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有段时间面阿里飞猪,(现在阿里每年都要面那么几面打磨打磨自己,icbu、lazada、飞猪)面试官跟我反馈一个问题,就是我表达的时候逻辑不太清晰,然后自信度不太够,按理来说经常写博客的人应该是很熟悉才对,就这么一个情况。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我大脑属于需要需要思考一会去检索知识情况,也会比较健忘,表达的话性格问题,比较少巴拉巴拉,所以建设自己自信心是目前在做的一方面。
我认为:影响是有影响的,一个人自信的吹牛逼,跟一个断断续续的效果是不一样,但是拉长远来看,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毕竟博主是技术人员,不像销售、演讲类这么吃语言能力的职业。
邓艾的事迹
相信大家也刷过这么一段话,"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这就是三国的邓艾将军说的。他是怎么一个情况,从小口吃,他又偏偏从事这种农业相关的东西,大家就嘲笑他说你这表达能力,在官场哪里混得下去,他不理会每天学习军事,去各地考察农田,因为以前农田是很重要的军用物资,有那么一个机会让他代表地方去曹操那里汇报工作,被司马懿看上了,虽然说有口吃,但是每问到什么问题,他都能一一回答上来。
他高光时间是在诸葛亮死后,绕后姜伯约蜀国主力,通过悬崖峭壁直逼蜀国首都,从而击破内部让姜伯约投降,可惜的是被当时的权贵谋害了,因为他抢了人家的功劳。
可见,真正发挥强大作用的还是那些实打实的技能,这个我们后面再来聊聊我对职业发展的见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杀器,而那些名头花里胡哨的终将也就那样。
时代飞跃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讲过,人开了眼界不一定是好事,你通过媒体看到了自己本不应该知道的东西,比如说青蛙原本在田里生活的好好的,一旦他知道老鹰翱翔的快乐之后,惨了,整天焦虑烦恼,或者说有些青蛙可以去更好的地方,那个地方不愁吃穿,但是你去到那边艰难险阻,还不一定能达到。
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存在这个问题,眼界开了,欲望大了,焦虑烦恼,没有精神支柱,被当代的消费主义支配,所以我很想看看以前的人他们怎么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的~
自信人生两百年
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这是毛主席写过的诗句,当然他也写过很多其他气势磅礴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一万多公里,居然能有这样的心态。另外当时红军是属于弱势的情况,面对一些悬赏、白色恐怖、围歼,处境相当困难,那是怎么撑过来的呢?这引起我的好奇心。
书籍不是读懂的,而是你的人生阅历碰撞让你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也有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怀,乐观的精神,但是我们只有真正拥有这么沉甸甸的社会经历之后,才能反过来去感受,哇,这是多少大的勇气、乐观精神才能撑到最后。
探索
我需要从个人的经历去探索,究竟里面发生了什么故事,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处理的,心态上或者做事上都有哪些,所以我去读了《毛泽东自述》。
经历
1、很喜欢读书
小时候读经书,为了帮父亲打赢官司,后来去了新式教育学校,通过读报接触了社会主义,还有了解了当前前沿的人像陈独秀,后来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读了很多书,以及做了笔记,跟我们现代的一些对历史评价不太一样,里面透露出实用主义、实战主义,因为在民间传播的是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说忠义、忠诚,实际上从战略角度上、战术上是不一样的描述。
当然里面也有一个有意思的谈话,"历史上很少有书籍描述底层人民的东西",对啊,我也有这么感触,比如《资治通鉴》,里面记载的都是每个朝代的精英,没有关于当时经济、百姓生活描述,所以它被誉为帝王之书。
我认为:读书、读历史可以让人了解自己国家的过往,以及那个时代的精英的处事原则,另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是非常重要的。(PS:你可以发现虽然时代在变化,我们用上了智能手机,搭上了高铁,坐上了时代的快车,但是我们做事还是里面的规则没有变过)
2、怀着远大的理想
自述里面有这段描述,在那个年纪是大家到了结婚的年纪,正常情况像我们现在会讨论异性的情况对吧,但是他们不一样,把重心放在了探索当时中国的出路,那个时代是军阀混战的时代,底层人民生活比较困难。
3、处境艰难
- 被悬赏、围剿、针对
当时提出的口号跟当时的国民党利益阶层冲突了,红军为了打倒地主,让人民自主当家,所以可想当时的处境非常艰难的,被悬赏抓到某个人多少钱;在红军发展历程里面也有变节到情况,部分存在机会主义的,所以跟其他队伍分开,让原本就不太强大的力量拆分;围剿,在国民党5次围剿后突围了,损失也是惨重的,然后就是长征了,一万多公里啊,人怎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去呢?如果说低沉的情绪对长征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再到后来,提出一些见解,就是跟国民党敌对,但是因为不是核心位置被驳回了;
应对措施:
1、正确的打法、策略
快速聚拢、快速散开,因为当时力量比较小,不适合打阵地战,所以需要打游击战。而中间的几次城市战有打胜过,但是后面守不住,因为对方里面太强了,所以转战农村发展。到了被围剿的时候,决定往西北迁移,向敌人力量更加薄弱的地方发展,保存有生力量。
哎,这就有点易经的味道了,避开敌方的锋芒,然后拖垮它,当它部分力量可以被击退的时候,聚拢打败它,然后快速分开,避免有生力量被歼灭。其次长征虽然说是被动的迁移,在这一路也是播种机,让一部分人留在当地进行发展力量,当力量强大之后转守为攻。有那么点阴阳互转的感觉对吧,别人强则拖、消耗,聚集有优势力量打击,发展力量,所以书中谈到战争就是力量的博弈,强弱的博弈。
2、实事求是
做过很多的实地的调研,发现农民是一股非小可的力量,一开始还是只是工人阶级的力量,在调研之后发现农民的这股力量;另外也有部分核心人员存在机会主义,认为国民党会接纳红军的理念,存在侥幸的心理,导致一些正确的见解不被认可、执行。
但是经过一些事件之后,在大家反思、检讨过后,走了正确的道路。这个跟我们职场很像,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核心位置,所以你的见解不被接纳也是正常,当企业经历一些打击之后,这时才是那些真正掌握核心能力的人起来的时候。
3、积极心态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进行斗争,是非常不容易的,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乐观的精神是坚持不了的。比如说长征,战略上是退的一方,士气会有点低沉,所以当时的宣传员是要做好思想的工作,宣称挺到抗日前线去,所以斗志不减反增。
一个远大的理想,是支持一个人勇敢的走下去,面对困难的这么一股强大的力量、斗志
为什么要自信
1、困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自信就无法做出一些成就出来
我们从上面的经历可以感受出来,跟我们身边的经历也会相似,比如说职场被边缘,工作上挑战,职场关系的挑战,我们可以重新的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有迹可循的,而不是存在水逆的心理,或者运气的心理哈哈,要自信~
2、书中提到:现实情况属于客观条件,是主要因素,而主观因素,是次要因素,同样影响结果
我们从《资治通鉴》里面看到,很多战役存在小打大的情况,因为掐住了势头,影响了士气,最终节节败退。力量的大小属于客观因素,而主观因素,比如主帅的排兵布阵、打法,士兵的心态都是主观因素,对局势会有影响。
不同的心态处理出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怎么做
1、衰弱期的泰森,面对重拳也会睡觉
这个是网上的一个段子,当然也有道理。早年或者巅峰时期,他的打法十分的凶悍,而且闪躲也可以,正是因为有足够的储备,才能让他从容的面对各种对手,各种各样的情况。
同样的道理,多储备知识,也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从容。
2、多总结、多调整
书中也谈到了,其实毛主席一开始是了解了其他主义,后来才真正学习了社会主义;包括红军打法在这个过程也做了很多调整,从一开始的机会主义,打城市,到后来的农村发展力量。
没有人可以从一开始就确定一个万无一失的策略,或者方向,只能边做边调整,边总结。
3、心态
前几年有个名词,叫很丧,就是人情绪很低沉,最近我也能感觉自己会焦虑,比较低落,我认为大家在这个环境普遍存在的情况。
当我们读完《毛泽东自述》之后,应该意识到困难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说其他人就不会遇到,或者运气不好才会遇到,不是的。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克服困难。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困难,目的一定能达到,多么有感染力,多么有号召力量,这就是向上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要担忧未来,因为一切皆未知
我在读《资治通鉴》也发现,有时就是命运的使然,比如说朱元璋从一个和尚,然后军阀把寺庙的食物抢走了之后,他只能出来乞食,最后加入打仗,有个好的老丈人,最后变成明朝皇帝;还有北宋的赵普,这个我们之前也聊过,他跟赵匡义以前被地头蛇欺负过,当赵普变成宰相之后想回去收拾那些人,赵匡义对他讲:"谁怎么知道我们以后会有这样的成就呢"。
人们往往对未来的未知感到恐惧,不在我们的掌控,这也是王立群老师讲的:"命运最奥妙的地方在于我们琢磨不透",所以我认为增强我们自信心,去克服这么普遍的艰难险阻,至于未来怎样只要我们足够强大,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到达彼岸~我现学现用,可还行,哈哈哈~