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普遍认为5G投资高峰期正在过去,但是从2023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国5G建设仍在衔枚疾走。
近日举行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人士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293.7万个,逼近300万大关,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同时,5G移动电话用户达6.76亿户,5G流量占比达42.9%,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1.2亿。
01 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
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网络建设稳步推进、融合应用深入拓展、产业基础日渐夯实。
在网络建设方面,截至6月底,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293.7万个,其中5G共建共享基站超173万个,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
在融合应用方面,5G行业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5万个。开展5G工厂"百千万"行动,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化工、钢铁等12个重点行业。5G新通话、虚拟数字人等新应用创新活跃,撬动流量消费稳步增长,5G移动电话用户达6.76亿户,5G流量占比达42.9%。
在夯实产业基础方面,5G轻量化核心网、定制化基站等逐步落地,成本大幅降低,5G模组价格下探至400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发布新版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率先在全球将6GHz频段划分用于5G/6G系统。
02 5G建设继续"适度超前"
对于今后我国5G的发展,工信部已经明确,将坚持"适度超前"的理念,筑牢5G数字底座。
赵志国在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持续拓展5G网络覆盖广度深度,推进城市地区重点场景5G网络深度覆盖,进一步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重点场景5G网络质量。"
同时,我国将纵深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宽带边疆"建设,持续优化农村和边疆地区网络的覆盖水平。
在5G应用规模拓展方面,我国坚持分业施策,拓展工业、矿业、电力、港口等先导领域的应用规模,深入挖掘医疗、教育、文旅等试点领域典型应用场景。赵志国表示,实施5G应用"751工程",加快打造"5G+工业互联网"发展升级版,今年推动不少于3000家企业建设5G工厂,同时强化5G应用产业支撑,大力推动5G轻量化(RedCap)技术研发,促进5G应用持续降成本、上规模。
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将加强5G增强技术研发,加快毫米波、轻量化模组、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和产业成熟,积极探索6G潜在的关键技术研发。
03 从"建得好"迈向"用得好"
"中国是世界上领先的5G市场,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占全球5G连接的60%。"大会主办方------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在《2023年中国移动经济报告》中指出,全球运营商正越来越多地转向5G行业应用,而中国是走在最前列的国家。
"5G发展进入下半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在大会期间表示,商用四年来,中国5G发展历经战略布局、系统推进、应用落地三个发展阶段。5G商业化成就显著,虚拟专网建设、充足的频率资源供给等支持中国5G在世界发展取得高质量成效。
"中国5G建设部署和规模应用扎实推进,从'建得好'向'用得好'加速升级。"赵志国在本届大会期间对于我国当前5G产业发展特征的评述,也成为大会展示内容的生动注解。据其介绍,除网络建设以外,我国打造了较为完备的5G系统、芯片、终端、仪表等产业链条。5G技术能力持续突破,大上行带宽、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撑5G个人市场及部分垂直行业应用需求。
"只有成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5G才有可能实现行业的规模应用。"华为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本届大会上表示,全球5G商用至今已4年,由5G、云、AI引发的链式反应正在不断创造新业态,5G加速了云手机、新车联、裸眼3D、XR沉浸式体验等新型应用的爆发,5G技术的应用显著拉动了"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在孟晚舟看来,这也意味着5G正在跨越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
5G应用的创新,也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正向的良性反馈。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5G用户超过5.61亿,2023年全球将实现15亿5G连接,到2030年将实现50亿5G连接,全球移动网络产业对GDP的贡献将会达到6万亿美元。
04 6G研发箭在弦上
随着我国5G实现全球领跑,下一阶段的任务也被推向前台。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于6月初举行的中国通信展期间确认,将持续增强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
本届MWC上,6G也成为除5G之外产业链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会展期间同期举行的6G协同创新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指出,6G是通感算智深度融合、天地一体全域覆盖的移动信息网络,在5G发展演进的基础上,提供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等一体融合的多维能力服务体系,是各前沿技术的集中体现,将带动更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
作为主导通信产业前进的角色,运营商仍是我国6G研发中的关键领军者。据高同庆透露,中国移动在全球最早布局开展6G研究,包括成立未来研究院、建立创新联合体以及牵引技术发展方向。现阶段则在努力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包括加速融入全球6G创新网络、主导6G愿景与需求、攻关6G标志性技术以及建设6G协同创新基地。
而据柯瑞文本届MWC期间透露,中国电信也在体系化地开展6G至简网络架构创新,重点研究近域蜂窝融合(P-RAN)、空天一体化等关键核心技术,与标准组织、产业伙伴紧密合作,推进制定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
在通往6G的进程中,5.5G(注:业内称为5G-Advanced,译作"5G增强",简称"5G-A")被视为过渡性的关键技术。因此,承接运营商建网需求的设备商也开始积极投身5.5G。孟晚舟透露,华为正在助力全球多家运营商积极探索5.5G商用,"5.5G网络下行万兆、上行千兆、千亿联接、内生智能的网络特征已经明确,从5G到5.5G,将更好地匹配人联、物联、感知、高端制造等场景,孵化出更多的商业新机会。"她表示。
走在最前往往也意味着需要率先面对更多的挑战。高同庆表示,当前6G发展仍面临原创技术供给不够丰富、跨行业融合不够深入、产业根基不够牢固等挑战。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补充认为,相比5G,6G研发周期更长、起步更早、技术发散,因此需要原创技术突破、融合技术创新以及网络拓展创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