 数组创建,在 C99 标准之前, [] 中要给一个 常量 才可以,不能使用变量。在 C99 标准支持了变长数组的概念。当前VS2019不支持变长数组。gcc - 对c99标准支持,大部分下默认不支持变长数组。
1.2****数组的初始化
数组的初始化是指,在创建数组的同时给数组的内容一些合理初始值(初始化)。
看代码:
int arr1 [ 10 ] = { 1 , 2 , 3 };
int arr2 [] = { 1 , 2 , 3 , 4 };
int arr3 [ 5 ] = { 1 , 2 , 3 , 4 , 5 } ;
char arr4 [ 3 ] = { 'a' , 98 , 'c' };
char arr5 [] = { 'a' , 'b' , 'c' };
char arr6 [] = "abcdef" ;
cpp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rr[8];
//char ch[5];
//int a = 10;//初始化
int arr[10] = { 1,2,3,4,5,6,7,8,9,10 };//完全初始化
int arr[10] = { 1,2,3,4,5 };//不完全初始化
//int arr2[] = { 1,2,3,4,5 };//它会根据数组初始化内容确定数组是几个元素等价于int arr2[5] = { 1,2,3,4,5 };
char ch1[5] = { 'b','i','t' };
char ch2[] = { 'b','i','t' };
char ch3[5] = "bit";//b i t \0 0
char ch4[] = "bit";//b i t \0
char ch5[] = "bit";
//[b i t \0]
char ch6[] = { 'b','i','t' };
//[b i t]
printf("%s\n", ch5);//遇到/0停止打印
printf("%s\n", ch6);
printf("%d\n", strlen(ch5));//3
printf("%d\n", strlen(ch6));//一直找不到/0打印出随机值
return 0;
}


数组在创建的时候如果想不指定数组的确定的大小就得初始化。数组的元素个数根据初始化的内容来确定。
但是对于下面的代码要区分,内存中如何分配。
char arr1 [] = "abc" ;
char arr2 [ 3 ] = { 'a' , 'b' , 'c' };
1.3****一维数组的使用
对于数组的使用我们之前介绍了一个操作符: [] ,下标引用操作符。它其实就数组访问的操作符。
我们来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int arr [ 10 ] = { 0 }; // 数组的不完全初始化
// 计算数组的元素个数
int sz = sizeof ( arr ) / sizeof ( arr [ 0 ]);
// 对数组内容赋值 , 数组是使用下标来访问的,下标从 0 开始。所以:
int i = 0 ; // 做下标
for ( i = 0 ; i < 10 ; i ++ ) // 这里写 10 ,好不好?
{
arr [ i ] = i ;
}
// 输出数组的内容
for ( i = 0 ; i < 10 ; ++ i )
{
printf ( "%d " , arr [ i ]);
}
return 0 ;
}
总结 :
- 数组是使用下标来访问的,下标是从 0 开始。
- 数组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int arr [ 10 ];
int sz = sizeof ( arr ) / sizeof ( arr [ 0 ]);
1.4****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接下来我们探讨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int arr [ 10 ] = { 0 };
int i = 0 ;
int sz = sizeof ( arr ) / sizeof ( arr [ 0 ]);
for ( i = 0 ; i < sz ; ++ i )
{
printf ( "&arr[%d] = %p\n" , i , & arr [ i ]);
}
return 0 ;
}
输出的结果如下:
仔细观察输出的结果,我们知道,随着数组下标的增长,元素的地址,也在有规律的递增。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
%p - 是按地址格式打印 - 十六进制的打印 32位 / 4 =8
cpp
//%p - 是按地址格式打印 - 十六进制的打印
int main()
{
int arr[10] = { 0 };//第一个元素初始化值为0,其余元素默认为0
//int arr2[10] = { 1 };//第一个元素初始化值为1,其余元素默认为0
int i;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arr[%d]=%p\n", i, &arr[i]); // &取地址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int 占4个字节,所以说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
随着数组下标的增长,地址是由低到高变化的
cpp
//%p - 是按地址格式打印 - 十六进制的打印
int main()
{
int arr[10] = { 1,2,3,4,5,6,7,8,9,10 };
int * p=arr;//数组名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int i;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d ", *p);//*解引用输出1 2 3 4 5 6 7 8 9 10
p++; //一个整型指针加1跳过一个int
}
return 0;
}
**2.**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2.1****二维数组的创建
//数组创建
int arr [ 3 ][ 4 ];
char arr [ 3 ][ 5 ];
double arr [ 2 ][ 4 ];
2.2****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 数组初始化
int arr [ 3 ][ 4 ] = { 1 , 2 , 3 , 4 };
int arr [ 3 ][ 4 ] = {{ 1 , 2 },{ 4 , 5 }};
int arr [][ 4 ] = {{ 2 , 3 },{ 4 , 5 }}; // 二维数组如果有初始化,行可以省略,列不能省略
cpp
int main()
{
/*int arr[3][4];
char ch[3][10];*/
//初始化 - 创建的同时给赋值
//int arr[3][4] = { 1,2,3,4,5,6,7,8,9,10,11,12 };
//int arr[3][4] = { 1,2,3,4,5,6,7 };//不完全初始化 - 后面补0
int arr[][4] = { {1,2},{3,4},{4,5} };//行可以省略,但是列不可以省略,因为{}里面有3个{}所以有3个行
return 0;
}
2.3****二维数组的使用
二维数组的使用也是通过下标的方式。
看代码:
cpp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3][4] = {0};
int i = 0;
for(i=0; i<3; i++)
{
int j = 0;
for(j=0; j<4; j++)
{
arr[i][j] = i*4+j;
}
}
for(i=0; i<3; i++)
{
int j = 0;
for(j=0; j<4; j++)
{
printf("%d ", arr[i][j]);
}
}
return 0;
}
cpp
int main()
{
/*int arr[3][4];
char ch[3][10];*/
//初始化 - 创建的同时给赋值
//int arr[3][4] = { 1,2,3,4,5,6,7,8,9,10,11,12 };
//int arr[3][4] = { 1,2,3,4,5,6,7 };//不完全初始化 - 后面补0
int arr[][4] = { {1,2},{3,4},{4,5} };//行可以省略,但是列不可以省略,因为{}里面有3个{}所以有3个行,4决定一行有几个元素
int i, j;
for (i = 0; i < 3; i++)
{
for (j = 0; j < 4; j++)
{
printf("%d ", arr[i][j]);
}
printf("\n");
}
return 0;
}
结果:
1 2 0 0
3 4 0 0
4 5 0 0
2.4****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像一维数组一样,这里我们尝试打印二维数组的每个元素。
cpp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3][4];
int i = 0;
for(i=0; i<3; i++)
{
int j = 0;
for(j=0; j<4; j++)
{
printf("&arr[%d][%d] = %p\n", i, j,&arr[i][j]);
}
}
return 0;
}
输出的结果是这样的:

*p 指针解引用
通过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到,其实二维数组在内存中也是连续存储的。
一行内部连续,跨行也是连续的
**3.**数组越界
数组的下标是有范围限制的。
数组的下规定是从 0 开始的,如果数组有 n 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就是 n-1 。
所以数组的下标如果小于 0 ,或者大于 n-1 ,就是数组越界访问了,超出了数组合法空间的访问。
C 语言本身是不做数组下标的越界检查,编译器也不一定报错,但是编译器不报错,并不意味着程序就是正确的,
所以程序员写代码时,最好自己做越界的检查。
cpp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0] = {1,2,3,4,5,6,7,8,9,10};
int i = 0;
for(i=0; i<=10; i++)
{
printf("%d\n", arr[i]);//当i等于10的时候,越界访问了
}
return 0;
}
二维数组的行和列也可能存在越界。
**4.**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往往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会将数组作为参数传个函数,比如:我要实现一个冒泡排序(这里要讲算法思想)函数将一个整形数组排序。
那我们将会这样使用该函数:
冒泡排序的思想:两两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并且可能的话需要交换!
9 8 7 6 5 4 3 2 1 0
8 9 7 6 5 4 3 2 1 0
8 7 9 6 5 4 3 2 1 0
8 7 6 9 5 4 3 2 1 0
...
8 7 6 5 4 3 2 1 0 9
一趟冒泡排序搞定一个
4.1****冒泡排序函数的错误设计
cpp
//方法1: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这样对吗?
int i = 0;
for(i=0; i<sz-1; i++)
{
int j = 0;
for(j=0; j<sz-i-1; j++)
{
if(arr[j] > arr[j+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3,1,7,5,8,9,0,2,4,6};
bubble_sort(arr);//是否可以正常排序?
for(i=0; i<sizeof(arr)/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方法 1 ,出问题,那我们找一下问题,调试之后可以看到 bubble_sort 函数内部的 sz ,是 1 。
难道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时候,不是把整个数组的传递过去?
4.2****数组名是什么?
cpp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0] = {1,2,3,4,5};
printf("%p\n", arr);
printf("%p\n", &arr[0]);
printf("%d\n", *arr);
//输出结果
return 0;
}
结论:
数组名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有两个例外)
如果数组名是首元素地址,那么:
int arr [ 10 ] = { 0 };
printf ( "%d\n" , sizeof ( arr ));
为什么输出的结果是: 40 ?
补充:
- sizeof(数组名),计算整个数组的大小,sizeof内部单独放一个数组名,数组名表示整个数
组。
- &数组名,取出的是数组的地址。&数组名,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
除此 1,2 两种情况之外,所有的数组名都表示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4.3****冒泡排序函数的正确设计
当数组传参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把数组的首元素的地址传递过去了。
所以即使在函数参数部分写成数组的形式: int arr[] 表示的依然是一个指针: int *arr 。
那么,函数内部的 sizeof(arr) 结果是 4 。
如果 方法 1 错了,该怎么设计?
cpp
//方法2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参数接收数组元素个数
{
//代码同上面函数
}
int main()
{
int arr[] = {3,1,7,5,8,9,0,2,4,6};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
bubble_sort(arr, sz);//是否可以正常排序?
for(i=0; i<sz;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5.**数据实例:
5.1 数组的应用实例 1 :三子棋
5.2 数组的应用实例 2 :扫雷游戏
注意:数组作为函数传参的时候:本质上是指针只是语法展示,数组传参本质上传递过去的是首元素地址
形参可以写成2种形式:
1.数组形式
2.指针形式
int arr[10]
char ch[3][5]
//
test1(arr)
//
//形参数数组
void test1(int arr[10])
{}
void test1(int arr[]) //数组大小可以省略
{}
//
//形参是指针的形式
void test1(int *ar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